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5年01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舌尖上的安全”不能总让媒体“推着走”
商意盈 马 剑
文章字数:418
  杭州知名火锅店如老码头、川味观、渝香隆等近日相继曝光:回收剩菜、高汤作假、修改食品保质期……企业将利益置于安全与信誉之上的行为再次绷紧了消费者的神经。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问题胶囊”“福喜”在内的食药品安全事件,其曝光的模式也大致相同:媒体冲锋在前,一抓一个准;行政执法部门随后跟进“突击检查”,该抓的抓,该罚的罚。
  舆论监督固然重要,但作为食品安全的主管部门,不能总是等着媒体曝光才进行查处,日常监督也应该发现一些大要案。食药品安全关乎百姓健康与性命,监管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在目前的食品安全管理状况下,政府部门的监管尤其重要。
  要让日常监管硬起来,改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状况,部门行政执法可以多一些、再有力一些,并且应该向社会公开。
  做到这一点,首先就是要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方式和作风,将监管工作落实到基层;其次是要厘清部门责任,加强监管力量,提升监管能力,从源头上封堵漏洞。另外,还要严惩违法犯罪行为,强化对生产经营者的外部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