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5年01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蟒龙峪州城边上的乡愁
本报记者 贾鹏里 通讯员 隋萍萍
文章字数:1083
  1月17日晚,商州区陈塬办事处蟒龙峪村活动室灯火通明,30多名党员参加支部大会,安排选举新一届支部领导班子事宜。村党支部书记耿侃成表示,蟒龙峪村将继续做大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全面实施环境整治,努力建好秦岭美丽乡村,让广大市民在州城边上就能看得见山水,记得起乡愁。
  蟒龙峪位于州城西南六七里的地方,三面环山,风光旖旎。在美丽的民间传说里,远古时候商州七龙争潭,有条蟒龙身卧山间峪,掌管西河水,保得一方风调雨顺,终于修炼成仙,留下了这个秀美山村。在峪口北望,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平顶的小山,有人说像城池,有人说像山寨,就是明末李自成曾经屯兵扎营的所在。
  星期六的早晨,我们沿着平整的水泥路迤逦前行,两旁的民房、田地接续映入眼帘,全然一派冬日的田园图画。耿侃成介绍说,虽然蟒龙峪靠近市区,但在群众的意识里,还保持着农村传统的生产生活习惯。全村1570口人,经营着1600多亩耕地。山上果园、山下菜圃,还有群众发展代料栽培、飞鼠养殖,近年来还发展了上十户农家乐。至于富余劳动力,一些跟着村里的装修工队干活,一些去丹江桥下的劳务市场转悠,也是很少闲着。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1260元。
  食用菌是蟒龙峪村的一项大产业。目前已发展到200多万袋,产品涉及茶树菇、金针菇、香菇、平菇等多个品种,年收入100多万元。据介绍,耿建强30年前开始栽培食用菌。近年间他流转土地40亩,建起了27个食用菌大棚,还在家里修建了贮藏冷库,每年付给乡亲们的工钱超过10万元。在耿建强牵头的村食用菌协会带动下,入会群众建起了占地70多亩大棚食用菌基地,产品主要供应市区蔬菜市场。
  王彩霞是蟒龙峪有名的种菜状元。她联合几户群众出资150万元,流转土地近200亩,建起了50多个蔬菜大棚,平均每天上市蔬菜1000多公斤。前不久,她还在大棚试种了3万多袋代料香菇,目前已获得可观效益。在王彩霞的带动下,蟒龙峪村已经成为西郊有名的设施蔬菜基地。
  村主任王福民10年前建起了新房,5年前办起了全村第一家农家乐。随后,桃园山庄、张家大院、牡丹园、沂蒙缘等颇具乡村特色的农家乐迅速兴起,成为广大市民夏秋季节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王福民谦虚地说,自家的经营规模不大,一个经营旺季也就四五万元收入。据测算,蟒龙峪村去年接待游客近15万人次,直接收入260万元,带动相关产业增收500多万元,同时解决了100多人的就地就业问题。
  站在正在修建的门户区广场,耿侃成向我们描绘蟒龙峪美丽乡村建设的前景:旅游、农业部门已经帮助制订了建设规划,村上将抓紧搞好道路拓宽、环境保洁、村庄美化等工作。同时,动员广大群众主动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着手组建游客服务中心,吸引更多市民前来游山玩水,回味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