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川古镇老铁匠
文章字数:1984
打铁人夏俭龙和爱人正在打制农具
近日,在漫川古镇的铁匠铺里听到一个故事:相传太上老君有五个徒弟,分别是金银铜铁锡,这五个徒弟老君都非常喜爱,把他们分派到人间历练。由于金银铜铁四个工匠都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金银首饰、银两货币、家具器物、茶具酒具、钟鼎炉盆、神佛铸像等都离不开这四个工匠,所以他们很受欢迎。然而,锡却一天到晚没事干,后来,不知怎的,人类发现了锡矿,锡就加入到了开矿人的行列。“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世间没有一个多余的人,也没有多余的行业。金银铜铁锡一个都不能少。”讲故事的匠人夏俭龙说。
老夏的铁匠铺
夏俭龙,湖北人士,在山阳县漫川古镇经营着一个小小的铁匠铺。“漫川是一块风水宝地啊。别看它离山阳县城远,这可是昔日秦楚之界,历史悠久着呢。”他说。漫川关镇古称丰阳关,历史上漫川关就以地貌广阔、水域宽衍而得名,地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历代官府都在漫川关设关置戌,素有秦楚咽喉之称。漫川关水旱码头通往各地,商务繁荣,人口稠密。“水码头百艇联樯,旱码头千蹄接踵”,“北通秦晋,南联吴楚”,“朝秦暮楚”的典故均源于此地。人们常常赞曰:“漫川关,景色鲜,不似江南胜江南。”
老夏一口气说尽了漫川的美,他早就把自己当成了漫川人。他原是石堰市郧西县人,20多年前跟着媳妇来到这里打工,因为喜欢这里,就干脆把户口也迁了过来,家搬到了这里。
从他的铁匠铺看,老夏是一个很节俭的人。租的地方只有巴掌大,有窄小的两间房,一间放了打铁的全套工具,以及一些农人送来的需要打造的工具。另一间还被前后隔着,前面是一个炕和一个农村人常用的木柜,小小的电视放在木柜上。这种旧式的土房,一抬头似乎就能撞到顶,很压抑。后间小小的不到四五平方米,放着一些废铁。总共面积不到20平方米,地上还是坑坑洼洼,如果不与周围的其他景物对比,还以为这是上世纪或是更早时期的匠铺。
精湛的手艺
十几岁时,因为家庭困难,老夏就早早跟着父亲学习打铁手艺了。父亲掌钳子,他扛大锤,渐渐地他就跟着父亲熟练了。老夏听父亲说,祖上7代都是打铁的,所以要继续把这门手艺传承下来。
那个时候,父亲常常给生产队里打工具,父亲的手艺好,很受欢迎,这家还在等着那家就又来叫,他和父亲忙得不可开交。一天下来,腰酸背痛。但那时,他的心情是喜悦的,因为他和父亲不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别人尊敬的目光,小小的他心里似乎有无尚的光荣。
几年过后,他自己可以独当一面了,父亲接了活就让他去干。一天8元钱的工钱,管吃管喝,活如果干不完就住到主家那里,直到做完为止。“比教书先生都受人尊敬。”老夏自豪地说。
那时,他常打的有菜刀,砍刀之类,父亲教导他要精工细作,做出质量。他也有自己的一套职业操守:“包卷,不包嘣,夹灰往转送。”意思是打出的刀如果打卷(不坚硬),就给重做。他给自己每天的工作量也有限定,1天只做4件活,这样才能保证质量。“老百姓挣钱不容易,打得好用的久,返工也麻烦。”老夏说。打了这么多年,老夏打出的刀从来没有卷过,只有不锋利了,钝了拿回来给收拾。
打铁遇见了“娃他妈”
