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朴的民居见证着荆家河的历史
古朴的民居见证着荆家河的历史
开栏的话
《记者日记》新闻专栏今日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个新闻专栏是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淑慧的亲自策划和关心下开办的。旨在组织本报编辑记者广泛开展常态化的基层蹲点采访活动,使新闻工作者迈开双腿接地气,放开身心沉下去,到田间地头、到社区人家、到厂矿企业、到项目工地现场、到百姓身边,走进商洛百姓生活,体验基层单位工作人员和普通老百姓的酸甜苦辣,了解社情民意,反映百姓疾苦,报道发展成就,把新闻宣传的“三贴近”落到实处,凝聚商洛发展正能量,为建设幸福美丽宜居商洛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本栏目将长期开设,记者走基层将实现常态化,希望各基层单位给予配合、支持。
正月初七刚上班,报社决定让记者两人一组,轮流到单位包扶的商南县试马镇荆家河村驻村一周。目的是让记者更多的了解农村、了解农民,体会农村生活,使记者的稿子更接地气,更能反映群众心声。任务分配下来之后,我们是又高兴,又紧张。虽然我们经常深入农村一线采访,但以前都是在一个地方完成采访任务后就很快辗转到另一个地方,长时间驻村机会并不多。2月28日,我们第一组记者就背上行囊,来到了荆家河村。
驻村之苦
到村上那天,正遇上新春的一场大雪,天气异常寒冷,驻村之苦不言自喻。该村刚与另一个村合并,村里的干部进行了更换。初来一个地方,我们很拘谨,一个是人生地不熟,再一个是怕给村干部增添麻烦。
我们首先来到了试马镇政府,与镇长助理、办公室副主任解茜接了头,她现在兼任荆家河村党支部书记。解茜是省委选调生,也是一位80后,由于都是年轻人,一下子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拿到村部宿舍钥匙后,天已经黑了下来。由于天气寒冷,我们就回到了村部。虽然村部有电脑、电视,但是我们还是早早地上床休息了。原本想着挤一个床,彼此可以取暖,但看到床小,我们就各自上床休息。也许是跑了一天,另一位同事累了,当我还玩着手机的时候,他已经开始打呼噜了。我心想,幸亏没有和他在一张床上睡觉。
半夜,一阵阵“嗞嗞”的响声不时地在耳畔萦绕,最终将我们吵醒。一种声音我能听出来,那是大货车在312国道上奔跑时急刹车的声音。但另一种在窗子外的声音我始终听不出来,只感觉外面肯定是大风吹动了什么。就这样,翻来覆去,终于“熬”到了天亮。天亮才知道,影响我们一宿的响声原来是村部窗外低矮板房的钢板,被风吹得碰撞不停所发出的震动声。
驻村之乐
荆家河村位于川道地带,南边是312国道,北抵试马水库,是上苍坊景区的“门户”,并村后现有村民2000多人。2014年,该村在报社的包扶下被纳入商南县首批创建“秦岭美丽乡村”,这就加快了该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清晨的荆家河村,周围群山云雾缭绕、影影绰绰,说不出的仙气飘飘。
一大早,我们就拿着相机拍摄村民门前盛开的樱桃花,主人见我们是外村人,在得知我们是报社记者时,主动摆出各种造型配合我们。有位自称老章的主人告诉我们,他的房子搬到新村之后,就地办起了一个驾校分校,方便附近村民学车的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临走时,他还邀请我们5月来吃樱桃,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村民的热情。
太阳出来了,我们走在田间地埂,看远处桃花开了,田地里的油菜花也开了,除草的阿姨走了上来,向我们介绍最美乡村建设给村子带来的改变,“过去,这里是烂泥糊、烂草塘,近几年才建成了现在这样。”油菜花盛开、道路矿场明亮、绿油油的麦田、别墅式的民居,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在村干部的的陪同下,我们来到了上苍房水库上游栗子坪时,原来的村支书王正福热情的喊我们到家里坐,并拿出了瓜子、花生让我们吃,使我们深切感受到山里人的好客。没有并村之前,王正福是栗子坪村的支书,他干了25年。虽然退休了,但他为村民服务的热情依然不减。新年伊始,他就让出了门前的一块空地,让另一位贫困村民种植袋料香菇。老王告诉记者,现在国家政策好,他虽然退休了,但是一个月还能领一定的补助。他不愿和儿女进城居住,因为这里有清新的空气,有没有污染的菜园,还有近百岁的老人要照顾,日子过得简单幸福。
