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14年12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试马扶贫
文/图 韩东文 孙传卿
文章字数:3236
  红庙莲鱼共养基地
  结合旅游开发开展农家乐厨艺培训
  引进的品种梅花鹿

  试马镇位于商南县城以西12公里,面积133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158个村民小组,4818户17949人,耕地面积1.7万亩,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557元。2014年,12个包扶单位在试马镇开展了“双包双促”扶贫攻坚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共摸排贫困户1414户4915人,占到全镇总户数的30%。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总体要求,成立14支精准扶贫工作队,以“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企业走、企业跟着市场走”的四走方针,以增收脱贫为目标,以培育主导产业为抓手,以“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全力推动“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全镇424户贫困户经过干部包扶,实现了脱贫致富目标。
  部门包村抓“三件事”
  12个市县单位和镇党委政府对全镇14个包扶村进一步研究分析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症结和瓶颈,结合小城镇建设、农业园建设、陕南移民搬迁、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科学制定贫困村三年总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包扶计划,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着重抓好“三件事”,达到精准施策、科学帮扶。
  抓产业培育。围绕“茶叶、油茶、养殖、旅游”四大主导产业,各包扶单位通过招商引资和项目扶持,新建乌克兰大樱桃200亩、生态莲鱼观光园350亩,林下散养鸡100万只、白茶基地1500亩、油茶基地1000亩、观光蔬菜大棚200亩、1.5万头生猪养殖厂一个、万只养鸡场2个、垂钓园2个、水果采摘园150亩、千只梅花鹿养殖基地1个。
  抓设施完善。围绕“路、水、电、视、讯”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各包扶单位加强项目谋划和资金投入,全年共为镇村争取各类项目31个,资金300余万元,实物19批次。完成了通组入户路3570米、架设桥梁4座、安全饮水4处、打水井76口、新建移动基站3座、安装变压器5个、户户通800个,对15个村涉及72.8公里水泥路进行了修缮。
  抓环境整治。包扶单位围绕“一江清水送京津”目标,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村上配备垃圾转运车、垃圾箱、垃圾桶等配套设施,落实清洁工3-5人,实行整天保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干部包户做“三件事”
  市县12个单位和镇上共计355名干部联系帮扶贫困户456户、1904人,各包扶干部根据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按照“一户一法”的要求,科学制定帮扶贫困户的增收计划和资助办法,确保发展有目标,有方向。
  选准致富项目。对456户贫困户因户施策,引导和帮助各贫困户选准适合自己的发展项目。其中,发展养殖业126户,种植业103户,加工业19户,劳务运输业185户,旅游三产业23户,解决了贫困户的致富门路。
  解决临时困难。对贫困户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包扶干部通过化肥、种子、药物等物资和资金对包扶户给予无偿赞助,为包扶户宣讲惠民政策和代理服务,解决贫困户的燃眉之急。今年以来,355各干部共为群众解决临时困难1062件。
  开展技能培训。家有银钱万贯,不如一技在身。为把贫困户带动培养成行家里手,有一技之长,包扶干部通过自己的专业之长,或邀请相关专家手把手向贫困户传授各项技能,同时,组织贫困户参加县镇培训。其中,参加镇上组织技能培训330人次,参加县上职业农民培训125人次。276人经过培训,实现就业创业目标,解决了贫困户的技术匮乏问题。其中茶叶加工就业75人,畜牧养殖就业88人,加工就业12人,旅游产业就业20人,劳务运输81人。
  “双包双促”坚持“三个结合”
  镇党委政府以上级部门包村、干部包户为契机,坚持把“双包双促”工作与地方经济建设、基层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互动双赢目标。
  与经济建设相结合。使“双包双促”与经济工作互相借力、互相促进,通过上级部门的项目和资金支持,新农村、美丽乡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陕南移民搬迁等工作成效显著,镇容村貌、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特色产业和农民增收得到长足发展。荆家河美丽乡村顺利通过市上验收,农业园区初步建成,旅游开发蓬勃发展。
