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5年03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何为中医“治未病”
文章字数:731
  “治未病”是中医一贯强调的预防思想,代表着中医学的特色和精髓,并已成为确立和采取各种养生保健措施及防治疾病方法的指导原则,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具有战略意义。那么何为中医“治未病”呢?
  “治未病”一词源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医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重要的是让人不生病。唐代大医孙思邈认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愈防复”三个层面的意思。“未病先防”:即通过体质调理,减少疾病的发生;“已病防变”:即各种疾病反复发作,可发展成严重疾病,早期治疗可截断其发展过程;“病愈防复”:即许多疾病易反复发作,在疾病的缓解期,巩固或预防性治疗,防止疾病复发。
  “治未病”作为中医的一个经典理念,一直是中医药的基础理论之一,并始终贯穿于中医药发展的历史进程,经过历代的不断充实和完善,逐步形成了具有深刻内涵的中医预防理论体系,中医“治未病”的根本原则在于道法自然、平衡阴阳,通过预先采取措施,以有效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其核心就是一个“防”字,并特别强调要达到“防”的目的,关键是要保养身体、培育正气、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
  “治未病”途径是通过中医独特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诊病手段,进行体质辨识,及时发现人体内存在的潜在发病信息,确定有效的养生保健措施,从而矫正人们身体出现的体质偏颇趋向,使之朝着健康方向转变。通过中医“治未病”,预防为主,防治并重,并提供各种内科疾病稳定期的治疗及外科疾病的术后调理等,防止疾病复发。 (李 涛 张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