在王正福家门前,五六个村民正在忙碌。原来,当天是卢成发请人给袋料香菇接种的日子。卢成发是村里的困难户,以前一直在外务工,由于没有技术、没有学历,在外打工辛苦不说,挣钱也不多,还有一个孩子在上学,经济条件一直不是很宽裕。年前,他决定今年不再出去打工,在家种植香菇。在获得王正福的支持下,他年前整整忙碌了一个月,购料子、装袋、蒸料消毒,1万多袋袋料香菇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才请了村民帮忙。他估算,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他1万多袋子香菇今年可以挣10多万元。
享受着暖阳,欣赏着美丽的村子,看着勤劳的村民,我们感觉荆家河村真的是一方净土。
驻村之忧
驻村之忧令人困扰。家长里短,油盐柴米酱醋茶的事,总让一些农村人经常为涉及自身利益的琐事争吵不休,也影响了村民之间的和睦。
驻村期间,我们正好遇到了让镇村干部颇为烦恼的一件事。该村两家村民原本上一辈老人之间关系比较好,村民王某的父亲去世之后,征得另一位村民的同意,将老父亲葬在了该村民的房屋附近,为了感恩,村民王某主动让出了自己多年空闲的一套房子让这位村民居住。十多年间,平安无事。近日,在外创出了一番事业的王某回到村子想在原房子上盖别墅,双方发生了口角,争执不下。镇村干部协调多次,双方补助价格也由最初的10万元协调到8000元,原本说好的签协议,结果第二天一方反悔。我们也见证了村干部的调解难度,他们每天不断地联系着双方,甚至动用私人关系劝说,都没成功,至今双方谁也不想让步,一方说要走司法程序,一方甚至不断上访。
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甚至亲兄弟之间为了三寸院墙起纠纷的事件在村子时有发生。镇综治办主任吴恒就处理过一起这样事件,两兄弟在盖房过程中,因为院墙引起了纠纷,他们调节从中分配,可一方就是不同意,想多占一点,为此,兄弟俩打的头破血流。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这不仅使我想到小学时语文老师曾跟我们讲过古代邻居间“让地三尺”的故事,大意是,清代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老家(安徽桐城)的邻居造房,占了张家三尺地基,张家人修书一封到京城求张英主持公道,张英回书的故事。
驻村之喜
驻村之喜莫过于看到镇、村干部新年里扎实的工作作风,以及为民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
在荆家河驻村期间,我们欣喜地看到,每天上午都有村干部“坐班”,村民们络绎不绝地找值班干部签字、盖章、咨询,完了在院子里晒晒太阳、相互之间闲聊几句,村部院子也成了全村最热闹的地方。村干部告诉记者,荆家河村历来都养成了这一习惯,即使没有村民来办事,每天都有村干部轮流在上午8点左右到村部,方便群众办事。
新当选的支部书记解茜是一位年轻的80后,别看她年龄小,待人接物、处世经验都让经常在外跑的记者敬佩。由于还有政府办公室的事情,解茜一天很忙,但是无论多忙,只要接到村民的电话,她都会很快赶到村里。一些村民到镇上办事,首先都会找解茜帮忙,而往往她也能尽最大努力帮助。
驻村期间,我们还参加了商南县的广场问政。“请问惠农资金为何不及时发放到群众手中?”“请问姚董事长,如何解决边远地区群众反映的担保贷款难问题?”“通过暗访视频播放,针对你单位存在的审计监督实施不均衡问题,你将如何改进?”这一些尖锐又专业的问题出自广大群众之口,我们认识到,人民群众心里有一杆称,工作好不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而一些被问政的单位负责人则在场上战战兢兢的表现,让我意识到如果你平日工作不努力,则说不定明天你会忙着努力找工作。
最让我感动的是,该镇派出所所长郝景峰的人性化执法。去年8月份的一天,该所得知一位网上通缉犯回到了家里,他们9点多赶到犯罪嫌疑人家的附近蹲守,发现嫌疑人正和一群村民聊天吃饭。他们考虑到嫌疑人的尊严问题,如果当场将人带走,嫌疑人饭没吃完不说,当着众多人的面心情一定不好,于是他们忍受着蚊虫的叮咬,直到11点其他村民都走开了,他们才上去将嫌疑人带走。嫌疑人知道这些以后,果然态度很好,改造也很积极。这使我们深受感动,知道了人性的力量。
不知不觉,我驻村已满一个星期了。从初到农村的拘谨和新鲜,到对村干部的工作作风转变、村民的生活有所了解,让我们感到,农村真是一所大学校,这里有我们永远也学不完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