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眠在商洛山中的革命先烈——唐澍
文章字数:2343
唐澍是当年震惊全国的渭华起义中西北工农革命军的总司令,曾两次进入商洛,从事革命活动。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历尽艰辛搞农运,最后将一腔热血洒在了洛南的土地上。
唐澍,1903年出生于河北省易县(今徐水县)南贾庄一个清贫家庭。少时上过私塾,后就读于东邵高级小学,1922年夏考入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在进步教师的引导下阅读了一些马克思主义书籍,确立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的思想。1924年初夏,考入广东黄埔军校第一期步兵科,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留校工作。期间与学生军一起两次参加东征,讨伐叛徒陈炯明,后遵照广东区委调遣担任省港大罢工委员会工人纠察队总教练兼模范大队队长。1926年秋,奉命到国民联军工作,曾任冯玉祥随营军官学校地下党的负责人。由于冯玉祥追随蒋介石反共“清党”,唐澍被“礼送”出军。1927年10月,按照中共陕西省委的指示,唐澍和李象九、谢子长率领石谦旅部分官兵在清涧举行起义。他们经延川、过延长、攻宜川,部队达千人。起义中成立陕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唐澍任军事委员会书记兼参谋长。不久,将部队改编为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支队,唐澍任总指挥。清涧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西北人民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而打响的第一枪,是创建西北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前奏。它沉重地打击了陕北的军阀势力,扩大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
唐澍第一次来洛南是在清涧起义失败以后。当时任中共陕西省军委委员的唐澍受省委的派遣,来到洛南参加许权中旅的领导工作,任许旅参谋长。来到该旅驻地三要司后,他了解到许旅装备良好,部队中党的力量很强,许权中等一批军事指挥员久经战火、经验丰富,部队训练有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部队,感到肩头的担子很重,但充满了革命必胜的信念。1928年2月中旬,在三要司西边的东洼村召开的全体军人大会上,唐澍认真地传达了中共陕西省委的指示,要求全体官兵严守军纪、服从命令,积极进行军政训练。唐澍讲话声音洪亮,感情豪放,言辞恳切,全旅同志很受感动。会后唐澍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共陕西省委的指示,配合许权中积极开展军事训练,整饬军纪,很快把许旅锤炼成一支完全新型的人民军队。整训中,相继发展军人党员165人,使党支部由原来的5个增加到18个;招募新兵700余名,培训渭华农民骨干28名,新建枪炮修械所一处。与此同时,积极组织部队官兵深入广大农村发动群众建立农民协会,开展对土豪劣绅的斗争,并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启发群众觉悟,将“共产党”“共产主义”“革命”“苏维埃政权”等字眼首先带进重峦叠嶂的洛南山区。时隔不到一年,以景村农民刘实通、岳新明等为首的400多名群众揭竿而起的“红枪会”成立了。“红枪会”不断壮大,后被红二十五军改编为抗捐第一军,连同这块受革命熏陶的山地一起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8年5月7日,唐澍和许权中一起率部参加渭华起义。起义中,成立西北工农革命军。唐澍任工农革命军总司令。唐澍以一个无产阶级开路先锋的雄才大略,精湛的军事经验,带领军队深入开展武装斗争,为渭华地区的革命斗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渭华起义以后,1928年6月25日,唐澍率领工农革命军300余人翻越秦岭第二次来到洛南,进入两岔河休整。他没有因为渭华起义的失败而灰心,更没有因处境的困难而一蹶不振,和刘志丹一起宣传工农革命军的主张和革命道理,深得群众的信服。很多群众主动收拾好房子,把战士接进家里。与此同时,唐澍认真调查地形、交通、民情,布置岗哨,派赵雅生大队开赴两岔河以东30余里的保安镇驻防,做好应付多种战斗的准备工作。
