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5年01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绿色餐饮
文/图 记者 吕丽霞 何晓东
文章字数:2293
  绿色健康食品菠菜面
  自己制作米皮

  个头不高,憨厚而朴实,说话不多,语不惊人,但句句都是那么实在,毫无修饰做作,令人信服。这是做绿色餐饮的李庆辉给我的第一印象。
  李庆辉是丹凤县棣花镇中坪村人,1988年初中毕业后,从一个农村打工仔到创业发展绿色餐饮,他用勤奋、刻苦、执著演绎着自己的与众不同,书写着自己的独一无二。
  外出打工
  1988年7月李庆辉初中毕业,没有如愿考上中专,也不够高中分数线,这对于一个深山农村的男孩来说就意味着回家种地。那年夏天,李庆辉帮父亲干农活,种豆子、栽红薯……最累的是往山沟的田里担粪,从家里担一担粪走到山口的时候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躺在山路旁的树下歇息。看着明净的天空,李庆辉想:“难道就要守着这一片土地,慢慢的长大,慢慢的老去?”
  那个时候,录音机在十里八乡是稀罕物。村里有一户人家有录音机,他常常去人家家里听歌。这户是远近闻名的泥水匠,靠自己的手艺给家里置办了不少新家具,李庆辉很是羡慕,常常在想:“人家有手艺过上好日子,自己要改变生活状况,还得学一门手艺才行。”
  1988年9月,李庆辉孤身来到西安,在东二路一家餐馆里当洗碗工。早上五点半起床,晚上半夜才能将餐馆的凳子拼起来休息。那时工资是60元。干了4个月之后,李庆辉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钟楼饭店打工。洗碗、拖地、洗菜、端盘子,脏活累活都得干,大冬天手上冻得裂开无数个小口子,月工资120元。而这家饭店的掌勺师傅则月工资5000元,下班后还将活儿丢给他们这些小工,平时对他们呼来喝去的老板还得看掌勺师傅的脸色。天壤之别的待遇,让李庆辉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一个人没有技术的可怜与无助,也更坚定了他学一门技术的信心。
  学习技术
  1990年初,李庆辉到西安一家豆腐坊做帮工。豆腐坊的活并不轻松,三更半夜起来磨豆子、过豆浆,冬天泡的豆子冻成冰渣子,夏天热锅旁能烤死人。李庆辉从粗活到细活,一样一样认认真真地学着干。由于肯吃苦,特别勤块,得到师傅的赏识。在这里打工1年后,李庆辉已熟练掌握了制作豆干、豆皮、做石膏豆腐的方法。1995年,李庆辉回到丹凤,求父亲四处借了3000元钱,买回设备,在县城开始做豆腐。由于当时石膏豆腐在丹凤是新鲜事物,很快就得到群众认可,生意很是红火,年底就收回了成本。首次经商就旗开得胜,这一切让李庆辉喜上眉梢。后来,为了延长产业链,获得更多的利润,他又一边做豆腐,一边养猪,每年收入五六千元,在当时相当于两个国家干部一年的工资。
  因为豆腐生意好,技术简单,很快丹凤县城就有人模仿他做起豆腐生意。市场竞争大,利润就越来越薄了。1996年初,李庆辉将豆腐店交给弟弟打理,自己到铜川寻找新的商机。在熟人的引领下,在铜川太要镇,他学会了生豆芽。在该年3月至10月又开始了豆芽创业之旅。由于生豆芽技术要求严格,而他的作坊小、细菌感染快,李庆辉赔光了所有的家当。同年11月,李庆辉向邻居借了1000元,再次来到铜川太要镇做起了水果批发生意。之后他又盘了家店面开始卖皮包。
  在勤于学习、善于发现的人眼里,机遇无处不在。1997年,当皮包生意正如火如荼的时候,李庆辉发现太要一家卖香酥鸡的小商贩生意特别火爆。买回一只香酥鸡一尝,果然美味无比。他便决定要做这个生意。他将皮包店交给妻子打理,先后到河南洛阳、三门峡市寻求特色香酥童子鸡店,最终在三门峡市的一家店里交了5000元的学费,当起了学徒。两个月后,他掌握了做香酥童子鸡的全部技术,回到太要镇,办起了一家香酥童子鸡店。刚开始生意好,很赚钱。可不到半年,小小的太要镇一下子出现了6家同样的鸡店,大家打起了价格战。李庆辉决定回商洛卖香酥童子鸡。
  艰苦创业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1999年10月底,李庆辉的香酥童子鸡店在商州顺利开张。在不断的学习与探索后,他把最初做的有南方特色的微甜香酥鸡成功演变成符合商洛人口味的麻辣香酥鸡。凭着味美质优的特点,他迅速占领了市区很大一部分市场。针对农村宴席适时推出特价鸡、送货上门等活动,叩开了农村市场,受到了广大食客的称赞。
  2009年,一个属于李庆辉自己的餐饮品牌、名为“锦娘绿色厨房”的餐馆应运而生了。李庆辉以“绿色”为基本要求,想方设法取掉市场上流行的各种菜品、面点里的添加剂,刻意寻求少油少盐和传统的制作方法,以求保持食物本身的美味,让人吃得健康,吃得放心。“用白粮熬制糖浆可以代替色素,但是所需工时长,成本高。”当店里的大厨这样告诉李庆辉时,他毫不犹豫的说:“好,就这么办了!”“市场上的豆芽有毒不能吃,但自己生豆芽很麻烦。”厨师和他商量。李庆辉大手一挥,“再麻烦都要自己生,决不能用有害的原料给客人做菜。”于是,在他的餐馆里,卖出的都是用传统的方法做出来的不带色素的酱香排骨,用大瓦罐生出来的绿色豆芽。而且,李庆辉还将操作间做成透明的,让客人能清清楚楚的看到整个食品的做成过程,吃的更安心。
  李庆辉从原料的采购、清洗、制作,都严把质量关,做纯天然绿色食品。李庆辉说:“店用的面粉一直都是从户县一面粉加工厂运回不加任何添加剂的,蔬菜都是预约定点乡下菜农的,豆腐、凉粉、冻肉等都是自己从农村收购回来的原材料手工作坊里做的。”对于厨师李庆辉更是要求颇多,不允许滥用调料,不以油多料重提升菜味……如此多的要求,以至于店里的师傅常常走马灯似的更换,但李庆辉经营绿色餐饮的目标一直都没有变。2014年,他又瞅准商机,在商州城区开办了两家倡导绿色健康饮食的“红薯坊”快餐店,生意依旧火爆。
  “做餐饮一定要讲诚信,小得靠智,大得靠德。做人做事要以德为先,餐饮业绝大部分客源来自回头客,我们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用细节为顾客提供贴心服务,让顾客自己去感觉好。”说这句话时,李庆辉的境界显然已经超出世俗的赚钱模式,从营利意识升级到品牌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