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4年12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山阳金融扶贫惠农户
文章字数:1170
  本报讯 (记者 陈 波)12月23日,冬日的暖阳铺洒在岬峪沟村兴运食用菌大棚上,叶凤珍正在食用菌厂房烘焙刚摘下来的鲜香菇。看着长势喜人的香菇,叶凤珍难掩心中的高兴,“今年这些香菇长得大、销路好,我们这些社员决定继续跟着合作社干。”
  兴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随着今年全市精准扶贫工作应运而生,合作社的36名社员全是山阳县银花镇岬峪沟村最贫困的农户。为了提高村民走合作社之路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山阳县扶贫局通过深入调研、科学规划,将发展食用菌作为兴村致富的主导产业,并为其提供50万元的扶贫资金。
  “一袋香菇政府补两元,一户不超过一万元的补贴政策让处于观望心态的群众看到了‘钱景’,很多贫困户争着加入合作社。”岬峪沟村支书陈炳军说,通过政府补贴和群众自筹的方式,目前合作社发展香菇20万袋,年收入200多万元,惠及36户贫困户。
  今年43岁的谢向东原来住在沟垴里,后通过移民搬迁统筹自建安居在移民小区。常年在外打工的他听说村上成立食用菌合作社之后就主动报了名。他今年发展了6000袋,目前已经卖了一万多元。他算账说:第一年一袋香菇的成本大约在七八元,第二年除去菌种、麸皮以及人工费用,成本就会降低到每袋三四元,而社员的收入则会随着成本的逐年降低而逐年提高,“香菇一年可采摘三四茬子,一年多就可收回成本。”
  “镇、村建好食用菌大棚及基础设施,鼓励贫困户加入合作社,不仅便于集中管理,也利于技术指导。”陈炳军告诉记者,为了让社员成为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合作社通过派遣社员外出考察学习和市上技术培训的方式提升农户的管理技术水平,目前已有三个社员成为合作社的技术员。
  加快土地流转,扩大产业规模,让扶贫资金惠及更多的贫困户,是银花镇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亮点。镇扶贫办主任贾正怀说,岬峪沟村作为镇上精准扶贫的一个试点,我们主要做好了“一放一收”。农户种植之前政府每袋补贴两元,以三年为期限,效益好时向社员每袋征收三元的费用,然后将这笔钱用于扶持发展村上其他贫苦户。依此循坏使用资金,让更多的农户享受到扶贫福利,从而打破了以往扶贫资金“只放不收”的历史。
  银花镇岬峪沟村这种扶贫资金“既放又收”的方式只是山阳县今年探索精准扶贫模式的一个缩影。为了破解贫困户、创业户贷款难、融资难的难题,山阳县开展“惠民扶贫贴息小额担保贷款”活动。县上针对农户从事种养加生产项目缺乏创业起步资金这一现状,设立精准扶贫贷款基金2000万元,支持每个包扶村设立融资担保基金100万元以上,每年整合扶贫、教育、卫生、民政等部门项目资金1亿元以上。山阳县专门设立精准扶贫贷款储备金,为所包村贫困户提供最高5万元的担保贴息贷款,县联社每年向贫困户发放贷款不少于2亿元,解决贫困户“贷款难”问题。同时县上将工业、农业、旅游等产业发展资金,优先向贫困村和贫困户倾斜,切实解决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实际需求。从4月初实施以来,山阳县共发放贴息贷款6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