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15年01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再见栗峪
文/图 方 立
文章字数:1104
  窟窿山
  栗峪河
  麦积山
  牧羊人

  年末岁尾的一次采访,来到阔别33年的栗峪,虽然岁月飞逝,那里人依然纯朴、那山那水依然秀美。
  1981年底,我和同学到栗峪乡作青山羊发展调查,接待我们的是乡多种经营干部。栗峪是当时洛南县56个乡镇中最小的山区乡,上十个小村分布在熊虎沟、斜岭沟里,土房依山而建,或独户或三两户相邻。全乡没有公路,能过架子车就是通村的道路了。按着调查计划我们三人步行在这山沟里,走村入户、统计记录,时间多花在行路上。这里客家人居多,上了年纪的人都会说客家话,调查时乡干部便成了翻译。我们每天一大早从乡政府出发,到了饭时返不回乡政府,村干部就在村民家派饭,好客的栗峪人虽然很穷,但总是用细粮招待客人,我们也按照规定每人4两粮票两毛钱的标准付饭钱,但村民们总是不肯收钱,你推我让地常把粮票和钱弄成两半。晚上回到乡上,我们和干部合住一室,那时没有电视,要么闲聊,要么早早睡觉。一晚,听说邻乡麻坪乡放电影,我们三人便步行两公里去看露天电影。那年头看电影像过节一样,能来的人都来了,银幕后面都站满了人。看完电影已是深夜,我们摸黑原路返回。山里冬日的夜晚寂静得有点可怕,除了我们自己的脚步声,再无声息,他俩大我几岁,大胆地走在前面。突然,我同学指着前面一黑影说了声“有狼”,吓得我头发竖立,一路狂跑扑进了乡政府,倒是他们开心大笑得气都喘不过来了。约一周时间完成调查,之后10年我的工作也由行政改行从事新闻。1997年栗峪乡合并到麻坪镇后,我曾3次到麻坪采访,也没有专程去栗峪看看。
  往事如烟,33年后再见栗峪已今非昔比。通村水泥公路通到了两条沟顶,斜岭沟也和华县金堆城连通。山上的植被保护完好,更为栗峪人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提供了方便。秀山丽水和交通的便利让风景有了名气,熊虎沟的险峻似乎在佐证这里藏“熊”卧虎,斜岭沟以麦积山风景群为主体,那窟窿山更是鬼斧神工,成为里喀斯特地貌的佳作。村民依然那样好客,但会说客家话的人越来越少。昔日柿子树上的柿子早收回加工备粮,而今挂满枝头没工夫采收,便成了冬季的风景。这里的老百姓或打工或种珍贵药材或养羊,蛮拼的,真的是富了,曾经的宝贝柿子也被遗弃了,多少有点“任性”哟。
  路途一牧羊人赶着羊群经过,我下车拍摄,老乡有点不好意思,显然他们一直坚持着发展畜牧业。驱车穿行在栗峪山水之间,镇干都努力介绍着这里的景色,介绍着奔小康的思路,几个小时便畅游其中。
  也许30年前我太年轻,或是没有在意栗峪之美,此行总感觉意犹未尽。晚色初显,我略有不舍的回眸身后,是蒙胧中的秀山峻岭,回味的是山里人向善向上的纯朴民风。我突然有一种期待,期待栗峪人小康梦的早日实现,到那时我还会再来,重温青春的记忆,感受美好的生活。
  再见了,栗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