  与基层党建相结合。为包扶村下派第一书记,把包户的党员干部纳入村党支部统一管理,与农村党员一起开展“我家有党员、言行向我看”党建主题实践活动。一年来,包户干部深入群众法律政策宣讲和技能培训355场次,找致富增收门路127个,化解矛盾纠纷46起,办好事实事237件,引导农村党员带头勤劳致富、带头遵纪守法、带头诚实守信、带头投身公益、带头移风易俗。同时,在镇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党员做义工,服务当先锋”活动,把路线教育迸发的正能量长期弘扬下去。镇上76名党员干部组建了科普教育、社会稳定、党建强基、政策宣讲、社会公益、扶贫帮困、医疗救助和卫生保洁八支义工服务队,共开展义工服务14次,服务群众760人次,办实事32件,解决了为群众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包户干部深入包扶对象和群众中,积极参与“商南好人”“文明家庭”“文明示范户”“好儿媳、好公婆、好邻居、好妯娌”评选活动,用身边的事感动、教育身边的人。开展广场舞和文艺演出活动,宣传核心价值观三个方面倡导,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山美、水美、人更美,使治安案件和矛盾信访大幅下降。2014年,全镇未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未发生一起赴市以上上访案件。
  “双包双促”形成“三个机制”
  镇党委政府为力促“双包双促”工作深入推进开展,从收入水平、富民产业、基础建设、生态环境、公共事业、社会保障、包村包户、村级管理八个方面建立精准扶贫考核办法,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了“三个机制”。
  形成了“公司+基地+贫困户”精准扶贫机制。全镇以招商引资和合作入股等形式共组建公司7个、产业合作社6个,建茶叶、油茶、养猪、养鸡、水杂果、设施蔬菜、梅花鹿养殖等基地16个,共流转土地4200亩,每亩地700元,群众净增收294万元,安置贫困户就业185人,促进173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目标。这一做法的好处有三点,一是规模经营,形成规模效益;二是增强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企业农户心往一处想;三是解决了部分特困户的就业和收入问题,21户特困户在公司看大门、扫地实现了就业增收。
  形成了资金保障机制。争取项目,对龙头企业给予财政贴息扶持,其中,茶叶、油茶、畜牧养殖、设施蔬菜、梅花鹿等产业扶持1200万元。同时,积极联系农村商业银行,为每户贫困户给予5万元的扶贫贴息贷款,为贫困户发展产业和企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形成了贫困户进入退出机制。年底,由村上对农户年度收入进行统计核算、镇上核查、县上评估,进行公示,对贫困户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2875元,达到脱贫条件的,从包户名单中去除;对没有达到脱贫条件的,继续由包户干部包扶脱贫;对其他农户因病、缺乏技术等原因致贫的贫困户,按照同样程序进行评估,符合条件的予以录入,确定为干部包扶对象。据初步测算,全年退出贫困户424户1473人,新进入贫困户45户156人,全镇贫困户截至12月底剩1035户人3598人。
  “双包双促”达到“三个效果”
  镇党委政府把“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大行动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实践,通过“双包双促”着力解决“四风”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着力解决夯实基层基础问题,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农民增收脱贫的效果。通过“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全镇的“茶叶、油茶、养殖、旅游”四大主导产业蓬勃发展,201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47元,增长15.1%。全年共424户1473人脱贫。
  锻炼提升干部的效果。通过落实干部包扶责任和包扶考核机制,市、县、镇三级包扶干部都能够走出机关,深入群众接地气,与群众同吃同劳动,不仅掌握了村情民意、理清发展思路、落实扶贫措施、解决难事急事,还体验了农村生活、学习到了群众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而且坚定了政治主场,强化了宗旨意识,提升了工作水平。
  密切干群关系的效果。在包扶工作中,干部定期不定期到农户看望指导,贫困户有急难解决的事,主动向包扶干部联系沟通。通过干部的“五加二、白加黑”工作法和真情实意的办理实事,让群众深受感动,树立致富脱贫信心,投身公益事业,干群鱼水关系进一步融洽,党执政的基础更加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