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工业强支柱
文章字数:2038
华润建材公司满负荷生产,龙盛亚新能源电动汽车厂区建设初显雏形,博兴电子等一批引资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光伏产业等新能源、新材料项目成功落地……
2014年,洛南县坚持扩产增效和纳规培育两手抓,大力实施工业赶超三年计划,切实抓好工业生产、工业项目和园区建设,强化政策引领,加强生产调度,推动了工业经济逆势增长。全年预计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14亿元,增长34.2%;增加值31.63亿元,增长23.2%。
强化基础 园区设施日趋完善
洛南县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落实市委、市政府“一体两翼”规划和实施工业赶超计划的龙头来抓,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按照“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筑巢引凤”的原则,坚持多元化筹资,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使工业园区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全县累计投资13.5亿元,实施了园区道路、河堤、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县城北过境路、工业园区大道建成投入使用,园区三级道路工程建成通车,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建成运营,3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客商入住,占地56亩的花石浪物流中心投入使用。园区已初步形成以矿产品深加工、绿色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医药化工、造纸加工为主导产业,以“一园三区”(由工业园区管委会统一管理下的陶岭工业区、卫东工业集中区、黄龙钼业小区)为基本架构的发展格局。截至2014年底,园区入园企业48户,规模以上企业28户,全年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4亿元,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75亿元,同比增长22.1%。
狠抓项目 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该县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切实加快工业重点项目建设。2014年县财政预算安排1200万元用于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对40户规上企业、10户拟纳规企业及主要工业产品新增产能实行县直部门和工作队包抓,实行25名县级领导包抓38个重点项目责任制,开展重点项目集中启动、书记县长带队巡回观摩、百日大会战等活动,采取现场督导、汇报点评、现场办公等有效措施,深入全县重点项目建设现场进行项目督查,督促项目建设进度,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县上同时抽调200余名县级部门干部成立包抓企业工作队,一对一帮扶,协助企业办理相关手续,协调融资贷款,全力为项目服好务,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实施,确保全县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县31个重点工业项目加快推进,博兴电子元件加工、龙海能源科技、秦丝家纺丝绸加工等9个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或试产。
该县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节会招商、网络招商、乡友招商、以商招商、小分队叩门招商、驻外机构代理招商等方式,不断加大百亿产业集群项目推介和招商力度,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博兴电子、宏华电子、东江集团等一批外地企业相继进驻洛南,进一步增强了工业发展活力。十八届“西洽会”暨首届丝博会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招商签约合同项目25个,引资72.32亿元。2014年共签约招商项目45个,引资额172.25亿元,到位资金112.97亿元。
推进改革 工业产值稳定增长
该县以新型建材、新能源、非金属矿加工为重点,奋力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着力打造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保持工业稳定增长,强力推动工业赶超。县上鼓励引导县域工业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推行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体制,不断提升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各项优惠政策,由包抓企业领导干部深入企业开展问需求、解难题、议良策、谋发展、送政策、送技术活动,不断激发非公经济发展活力。组织举办了洛南县工业品展示促销会,共有钼、电子、有机肥料、丝织品等7大类40余种工业产品参展,对企业产品促销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深入推进企业改革改制工作,逐企业制定了改制方案,切实加强全县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断激发非公经济发展活力。全年预计实现中小企业总产值167亿元,非公经济增加值预计完成50.7亿元,占GDP比重可达到51.73%。
加强服务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该县不断加强融资服务,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银企对接会,加强政企联动、密切银企合作,搞活园区创投公司,发挥融资平台作用,着力为企业搞好融资服务,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短缺问题。该县认真落实贷款贴息奖励补助等系列促增长的“微刺激”政策措施,县财政列支300多万元贴息资金,协调金融机构为企业融资贷款1.67亿元,帮扶企业破解资金短缺等困难,列支47.1万元用于银行放贷奖励,有效克服了企业资金短缺、开产不足等困难。
该县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推行“代理帮办制”,积极协助企业办理各类报批备案登记手续,及时协调解决影响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狠抓投资环境整治,大力实施《损害投资发展环境责任追究办法》,有效优化了工业发展环境。加强安全监管,对矿山坑道推行“身份证”管理,对全县各类矿山坑道逐一落实监管责任,实行“户籍式”登记,推行“红黄绿”牌制度管理,有效促进企业抓安全生产的主动性。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和措施,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确保了企业无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王亚鹏 邱宏波)
