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4年12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感悟录(83)
若 白
文章字数:1429
  读《谈治国理政》札记之一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和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共同编辑,10月出版。全书收习近平从2012年11月15日至今年6月13日期间的重要著作,有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79篇。分为18个专题编辑。笔者用10天时间,将全书通读了一遍,顺便写了数篇札记,以志学习体会和感悟。
  关于中国梦
  “中国梦”这个词,是十八大后不久,习近平和政治局常委们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即席谈话提出的。他说:“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消息一发表,“中国梦”一词,立即受到全国人民的认同,受到世界舆论高度关注。成为时代的热词,两年来,在媒体出现频率最高。它不仅表达了13亿中国人的心愿,也向世界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
  那么“中国梦”的具体所指是什么?习近平在去年三月第十二届人大一次大会上讲话中作了详细阐述。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国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现代化国家。到2020年国民经济总量(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在后来的一些讲话和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时,他概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或“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八个字。简要明了,通俗好记。
  如何实现这个梦想?习近平提三点:一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是弘扬中国精神。所谓“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三是凝聚中国力量即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这是一个完整的大思路大构想,有理想,有具体目标和路线图,亦有切实措施。富有极大的鼓舞激励作用。
  关于“三个自信”
  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出自胡锦涛作的十八大报告。但是这个报告是习近平主持起草的,自然体现了他的思想观点。“三个自信”一提出,既令人耳目一新,又引人深思,更为舆论所关注。
  “三个自信”如何解读?十八大后,在新一届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对其作了深刻详细的阐述。大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实现中国梦,道路是“实现的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证”。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他特别强调“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这个制度就是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协商制度,在今年召开的纪念人代会成立60周年和政协成立65周年的两次大会上,习近平分别发表了讲话。对这两个制度形成的历史,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意义及其本质都作出了深刻论述,应该深入学习研究。
  关于自由与民主,无论中西方都“是有边界的”,没有绝对的自由与民主,这个边界就是法律和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把民主与自由理解为个人想怎么就怎么,不是误解就是无知,必然要付出代价。
  坚持“三个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对当今世界各种政治制度、发展道路和理论指导思想,深入系统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对中国近代史和建国60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坚持中国共产党执政立国的基石和底线;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更是中国不会走“改旗易帜”斜路的政治宣示。对此全党全国人民,务必要有清醒的认识,准确的理会和把握。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之所以反复强调“坚持三个自信”,原因正在于此。       11月20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