老夏跟着父亲打铁,因为手艺好,已经渐渐出名。有一次打铁时,主家把自己的女儿介绍给他,就促成了他的婚姻大事。
他和媳妇结婚后,继续干着打铁的活。由于打铁需要两个人配合,他每次出去还要雇一个打下手的,给人家发了工资之后,剩下的钱就很难维持家里的花销了,尤其是在有了孩子之后。
后来,他就商量着和媳妇来到漫川打工。一开始在一家厂里干,后来厂子倒闭,他就断断续续做起了打铁的手艺。现如今,他已有3个女儿,1个儿子。女儿出嫁,儿子也不愿继承他的手艺,既嫌脏又嫌累,宁愿在外面做油漆工,也不愿跟着他干。说起这个,老夏很无奈,但是他从不担心这个手艺会失传,就像他故事里讲的那样,铁匠任何时候都是必须的。
老夏的琐碎生活
现如今古镇上的这间铺子,是老夏2010年租的,这已经是他第四次支炉子了。刚租时房子漏雨,他和媳妇费了好大劲才把它补救好。房主不收租金,只要时常“维修即可”。
这4年多来,老夏平均一天能修差不多10个物件,都是一些斧头、砍柴刀或者镰刀之类。一年下来,能毛收入三四万元。他还种了十几亩地,地都在离街道六七里的山坡上,媳妇平时回去种种地,顺便砍些柴禾,供打铁烧炉用。有需要时,媳妇还要帮老夏打铁,这么多年,她已经耳濡目染学会了。“如果是打一个刀,需要先下材料、烧火、加工、打磨、见火……”老夏的媳妇对这些程序能倒背如流。
“不是生意少,而是赶制不出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夏如今体力已经不如从前,总是做一做,歇一歇。他也考虑到收个徒弟,多方打听之后,来了1个,不过,来了几天之后就走了。“这都是刀刃上见功夫的事,马虎不了。必须得找一个踏实肯干的好小伙。”作为一个师傅,老夏的要求很严格。
“哐当,哐当,哐当……”老远就能听到老夏打铁的声音。从铺满石子的古镇街道走到头,就能看到他的古镇铁匠铺。
近日,在漫川古镇的铁匠铺里听到一个故事:相传太上老君有五个徒弟,分别是金银铜铁锡,这五个徒弟老君都非常喜爱,把他们分派到人间历练。由于金银铜铁四个工匠都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金银首饰、银两货币、家具器物、茶具酒具、钟鼎炉盆、神佛铸像等都离不开这四个工匠,所以他们很受欢迎。然而,锡却一天到晚没事干,后来,不知怎的,人类发现了锡矿,锡就加入到了开矿人的行列。“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世间没有一个多余的人,也没有多余的行业。金银铜铁锡一个都不能少。”讲故事的匠人夏俭龙说。
老夏的铁匠铺
夏俭龙,湖北人士,在山阳县漫川古镇经营着一个小小的铁匠铺。“漫川是一块风水宝地啊。别看它离山阳县城远,这可是昔日秦楚之界,历史悠久着呢。”他说。漫川关镇古称丰阳关,历史上漫川关就以地貌广阔、水域宽衍而得名,地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历代官府都在漫川关设关置戌,素有秦楚咽喉之称。漫川关水旱码头通往各地,商务繁荣,人口稠密。“水码头百艇联樯,旱码头千蹄接踵”,“北通秦晋,南联吴楚”,“朝秦暮楚”的典故均源于此地。人们常常赞曰:“漫川关,景色鲜,不似江南胜江南。”
老夏一口气说尽了漫川的美,他早就把自己当成了漫川人。他原是石堰市郧西县人,20多年前跟着媳妇来到这里打工,因为喜欢这里,就干脆把户口也迁了过来,家搬到了这里。
