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4年12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农村改厕——
公共卫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字数:828
  厕所文明是乡风文明的重要标志,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社会文明程度,也是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几年,随着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居民卫生保健意识增强,农村厕所改建成为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的重要举措。
  所谓的农村改厕是废除单缸厕所和露天粪坑,将过去老式的粪坑、单池(缸)旱厕改建为能使粪便达到无害化处理效果的卫生厕所。建造卫生厕所,能及时将粪便进行处理,杀死或减少粪便中的寄生虫卵、致病微生物,既是预防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主要措施,又能增加肥源,提高肥效,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是保护农民身心健康和小康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卫生设施。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了对厕所的改造工作,农村厕所设施简陋、卫生状况差、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长期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现象得到很大改善。但当时的农村厕所卫生依然形势很严峻,北方的旱厕是“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日晒雨淋,臭气冲天,蝇蛆成群。在南方,一些地方粪缸露天存放,散落在路旁和拥挤的村舍之间,遇雨则粪水横流,要么是“拎马桶,倒粪缸,河塘涮涮晒马桶”,厕所卫生不良的状况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也使得甲型肝炎、戊型肝炎、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等病毒的流行难以控制。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和有关专家学者对人民的用厕状况重视程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对农村改厕工作逐步重视,2004年开始实施中央转移支付地方农村改厕项目,深化医改又把农村改厕任务纳入重点工作统筹安排,地方政府则将改厕作为当地新农村建设中重要的民生工程整体推动。卫生厕所清洁无蝇蛆、无臭味,使得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极大改善,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肯定和欢迎。
  农村改厕作为公共卫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更是一场改变农民根深蒂固的不良卫生生活习惯的革命。对于帮助广大农民群众破除陋习、移风易俗,养成文明、健康、卫生的生活行为习惯,减少疾病传染、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和文明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