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福近照
年轻时的刘志福
刘志福,山阳县人,生于1929年。1944年被国民党军队拉壮丁,1946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参加解放许昌、济南的战役以及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屡立战功。
1月18日,星期天,晴。在山阳县城关镇西河村,86岁的刘志福老人坐在小院里晒太阳,毗邻场院的是一小块菜地。老人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枚枚或泛黄或破旧的奖章,用手巾细细地擦拭了一遍,花白的胡须和积淀着历史记忆的奖章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抚摸着这些奖章和黑白底色的相册,老人追忆起那段豪迈峥嵘的戎马生涯,眼睛透着亮光,言语间表露着对于生命的敬畏和感恩。
解放许昌
1929年,刘志福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由于兄弟众多,家里口粮紧缺,他念完初小一年级就辍学了,成为村里的“放牛娃”。1944年夏,在抗日战争接近尾声之际,国民党为了扩充实力,到处征兵拉丁,刘志福未能幸免。那是一天下午,15岁的刘志福把牛从山上往回赶,走到半路上就被抓走,连夜带到山阳县城附近的一座城隍庙休整。一个月后,国民党在当地收了一个营的兵力,将其带向内蒙古,编入国民党骑兵第一旅新兵阵营。
1946年6月,国民党调集30万大军对中原解放区发起大规模的进攻,企图拔掉中原腹地这颗钉子,打通向华东、华北的进军道路。翌年7月,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后,许昌成为国民党军队的一个重要的屯兵站和补给基地。国民党军队利用许昌城高壕宽的特点,严加防守。由于大批国军正规部队调往前线,城里只剩下些师、团长的妻儿和伤员。刘志福和一起被抓来的几个老乡年龄小,看起来瘦削单薄,就成为了团部首长太太的勤务兵。“后来我们几个听说许昌城被解放军包围了,就换上学生装连夜逃出城外。”刘老回忆说。由于路况不熟,刘志福一伙儿连夜走了十几里路,天拂晓时走到一片庄稼地里,遇见了几个伪装成农民的解放军。看见这些学生模样的娃娃后,乔装打扮的解放军便走上前来询问:“你们是干啥的?”
“我们是当兵的。”
高度警惕的解放军立即掏出了手枪。
“我们是从城里逃出来的。”刘志福开始向解放军介绍城里的情况。
“我们是人民解放军,你们愿意加入我们吗?”
“愿意。”
解放军仔细地向几个年轻人讲了我党的方针政策以及部队纪律。“认真听了共产党的政策后,我们4个人就义无反顾地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到陈毅率领的华东野战军三纵八师二十三团。”刘老说。
华东野战军第三纵在平汉路破击战开始的当天,第八师已将许昌城团团围住,并制订了详细的作战计划:第二十三团袭取西关,第二十四团一个连袭取北关,控制许昌的外围。12月14日夜总攻开始后,二十三团担负主攻西门的任务。刘老说,西门外护城河上只有一座木桥,3根圆木上钉着几块薄木板,是进入西门的唯一道路。纵队首长要求八师无论如何要保住这座桥,决不能让敌人破坏,要想尽一切办法集中火力打破城门外的地堡,摧毁敌火力点。飞行爆破组的英雄们把西门炸开个缺口,突击组跨过木桥,没等敌人发现便纵身攀上了城楼。后来二十三团、二十四团与敌展开纵深巷战,于拂晓后将城中心区及西南角残敌肃清。经过13个小时的激烈战斗,许昌城于15日中午12时宣告解放。
在那次解放许昌的战斗中,刘志福的两个老乡被打散了。刘老感触最深的是解放军热情友好,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那时我们还是兵娃子,部队给我们发的步枪很重,老兵们就帮我们扛拿。”刘老想起这段温馨的岁月,脸上满是笑容。
济南战役中惊魂一刻
解放许昌后,华东野战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国民党军队节节溃败。刘志福随陈毅部队先后解放了开封、洛阳等中原大片地区,并于1948年秋开始对国民党重兵把守的山东济南进行大规模的攻坚战。
济南作为津浦、胶济铁路交会点,北靠黄河,南倚泰山,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国民党军队改“分区防御”为“重点防御”后,蒋介石令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所部固守济南,在徐州及其附近地区集中17万人的3个机动兵团伺机北援。第二绥靖区以济南内城为核心防御阵地,以外城和商埠为基本阵地,以济南外围县镇及制高点构成外围阵地,各阵地内均构筑众多的永备和半永备型工事,形成能独立作战的支撑点,集中兵力约11万人。华东野战军遂集中兵力,组成攻城、打援两个兵团,由代司令员粟裕统一指挥。攻城兵团于9月16日晚发起攻击后,迅速突破济南外围防线。
