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欢笑一路歌
文章字数:1645
前些天,回农村老家参加表弟的婚礼。盛大的场面一点都不比城里差,清一色的黑色小汽车,西式的典礼仪式,浪漫而富有现代气息。我惊诧于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一袭白纱的新娘敬酒敬烟的喜气中,我却突然忆起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婚礼场面来。
那个时候,在我的家乡人口比较发达的社川河沿岸,看农村人办婚礼,是最平常的一件事,作为还是孩子的我们,在新郎新娘拜堂典礼铺着大红纸的八仙桌上抢水果糖、香烟、花生、瓜子等干果的场面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那时,除了社川河沿线有简易公路外,其余沟沟岔岔都不通公路,只有乡村便道。于是嫁妆靠人抬,新娘子也靠两条腿走到夫家。一到下半年,结婚人便多了起来,每到下午,在社川河沿岸的公路上看抬嫁妆,看新娘子,成为留在我们心头的美好记忆。
那时结婚比现在更热闹,场面比现在还要大。抬嫁妆的、作揖的、做媒的、挑礼的、引亲的少则十几人,多则三四十人。早上天刚微明,一行人在男方吃过早饭,在作揖的一声吆喝下,扛着漆着大红色的轿杠出发了。作揖的一般由新郎的长者担任,要能说会道,上得了场面,也是这一路的总管。挑礼的一般为新郎的兄弟或表兄弟担任,一路最为辛苦,把提前讲好的四色彩礼用担子或背篓担着背着。穿戴一新的新郎用竹竿挑着一吊子猪肋骨肉,和一把用红绳系着装满酒的酒壶。媒人收拾打扮一新,发髻上还插着一朵小花,在一群人中显得格外显眼。抬嫁妆的是有经验的年轻后生,个个身强力壮,潇洒精干。一行人在作揖的带领下,浩浩荡荡的上路了。不管道路远近,全凭用腿。路远了,作揖的催促紧一些,有时甚至要一路小跑。路近的可悠闲一些。不管路远路近,大家都分享着新郎的喜气,在柔柔的风和温暖的阳光下,留下一路欢歌笑语。
到了新娘家的门前,在作揖的主持下,新郎家带来的礼物在新娘家铺了大红纸的八仙桌上依次摆开。摆罢礼物,一行人在新娘家管事人的招呼下吃新娘家早已准备好了的酒席。习毕,就到了发嫁妆的时候,女方家把嫁妆送到家门口,男方抬嫁妆的在门口接着,崭新漆着大红颜色的家具依次摆开在女方门前场院,大衣柜、连架箱、梳妆台、写字桌、火盆、椅子、崭新的大红被子、锅碗瓢盆、茶具、镜子等日常家具应有尽有,场院里摆放了红彤彤的一片。
攀绑好了嫁妆就要出发了。第一抬一般是最大的家具木柜木箱类,家境殷实的人家往往会给里面装满粮食,一般要四个人抬。小一点轻一点的两个人抬。随着作揖的一声吆喝,壮汉们一齐起身,把满含着一对新人沉甸甸的希望扛在了肩上。乡里人抬嫁妆是有讲究的,要说一些吉祥的带有调侃的语言,一方面是走在前面的给后面的报路,一方面在调侃中体现喜气。开始起身的时候,走在前面的高声说道:
“双喜双喜哟、双手捧起哟!”
后面的应道:
“捧起就走哟、关照路途哟!”
嫁妆就在这样美好的祝福中起身了。走在路上,如果遇到上坡则说“上上坡、后踮着”;遇到下坡则说“下下坡、后拉着”;遇到过河或过沟,则说“一步一个墩哟、步步要踏稳哟”;遇到好走的大路则说“大路好走哟、甩脚甩手哟”;遇到看热闹的人里有漂亮的女子,则说“前面一朵花哟,端走莫看他哟。”这样前后一问一答,一唱一和,在和谐轻松诙谐的气氛中,愉快着艰辛的旅程。
嫁妆在乡村小路上一字排开,引来附近村民驻足观看,走到人多处,轿夫们故意把轿杠闪起,以示嫁妆内粮食的沉重,在那个缺吃的年代,会引来无数艳羡的目光。收拾打扮一新的新娘,穿着大红袄子,大红褂子,在媒人、引亲、送亲的陪同下,跟在嫁妆后面,匆匆地脚步溅起一路风尘。社川河畔细柔的和风伴着暖暖的冬阳,将新娘的脸映得红彤彤的,满满幸福写进娇羞的脸庞。看热闹的人们指指点点,更有好事的年轻人把新娘子围了起来,这个时候你不打发一颗糖、一支烟你是走不脱的。嫁妆在在社川河畔一路忽闪,报路的号子彼此应和,评嫁妆、品新娘的欢笑声此起彼伏,应和着社川河哗哗地流水,奏响着一曲动人的欢歌。