待工作取得一定的进展以后,唐澍、刘志丹率领部队深入开展打土豪、分财物、救穷人运动,处决了两岔河街地痞蔡林娃和保安焦沟奸淫妇女的坏和尚,没收了两岔河街“合盛顺”商号的粮食、烧酒、猪肉,保安“义仓”的粮食,财东杨治太家中的铜元,分给了当地贫苦农民。6月30日,唐澍接到保安赵雅生的急电:“李虎臣部从潼关撤下来的方少海、丁增华等几个残旅‘围剿’保安,请火速派兵增援。”唐澍亲率工农革命军二大队六中队和还未归建制的3个班近百人星夜驰援保安。不料,刚到保安街雷家院,便遭敌兵包围。激战中,因敌众我寡、弹尽无援,年仅25岁的总司令唐澍与40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壮烈牺牲。
嗜血成性的敌人把唐澍的头颅割下来,悬在洛南县城门示众。不长时间,几个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偷偷取下唐澍的头颅,悄悄掩埋。唐澍的遗体由保安唐岭农民余善伯用新席裹住,和余善歧、余善有、党金同等人埋在唐岭的栲树梁上。
遗憾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唐澍烈士的颅骨至今未能找到下落,烈士的忠骨未能完整入冢。
2011年以来,河北日报记者、唐澍烈士故乡贾庄村两委会及唐澍烈士本家后裔先后多次来洛南寻访烈士的足迹,开展祭奠活动。在中共洛南县委和史志办、保安镇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他们详细地了解了唐澍烈士参加革命后的工作履历,在陕西、洛南开展工农革命斗争的经过及光辉历程。河北日报及徐水县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使这位中国共产党革命先驱的英雄事迹在燕赵大地得以广泛传播。
2013年,河北省徐水县瀑河乡贾庄村两委会还在烈士的故乡为唐澍筹建陵园。2014年7月1日,徐水县委组织举行了隆重的陵园落成仪式和纪念活动。
2014年7月中下旬,河北《燕赵都市报》(冀中版)派出两名记者来洛南及商洛和渭华地区探访烈士的足迹,洛南县委宣传部、史志办,洛南县保安镇给予全力配合支持。2014年8月4日、5日、6日3天,《燕赵都市报》(冀中版)分别以《本报记者跨越两省探访“总司令”唐澍的革命足迹》《86年后,两杯黄土化作英魂终回乡》《保定书生名扬秦岭大地 记者探寻唐澍传奇人生》为题,专版介绍唐澍烈士的革命历程、革命事迹以及对革命的贡献。
2014年9月中下旬,在全国首个烈士纪念日即将来临之际,洛南县委党史县志办公室在全县开展了“网上祭奠英烈”活动,介绍的首位先烈就是唐澍烈士。
唐澍,1903年出生于河北省易县(今徐水县)南贾庄一个清贫家庭。少时上过私塾,后就读于东邵高级小学,1922年夏考入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在进步教师的引导下阅读了一些马克思主义书籍,确立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的思想。1924年初夏,考入广东黄埔军校第一期步兵科,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留校工作。期间与学生军一起两次参加东征,讨伐叛徒陈炯明,后遵照广东区委调遣担任省港大罢工委员会工人纠察队总教练兼模范大队队长。1926年秋,奉命到国民联军工作,曾任冯玉祥随营军官学校地下党的负责人。由于冯玉祥追随蒋介石反共“清党”,唐澍被“礼送”出军。1927年10月,按照中共陕西省委的指示,唐澍和李象九、谢子长率领石谦旅部分官兵在清涧举行起义。他们经延川、过延长、攻宜川,部队达千人。起义中成立陕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唐澍任军事委员会书记兼参谋长。不久,将部队改编为西北工农革命军游击支队,唐澍任总指挥。清涧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西北人民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而打响的第一枪,是创建西北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前奏。它沉重地打击了陕北的军阀势力,扩大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