2014年,洛南县坚持扩产增效和纳规培育两手抓,大力实施工业赶超三年计划,切实抓好工业生产、工业项目和园区建设,强化政策引领,加强生产调度,推动了工业经济逆势增长。全年预计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14亿元,增长34.2%;增加值31.63亿元,增长23.2%。
强化基础 园区设施日趋完善
洛南县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落实市委、市政府“一体两翼”规划和实施工业赶超计划的龙头来抓,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按照“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筑巢引凤”的原则,坚持多元化筹资,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使工业园区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全县累计投资13.5亿元,实施了园区道路、河堤、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县城北过境路、工业园区大道建成投入使用,园区三级道路工程建成通车,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建成运营,3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客商入住,占地56亩的花石浪物流中心投入使用。园区已初步形成以矿产品深加工、绿色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医药化工、造纸加工为主导产业,以“一园三区”(由工业园区管委会统一管理下的陶岭工业区、卫东工业集中区、黄龙钼业小区)为基本架构的发展格局。截至2014年底,园区入园企业48户,规模以上企业28户,全年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4亿元,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75亿元,同比增长22.1%。
狠抓项目 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该县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切实加快工业重点项目建设。2014年县财政预算安排1200万元用于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对40户规上企业、10户拟纳规企业及主要工业产品新增产能实行县直部门和工作队包抓,实行25名县级领导包抓38个重点项目责任制,开展重点项目集中启动、书记县长带队巡回观摩、百日大会战等活动,采取现场督导、汇报点评、现场办公等有效措施,深入全县重点项目建设现场进行项目督查,督促项目建设进度,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县上同时抽调200余名县级部门干部成立包抓企业工作队,一对一帮扶,协助企业办理相关手续,协调融资贷款,全力为项目服好务,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实施,确保全县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县31个重点工业项目加快推进,博兴电子元件加工、龙海能源科技、秦丝家纺丝绸加工等9个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或试产。
该县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节会招商、网络招商、乡友招商、以商招商、小分队叩门招商、驻外机构代理招商等方式,不断加大百亿产业集群项目推介和招商力度,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博兴电子、宏华电子、东江集团等一批外地企业相继进驻洛南,进一步增强了工业发展活力。十八届“西洽会”暨首届丝博会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招商签约合同项目25个,引资72.32亿元。2014年共签约招商项目45个,引资额172.25亿元,到位资金112.97亿元。
推进改革 工业产值稳定增长
该县以新型建材、新能源、非金属矿加工为重点,奋力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着力打造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保持工业稳定增长,强力推动工业赶超。县上鼓励引导县域工业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推行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体制,不断提升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各项优惠政策,由包抓企业领导干部深入企业开展问需求、解难题、议良策、谋发展、送政策、送技术活动,不断激发非公经济发展活力。组织举办了洛南县工业品展示促销会,共有钼、电子、有机肥料、丝织品等7大类40余种工业产品参展,对企业产品促销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深入推进企业改革改制工作,逐企业制定了改制方案,切实加强全县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断激发非公经济发展活力。全年预计实现中小企业总产值167亿元,非公经济增加值预计完成50.7亿元,占GDP比重可达到51.73%。
加强服务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该县不断加强融资服务,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银企对接会,加强政企联动、密切银企合作,搞活园区创投公司,发挥融资平台作用,着力为企业搞好融资服务,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短缺问题。该县认真落实贷款贴息奖励补助等系列促增长的“微刺激”政策措施,县财政列支300多万元贴息资金,协调金融机构为企业融资贷款1.67亿元,帮扶企业破解资金短缺等困难,列支47.1万元用于银行放贷奖励,有效克服了企业资金短缺、开产不足等困难。
该县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推行“代理帮办制”,积极协助企业办理各类报批备案登记手续,及时协调解决影响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狠抓投资环境整治,大力实施《损害投资发展环境责任追究办法》,有效优化了工业发展环境。加强安全监管,对矿山坑道推行“身份证”管理,对全县各类矿山坑道逐一落实监管责任,实行“户籍式”登记,推行“红黄绿”牌制度管理,有效促进企业抓安全生产的主动性。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和措施,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确保了企业无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王亚鹏 邱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