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5年02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开拓创新求发展 深化改革促和谐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文章字数:4971


  展望2015
  2015年主要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11.5%左右,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分别增长10%和12%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1%和1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CPI控制在3%左右,节能减碳及四项减排指标完成省上下达任务。

  2015年主要工作任务
  (一)以稳增长为目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二)以迈向中高端水平为导向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三)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促使发展红利充分释放
  (四)以人为核心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五)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改善生态环境
  (六)以更实的举措保障和改善民生

  实施市级重点项目160个
  通过扩大招商引资、降低准入门槛、推广PPP模式、强化要素保障、落实项目质量评估和目标考核制度等综合措施,实施市级重点项目160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
  千方百计激活消费需求
  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工资制度改革,适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工资挂钩制度。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强化企业工资指导线作用,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大力培育休闲、健康、养老等新兴消费,积极引进电商、物流龙头企业,创新发展互联网内容产业和衍生产业,促进电子商务和信息消费快速发展。出台收购商品房补充保障房政策,放宽公积金提取条件,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稳定群众住房消费。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健全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
  深入开展招商引资
  抓住陕西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机遇,放宽商贸流通、电子商务、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投资准入限制,打造“暖人心、留住人、有发展”的投资环境。建立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常态化招商机制,大力开展节会招商、专题招商、叩门招商,积极引进新的战略合作伙伴。依托商山物流园建立二类陆路货运口岸,争取独立的报关、商检权。以光伏产品、电子产品、生物医药、农特产品出口为重点,培育壮大一批骨干出口企业。
  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建立“政银企”季例会制度,加强生产企业运行保障,推行企业互保联保和融资租赁,支持企业上市、发行债券和票据,力促骨干企业扩大产能、开拓市场,主要工业品产销率保持在9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大力发展市场调研、技术研发、品牌设计等工业服务业,加快发展物流分销、品牌营销、售后服务等市场服务业。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培育壮大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加快高端饮用水产业规模化发展。支持商丹园区建成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全力推进洛河市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13个县域工业集中区扩容提质。
  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新建市级以上特色农业园区10个。强化“米袋子”、“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粮食总产稳定在55万吨左右,新发展蔬菜2万亩。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龙头企业和专业社发展,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食品安全考核评价制度。新修改造基本农田5万亩,恢复新增灌溉面积2万亩。策划实施一批水源水库项目,解决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建立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快农村土地确权颁证进度,探索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
  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休闲等产业。全面实施《大秦岭生态旅游核心区规划》,突出抓好蟒岭郊野公园、江山风景区、营盘旅游产业园、洛河源旅游度假区建设,继续抓好金丝峡、牛背梁、天竺山等3个5A级景区创建,全力推进丹江漂流、老君山、塔云山、月亮洞及棣花文化景区等5个4A级景区创建。精心筹办2015中国秦岭生态旅游节,高标准举办2015中国环秦岭公路自行车赛,力争全年接待游客突破3300万人次。打造我市文化旅游精品带、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带和新的经济增长带,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支持民俗体验、观光农业、农家乐、自驾游等特色休闲产业加快发展。
  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支持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推动市内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中介组织协同创新,全力推进先进制造、新材料、现代农业、节能环保等领域关键技术应用。支持金融机构发展科技金融业务,探索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认真落实引进优秀专业人才暂行办法,激发广大科技人才的创新动力和创业激情。稳步推动融资性担保体系建设,鼓励小额贷款和融资担保公司增资扩股,推进农行、邮储等金融机构业务向镇村延伸,全年新增贷款40亿元以上。扩大政策性保险业务,完成保费收入11亿元。
  全面深化改革
  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主体登记条件,加快促进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城投、交投、商丹园区建设开发、中小企业担保等市属国有企业发展,组建商洛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公司,实施国有企业经营体制和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全面加强预算约束,规范政府债务管理,稳步推进“营改增”,促进财税、金融和产业政策有效衔接。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市、区县政府机构改革和镇村综合改革任务,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开展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实行保留审批和收费目录清单管理。探索南秦新区建设的体制机制和开发模式,建立洛河市级工业园区市县共建体制机制,健全完善土地和财税分享机制。
  稳步推进社会领域各项改革。加强监管和第三方评估工作,建立统一规范的社区工作标准体系和评价制度,落实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的政府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防控体系。积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市和药品放心市,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社会治安防控工作机制,严厉打击黄赌毒、暴力恐怖等违法犯罪活动。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提升新型城镇化规划水平。精心编制“一体两翼”重点区域控制性规划\棚户区改造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指导各县制定修编相关规划,全面启动建制镇规划编制。
  加快“一体两翼”城市建设。实施城建重点工程87个,其中续建工程36个,新建工程51个,总投资达到174.3亿元,年度投资任务65亿元。
  强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建立健全中心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管理机制,出台棚户区改造管理暂行办法、调查登记办法以及房屋征收补偿安置标准。