唐澍第一次来洛南是在清涧起义失败以后。当时任中共陕西省军委委员的唐澍受省委的派遣,来到洛南参加许权中旅的领导工作,任许旅参谋长。来到该旅驻地三要司后,他了解到许旅装备良好,部队中党的力量很强,许权中等一批军事指挥员久经战火、经验丰富,部队训练有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部队,感到肩头的担子很重,但充满了革命必胜的信念。1928年2月中旬,在三要司西边的东洼村召开的全体军人大会上,唐澍认真地传达了中共陕西省委的指示,要求全体官兵严守军纪、服从命令,积极进行军政训练。唐澍讲话声音洪亮,感情豪放,言辞恳切,全旅同志很受感动。会后唐澍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共陕西省委的指示,配合许权中积极开展军事训练,整饬军纪,很快把许旅锤炼成一支完全新型的人民军队。整训中,相继发展军人党员165人,使党支部由原来的5个增加到18个;招募新兵700余名,培训渭华农民骨干28名,新建枪炮修械所一处。与此同时,积极组织部队官兵深入广大农村发动群众建立农民协会,开展对土豪劣绅的斗争,并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启发群众觉悟,将“共产党”“共产主义”“革命”“苏维埃政权”等字眼首先带进重峦叠嶂的洛南山区。时隔不到一年,以景村农民刘实通、岳新明等为首的400多名群众揭竿而起的“红枪会”成立了。“红枪会”不断壮大,后被红二十五军改编为抗捐第一军,连同这块受革命熏陶的山地一起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8年5月7日,唐澍和许权中一起率部参加渭华起义。起义中,成立西北工农革命军。唐澍任工农革命军总司令。唐澍以一个无产阶级开路先锋的雄才大略,精湛的军事经验,带领军队深入开展武装斗争,为渭华地区的革命斗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渭华起义以后,1928年6月25日,唐澍率领工农革命军300余人翻越秦岭第二次来到洛南,进入两岔河休整。他没有因为渭华起义的失败而灰心,更没有因处境的困难而一蹶不振,和刘志丹一起宣传工农革命军的主张和革命道理,深得群众的信服。很多群众主动收拾好房子,把战士接进家里。与此同时,唐澍认真调查地形、交通、民情,布置岗哨,派赵雅生大队开赴两岔河以东30余里的保安镇驻防,做好应付多种战斗的准备工作。
待工作取得一定的进展以后,唐澍、刘志丹率领部队深入开展打土豪、分财物、救穷人运动,处决了两岔河街地痞蔡林娃和保安焦沟奸淫妇女的坏和尚,没收了两岔河街“合盛顺”商号的粮食、烧酒、猪肉,保安“义仓”的粮食,财东杨治太家中的铜元,分给了当地贫苦农民。6月30日,唐澍接到保安赵雅生的急电:“李虎臣部从潼关撤下来的方少海、丁增华等几个残旅‘围剿’保安,请火速派兵增援。”唐澍亲率工农革命军二大队六中队和还未归建制的3个班近百人星夜驰援保安。不料,刚到保安街雷家院,便遭敌兵包围。激战中,因敌众我寡、弹尽无援,年仅25岁的总司令唐澍与40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壮烈牺牲。
嗜血成性的敌人把唐澍的头颅割下来,悬在洛南县城门示众。不长时间,几个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偷偷取下唐澍的头颅,悄悄掩埋。唐澍的遗体由保安唐岭农民余善伯用新席裹住,和余善歧、余善有、党金同等人埋在唐岭的栲树梁上。
遗憾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唐澍烈士的颅骨至今未能找到下落,烈士的忠骨未能完整入冢。
2011年以来,河北日报记者、唐澍烈士故乡贾庄村两委会及唐澍烈士本家后裔先后多次来洛南寻访烈士的足迹,开展祭奠活动。在中共洛南县委和史志办、保安镇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他们详细地了解了唐澍烈士参加革命后的工作履历,在陕西、洛南开展工农革命斗争的经过及光辉历程。河北日报及徐水县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使这位中国共产党革命先驱的英雄事迹在燕赵大地得以广泛传播。
2013年,河北省徐水县瀑河乡贾庄村两委会还在烈士的故乡为唐澍筹建陵园。2014年7月1日,徐水县委组织举行了隆重的陵园落成仪式和纪念活动。
2014年7月中下旬,河北《燕赵都市报》(冀中版)派出两名记者来洛南及商洛和渭华地区探访烈士的足迹,洛南县委宣传部、史志办,洛南县保安镇给予全力配合支持。2014年8月4日、5日、6日3天,《燕赵都市报》(冀中版)分别以《本报记者跨越两省探访“总司令”唐澍的革命足迹》《86年后,两杯黄土化作英魂终回乡》《保定书生名扬秦岭大地 记者探寻唐澍传奇人生》为题,专版介绍唐澍烈士的革命历程、革命事迹以及对革命的贡献。
2014年9月中下旬,在全国首个烈士纪念日即将来临之际,洛南县委党史县志办公室在全县开展了“网上祭奠英烈”活动,介绍的首位先烈就是唐澍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