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5年03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在打工中追寻梦想
文/图 记者 王 涛
文章字数:2471
年过六旬的费寿高依然在城市拼搏

  为了早日奔向梦中的小康,他们挤进南下的车厢;坐在窗口,背朝着南方,脸朝着家乡;渐行渐远,人向远方,心留家乡。小康?婚房?想着这些,微笑漾在脸上。在商洛,每年都有一大批人像候鸟一样,腊月里纷纷回到阔别一年的家乡,短暂的春节栖息之后,他们又踏上远去的列车,游走在城市边缘。
  携妻带子在外拼搏
  很多年前,陈国平就离开家去了梦想中的城市——上海。
  陈国平的老家在商南县赵川镇东岳坡村,地处偏僻,这里的人们只能靠着祖辈留下来的三分地生活着。像大多数农村青年一样,他早早地辍学,娶妻生子、打工挣钱。2005年,在移民搬迁的优惠政策下,在老家,他率先盖起了两层楼,有了自己的第一份产业。虽然贷款不多,但是看着儿女一天天长大,他心里知道,以后用钱的地方还很多,留在老家,肯定没有大的作为。这一年,眼看春节将近,他毅然决定去梦想已久的城市上海去闯荡一下。
  和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一样,陈国平希望在上海,凭着自已的辛勤与任劳任怨,可以挣到比每天的支出多一点儿的收入。他的要求也不高,除了能吃饱之外,还应该能为他提供一点儿发展的机会。哪怕从扫地工变成洗碗工,无证摊贩变成有证摊主,黑领变成蓝领甚至灰领。
  凭借着勤劳能干,在一家机械加工厂,陈国平站住了脚。从最初的打杂开始,陈国平学会了钳工、焊工,在这家工厂,他一呆就是十年,现在也已成了业务主干,深受老板器重。十年间,陈国平只是在一年的秋天回了一次老家,接妻儿过去。在上海,两口子都在工厂上班,一个月收入近万元,他们算着这要比在农村老家种地强得多。虽然如此,但是一家人平日里依旧省吃俭用,只为能多攥一些钱。
  转眼间,十年将近。陈国平也过了不惑之年,他想回到家乡创办一家加工厂,因为在外多年,他掌握了精湛的机械技艺,也积攒了一定的财富,主要是在他心里,老家始终是他难以忘怀的根。今年春节没能回家,他始终有些遗憾,准备明年春节无论如何,也要回家。
  年迈的打工者
  簇新但简单的家饰,几个家常菜,费寿高端着酒杯的手却略略有些抖。“我们在市区有了自己的家,自己的房子,第一次在新房过节!”这个60多岁的汉子和妻子、孩子围坐在桌前,多年奋斗换来的这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终于让这一家的城市梦更加清晰起来。
  几十年时间,费寿高都在商洛一个偏僻的山村教学。随着女儿的出嫁,儿子在商洛市区打工,老家也只剩下了费寿高一个人坚守。2007年,费寿高退休,本应该享受天伦之乐的他跟随着儿子来到了商洛,看着儿子租住的出租屋,老费眼角有些湿润,觉得自己当了一辈子教师,连孩子一套房产都置办不起。他决定也加入打工一族,实现自己和儿子的“城市梦”。
  “以前是羡慕城里人,觉得人家命好。后来我想,虽然年龄大点,但我身体还好,定个目标好好干,肯定能在市区落住脚。”费寿高回想起刚来商州的那段时间,声音略有哽咽。
  于是,费寿高抱着他的“买房梦”不断奋斗。在一位老乡的介绍下,他在一家装修企业做工程,酷热的夏天在不能开窗的房间里挥汗如雨地贴壁纸,寒冷的冬天他骑摩托车去拉建材。终于,在年前他搬进了新家。可是,此时坚强的他也由于过度劳累病倒了。自此以后,他决定放弃打工生活。如今,他在市区开了一个商店,生意不错。
  今年春节,他在新家过了第一个年。在他的眼里,打工多年的城市因此而不再是“他乡”。费寿高说,在打工者的眼中,同工同酬,享受城市福利,有城市住房是实现“城市梦”的基本标准。落下脚的他已经很幸运了。
  “80后”的奋斗
  “一个人,一个包,一个城市。走东往西漫天涯,吞风沐雨葬落日,安静如一的小镇,汹涌澎湃的大海,或许都不是归宿。”这是“80后”打工者王鹏的空间日记。正月初六,当老家还沉浸在过年的喜悦当中,王鹏开着多年在外奋斗买来的车再次告别家乡,启程开往上海。在他的记忆里,已经不知道这是第几次离家,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到底在哪。
  王鹏的老家在农村,虽然是一位“80后”,但是打工生涯已经有10年了。2006年,王鹏开始出外打工。“那几年流行打工,村里很多小孩初中没毕业就出去了,过年时间看着他们意气风发的回来了,很是羡慕。”回忆起最初打工的原因,王鹏这样告诉记者。
  王鹏知道,没有一技之长出去打工,肯定是不行。所以,一开始王鹏并没有像同村的其他年轻人一样两手空空就出去,初中毕业后,他选择在技校学习了两年。2006年,技校毕业,他跟随班里的其他同学来到了上海一家工厂。
  外出以后,他终于知道了打工的艰辛,孤独、想家、辛苦,这些都困扰着这位年轻小伙子。但是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房子梦”“车子梦”,他默默地坚持了下来。在工厂,眼看着年龄一天天长大,可是由于圈子狭窄,女朋友也没有着落,再加上自己的不安分,王鹏离开了工厂,出去跑销售,每天与不同的人打交道,他觉得很有意思。在自己的努力下,去年王鹏在上海买了车,过年的时候他在微信圈里约了几个同是老乡的打工者,一块拼车回了老家。
  在王鹏看来,去上海打工只是权宜之计。有一天机会成熟了肯定还是要回家乡发展,毕竟这里是生育自己的土地,还有年迈体弱的父母需要照顾。
  梦想就是“金矿”
  青春是追梦的季节,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编织一个美丽的梦境,杨前学也是追梦大军中极为普通的一员。在矿山这片混合着汗水与智慧的黑色土地上,杨前学的梦想就始终犹如一枝初放的玫瑰,愈开愈艳。
  杨前学的老家依然在一个偏僻的山村,从年轻的时候开始,他就成了一名矿工,先后下过煤矿,挖过金矿。杨前学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天生一副好身体,像大多数农村青年一样,结婚成家之后,杨前学就一个人去了平顶山煤矿打拼。六年的薄煤层开采工作锻炼了他吃苦耐劳的个性。因此,他一度拥有了自己的矿洞和工人,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可当他再次扩大规模时,承包的矿洞没有挖出好的煤,加上接二连三的事故,一夜之间,他又回到了原点。但是,他没有放弃,又和其他矿工一起下了金矿。虽然辛苦些,但是在自己的努力下,如今在老家也盖起了新房,把三个儿女养大成人。
  矿工的生活是平静而单调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梦想就此沉睡,在每天周而复始的工作中,杨前学新的梦想已在不经意间萌生。因为他深信,青春不是只有在天空中才能闪烁耀眼,在矿洞中更能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