从他的铁匠铺看,老夏是一个很节俭的人。租的地方只有巴掌大,有窄小的两间房,一间放了打铁的全套工具,以及一些农人送来的需要打造的工具。另一间还被前后隔着,前面是一个炕和一个农村人常用的木柜,小小的电视放在木柜上。这种旧式的土房,一抬头似乎就能撞到顶,很压抑。后间小小的不到四五平方米,放着一些废铁。总共面积不到20平方米,地上还是坑坑洼洼,如果不与周围的其他景物对比,还以为这是上世纪或是更早时期的匠铺。
精湛的手艺
十几岁时,因为家庭困难,老夏就早早跟着父亲学习打铁手艺了。父亲掌钳子,他扛大锤,渐渐地他就跟着父亲熟练了。老夏听父亲说,祖上7代都是打铁的,所以要继续把这门手艺传承下来。
那个时候,父亲常常给生产队里打工具,父亲的手艺好,很受欢迎,这家还在等着那家就又来叫,他和父亲忙得不可开交。一天下来,腰酸背痛。但那时,他的心情是喜悦的,因为他和父亲不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别人尊敬的目光,小小的他心里似乎有无尚的光荣。
几年过后,他自己可以独当一面了,父亲接了活就让他去干。一天8元钱的工钱,管吃管喝,活如果干不完就住到主家那里,直到做完为止。“比教书先生都受人尊敬。”老夏自豪地说。
那时,他常打的有菜刀,砍刀之类,父亲教导他要精工细作,做出质量。他也有自己的一套职业操守:“包卷,不包嘣,夹灰往转送。”意思是打出的刀如果打卷(不坚硬),就给重做。他给自己每天的工作量也有限定,1天只做4件活,这样才能保证质量。“老百姓挣钱不容易,打得好用的久,返工也麻烦。”老夏说。打了这么多年,老夏打出的刀从来没有卷过,只有不锋利了,钝了拿回来给收拾。
打铁遇见了“娃他妈”
老夏跟着父亲打铁,因为手艺好,已经渐渐出名。有一次打铁时,主家把自己的女儿介绍给他,就促成了他的婚姻大事。
他和媳妇结婚后,继续干着打铁的活。由于打铁需要两个人配合,他每次出去还要雇一个打下手的,给人家发了工资之后,剩下的钱就很难维持家里的花销了,尤其是在有了孩子之后。
后来,他就商量着和媳妇来到漫川打工。一开始在一家厂里干,后来厂子倒闭,他就断断续续做起了打铁的手艺。现如今,他已有3个女儿,1个儿子。女儿出嫁,儿子也不愿继承他的手艺,既嫌脏又嫌累,宁愿在外面做油漆工,也不愿跟着他干。说起这个,老夏很无奈,但是他从不担心这个手艺会失传,就像他故事里讲的那样,铁匠任何时候都是必须的。
老夏的琐碎生活
现如今古镇上的这间铺子,是老夏2010年租的,这已经是他第四次支炉子了。刚租时房子漏雨,他和媳妇费了好大劲才把它补救好。房主不收租金,只要时常“维修即可”。
这4年多来,老夏平均一天能修差不多10个物件,都是一些斧头、砍柴刀或者镰刀之类。一年下来,能毛收入三四万元。他还种了十几亩地,地都在离街道六七里的山坡上,媳妇平时回去种种地,顺便砍些柴禾,供打铁烧炉用。有需要时,媳妇还要帮老夏打铁,这么多年,她已经耳濡目染学会了。“如果是打一个刀,需要先下材料、烧火、加工、打磨、见火……”老夏的媳妇对这些程序能倒背如流。
“不是生意少,而是赶制不出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夏如今体力已经不如从前,总是做一做,歇一歇。他也考虑到收个徒弟,多方打听之后,来了1个,不过,来了几天之后就走了。“这都是刀刃上见功夫的事,马虎不了。必须得找一个踏实肯干的好小伙。”作为一个师傅,老夏的要求很严格。
“哐当,哐当,哐当……”老远就能听到老夏打铁的声音。从铺满石子的古镇街道走到头,就能看到他的古镇铁匠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