20日晚,圆月高悬夜空,在济南城内,刘志福所属连部正在与敌人进行街、巷战。枪声嘶鸣,炮火连天,激烈的战斗场面把整个夜空都染红了。一个小时的激战之后,连部的子弹所剩无几,然而敌人的火力依然凶猛。面对这种形势,刘志福临危受命,只身冒着危险返回连部向前线运输战略物资。在战友的掩护下,他冒着炮火,穿过两个街区,跑到一个幽暗的巷子。巷子口横着一辆国民党军的汽车,阻断了去路。这是唯一通向连部的巷子,借着明亮的月光,刘志福隐约看见一个戴着国军帽子的士兵睡在汽车下面,把头探向外面。刘志福被吓出了一身冷汗,立即取下扛在肩头的带刺刀的步枪,一步步逼近睡在地上的那个人。他一边靠近一边给自己打气,并且吆喝了一声,没人答应。他迅速跑过去,将刺刀狠狠地刺了下去,结果发现地上的人不动弹,原来是一个死兵,让他虚惊一场。他利索地从车前跨过去,很快就和战友将武器弹药送到了前线,经过8个昼夜的激战,至9月24日全歼国民党内城守军。讲起这惊魂一刻,刘老至今心有余悸。
济南城内巷战仍在激烈进行,但我军已胜券在握的时候,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已经拉开了序幕。1948年9月24日济南失守后,国民党军总部以为华东野战军需要长时间休整,未能料到华东野战军在济南战役中损失不大,能够迅速南下进攻徐州,结果大意轻敌,华东野战军于11月6日夜间发起了淮海战役(徐蚌会战是国民党对这场战役的命名,淮海战役是共产党对这场战役的命名)。最终华东野战军联合中原野战军及其他地方部队共约60万人,消灭了国民党军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及其所指挥的5个兵团。
在刘老的戎马生涯中,没受过什么大伤,只是在淮海战役中脚踝被子弹打伤了,经卫生员简单包扎后,他又接着继续战斗。“当时条件艰苦,战线长,天天背着干粮,不管白日夜晚,累了倒在战壕中睡一会儿,日夜都打,有时后方物资不能及时供应,我们就会饿上几顿。”刘老回忆道。
“为了穷苦老百姓,自己死了无所谓”
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正式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力部队之一,陈毅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此时,经过多次战争的磨练,而立之年的刘志福成为第三野战军22军65师195团3营8连的骑兵班班长,同时也是195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副主任齐安昌的勤务兵。
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20日晚,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先后发起渡江。“由于白天容易暴露目标,并且敌机时刻都在空中侦察监视,我们渡江士兵都在长江沿岸的树林伪装起来,晚上才开始实施渡江。”刘老告诉记者,在渡江之前,首长们都给士兵讲话鼓劲,这也使我们坚定了一个信念:为了解放像我们一样的穷苦老百姓,自己死了都无所谓。就在这时,刘志福见证了悲惨的一幕:夜里,一个卫生连正在沙滩上休息,等待船只渡江,突然一艘敌军潜艇出现在江边,用重型机枪朝岸上一阵扫射,还没等休息的士兵回过神来,整个卫生连就全部牺牲了。在山头背后休整的刘志福连部听到枪声后,立即与第三野战军其他连部准备予以回击,而此时敌人的舰艇已经逃之夭夭了。“那些卫生员几乎和我一样大,死得太冤了。”刘老讲到这里时,语气低沉缓慢,眼眶不禁湿润了。“那些年轻的生命躺在血泊中,那个场面令我终生难忘。”
刘老说,我军渡江时都是以沿江湖区渔民的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个班十几人坐一条船,百万雄师渡江的场面真是壮观,炮弹把整个江面轰炸得像在白天一样。最后,在炮兵、工兵的支持配合下,人民解放军在西起江西省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江防,占领九江、安庆、无锡、镇江等城市,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23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渡江战役胜利后,刘志福随部队先后参加了解放中南、解放舟山群岛等战役,之后驻守在浙江宁波。期间,刘志福在宁波军事学校学习一年,并且担任连部军事教员。1956年,27岁的刘志福从宁波复员回到家乡,成为县林业局的一名绿化员,直到1992年退休。从浴血战场到建设家乡,刘志福一直默默地奉献着自己,屡次获得陕西省绿化老职工奖。
“年轻时能为国家出一份力,我很高兴。从解放战争中幸存下来,也是人生的幸运,如今还能赶上现在的好生活,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刘老谈起现在的生活,感觉很知足,“一个月不仅领有高龄补贴,还有3000多元的工资。得知在许昌战斗中打散的战友常守财依然健在,我很期待我们在时隔60多年之后能再见一面。”说到这里,老人幸福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