随着时代的变迁,高档小车代替了脚步匆匆,抬嫁妆已成为历史,大红色的轿杠也早已被劈柴烧掉,但那一路忽闪、一路走过的欢快,已成为铭刻在经历过那个时代人们内心最幸福的记忆。
那个时候,在我的家乡人口比较发达的社川河沿岸,看农村人办婚礼,是最平常的一件事,作为还是孩子的我们,在新郎新娘拜堂典礼铺着大红纸的八仙桌上抢水果糖、香烟、花生、瓜子等干果的场面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那时,除了社川河沿线有简易公路外,其余沟沟岔岔都不通公路,只有乡村便道。于是嫁妆靠人抬,新娘子也靠两条腿走到夫家。一到下半年,结婚人便多了起来,每到下午,在社川河沿岸的公路上看抬嫁妆,看新娘子,成为留在我们心头的美好记忆。
那时结婚比现在更热闹,场面比现在还要大。抬嫁妆的、作揖的、做媒的、挑礼的、引亲的少则十几人,多则三四十人。早上天刚微明,一行人在男方吃过早饭,在作揖的一声吆喝下,扛着漆着大红色的轿杠出发了。作揖的一般由新郎的长者担任,要能说会道,上得了场面,也是这一路的总管。挑礼的一般为新郎的兄弟或表兄弟担任,一路最为辛苦,把提前讲好的四色彩礼用担子或背篓担着背着。穿戴一新的新郎用竹竿挑着一吊子猪肋骨肉,和一把用红绳系着装满酒的酒壶。媒人收拾打扮一新,发髻上还插着一朵小花,在一群人中显得格外显眼。抬嫁妆的是有经验的年轻后生,个个身强力壮,潇洒精干。一行人在作揖的带领下,浩浩荡荡的上路了。不管道路远近,全凭用腿。路远了,作揖的催促紧一些,有时甚至要一路小跑。路近的可悠闲一些。不管路远路近,大家都分享着新郎的喜气,在柔柔的风和温暖的阳光下,留下一路欢歌笑语。
到了新娘家的门前,在作揖的主持下,新郎家带来的礼物在新娘家铺了大红纸的八仙桌上依次摆开。摆罢礼物,一行人在新娘家管事人的招呼下吃新娘家早已准备好了的酒席。习毕,就到了发嫁妆的时候,女方家把嫁妆送到家门口,男方抬嫁妆的在门口接着,崭新漆着大红颜色的家具依次摆开在女方门前场院,大衣柜、连架箱、梳妆台、写字桌、火盆、椅子、崭新的大红被子、锅碗瓢盆、茶具、镜子等日常家具应有尽有,场院里摆放了红彤彤的一片。
攀绑好了嫁妆就要出发了。第一抬一般是最大的家具木柜木箱类,家境殷实的人家往往会给里面装满粮食,一般要四个人抬。小一点轻一点的两个人抬。随着作揖的一声吆喝,壮汉们一齐起身,把满含着一对新人沉甸甸的希望扛在了肩上。乡里人抬嫁妆是有讲究的,要说一些吉祥的带有调侃的语言,一方面是走在前面的给后面的报路,一方面在调侃中体现喜气。开始起身的时候,走在前面的高声说道:
“双喜双喜哟、双手捧起哟!”
后面的应道:
“捧起就走哟、关照路途哟!”
嫁妆就在这样美好的祝福中起身了。走在路上,如果遇到上坡则说“上上坡、后踮着”;遇到下坡则说“下下坡、后拉着”;遇到过河或过沟,则说“一步一个墩哟、步步要踏稳哟”;遇到好走的大路则说“大路好走哟、甩脚甩手哟”;遇到看热闹的人里有漂亮的女子,则说“前面一朵花哟,端走莫看他哟。”这样前后一问一答,一唱一和,在和谐轻松诙谐的气氛中,愉快着艰辛的旅程。
嫁妆在乡村小路上一字排开,引来附近村民驻足观看,走到人多处,轿夫们故意把轿杠闪起,以示嫁妆内粮食的沉重,在那个缺吃的年代,会引来无数艳羡的目光。收拾打扮一新的新娘,穿着大红袄子,大红褂子,在媒人、引亲、送亲的陪同下,跟在嫁妆后面,匆匆地脚步溅起一路风尘。社川河畔细柔的和风伴着暖暖的冬阳,将新娘的脸映得红彤彤的,满满幸福写进娇羞的脸庞。看热闹的人们指指点点,更有好事的年轻人把新娘子围了起来,这个时候你不打发一颗糖、一支烟你是走不脱的。嫁妆在在社川河畔一路忽闪,报路的号子彼此应和,评嫁妆、品新娘的欢笑声此起彼伏,应和着社川河哗哗地流水,奏响着一曲动人的欢歌。
随着时代的变迁,高档小车代替了脚步匆匆,抬嫁妆已成为历史,大红色的轿杠也早已被劈柴烧掉,但那一路忽闪、一路走过的欢快,已成为铭刻在经历过那个时代人们内心最幸福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