  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扎实推进公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9条干线公路、11条县乡公路、47条通村水泥路建设,新建县乡公路162公里、通村水泥路200公里。持续推进城网农网升级改造,抓好19个电源点建设。全年新增各类保障性住房4200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2100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6万户。完成86个新型城乡社区建设任务。完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政策,出台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加强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政策衔接。
  全力抓好“美丽乡村”建设。从今年起每年每个区县至少打造2个、全市每年打造15个左右高标准“秦岭美丽乡村”,带动抓好“特色美丽乡村”建设与“全国美丽乡村”创建,推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向纵深发展。
  全面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快建设安全高效便利的市政公用设施,统筹建设电力、通信、给排水、供热、燃气等地下管网。进一步规范管线布局、公用标识、垃圾分类、停车站点、户外广告等事项。加大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力度,从严查处各类违法建设行为。
  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实施60个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和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进一步延伸拓展10大循环产业链。加快园区绿色化、生态化、低碳化改造步伐,加大循环园区、循环企业培育力度,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深入实施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系统实施堤防、治污、湿地等生态工程建设,加快完善水源污染事故防范预警应急体系。加强城镇污水管网配套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丹江出境水质保持在二类以上。
  加快实施“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启动丹凤至商南、商州至洛南、商州至山阳等气化工程,努力使全市气化总人口达到12万人。全面推行超净排放、热电联产和脱硝除尘技术,坚决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和垃圾,确保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严格落实环境准入、资源环境总量控制、节能减排责任考核等制度,全面做好节地、节水、节能工作。坚持耕地占补平衡,加快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实行区域地下水开采总量和地下水位“双控制”。扎实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节能,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健全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
  抓好中心城市城周绿化和生态绿道建设,统筹实施小流域治理等重点工程,完成造林绿化3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600平方公里。扎实推进工矿废弃地、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尾矿库的综合整治,积极防治重金属、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污染。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积极推广农村沼气和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全面深化“双包双促”精准扶贫,投放扶贫贴息贷款3.5亿元,扶持3万贫困户发展产业,抓好115个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积极推进搬迁安置房、保障房、商品房、棚改房“四房”打通,新建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90个,搬迁1.6万户。通过综合施策、统筹推进,确保8.4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认真做好就业促进工作。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适度放宽创业促就业个人小额贷款额度和贴息年限。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85%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50万人。
  加强城乡社会保障工作。建立社会保险待遇正常增长机制,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实现社会保险制度人群全覆盖。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规范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工作,做好救急救难和减灾救灾工作。大力发展社会养老事业,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年人关爱服务政策,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抓好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逐步提高学前一年财政补助标准。加快城区中小学校和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行教学体制改革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加快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中职教育规模化实用化发展步伐。重视发展特殊教育,完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
  提升医疗卫生保障能力。加快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四大体系,突出抓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和镇安县医改综合试点工作,健全完善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制度。进一步提升大病医疗保障水平,将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同步提高到400元。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奖扶政策,人口自增率控制在5‰以内。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基层文化场所建设和文化资源整合,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完成151个行政村(社区)文化活动室设备配送。实施城市数字影院、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农村电影放映、应急广播、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长效机制。加快镇村综合文体中心、全民健身广场建设,广泛开展全民阅读和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强化责任意识、严格履职。建立健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及时公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等事项,坚决杜绝法外设权。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认真履行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切实解决好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安全、市政管理、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
  强化法治意识、依法行政。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法定程序。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追究机制。积极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和持证上岗、执法全过程纪录等制度。
  强化监督意识、规范从政。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切实加强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的审计监督。坚决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稳步推进公务用车改革,切实规范公务接待、因公出国出境管理,从严控制“三公”经费支出,腾出更多的财力用于民生事业。
  强化勤学意识、创新实干。继续深化“政府执行力提升年”活动,严格落实目标管理、首问负责、按期办结、督查考核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全面推行“三分之一”工作法,市政府班子成员带头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抓调研谋划、三分之一的时间抓督查落实、三分之一的时间抓外出招商和争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