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田地种希望
文章字数:1088
83岁的郭福堂依旧坚持劳作
3月16日,星期二,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日子,记者走基层来到山阳县十里铺镇陈坪村的村头,无意间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担着两个蓝色的塑料桶从桥洞子下穿出来,慢慢地往公路上走。一个回眸,太阳的余晖就那样洒在老人的身上,满是皱纹的圆脸看上去是那样的慈祥,霎时间让人想起了《外婆的澎湖湾》里唱的那可亲的外婆。我兴奋地喊了一声:“婆婆,我给您拍张照吧。”端起单反相机,镜头里老人站得直直的,脚摆出个八字,表情甚是庄重。看了她的照片,老人咧着嘴笑了,冲我说道:“拍得好看。”
黑棉袄,红秋衣,蓝布围裙,绑带布鞋,83岁的郭福堂老人一副地道的农妇打扮,迈着小步子要往她的地里去干活。郭福堂老人告诉记者:“我就只有这一分地,每年把地整一整,点些洋芋够自己吃。”记者看到,在一小片裸露的黄土地周围,植满了绿色的苗木,这是村里一户人家经营的苗圃。老人的这一分地几乎就要淹没在这一片茂密的林木间,但一道一道整整齐齐隆起的土梁还是不难看出主人对土地花的心思。黄土地上,横七竖八放了些袋子,老人说,这是猪粪,二儿子吃完下午饭给她运到地里的,她想趁着今天有空给地把肥撒了。
郭福堂老人养育了6个子女,其中大儿子已经63岁了。“我老伴走了有20多年。”老人说,自从老伴走了之后,她跟小儿子一起住。用老人的话说,“我娃都是挖地的。”除过二儿子患有脑梗,在家喂了几头猪补贴家用以外,其他的儿子都在建筑工地上打工。老人说,孩子们过得都不容易,她身体一直硬朗,饮食起居都不让孩子们操过心,“但我娃都孝顺得很,不过正月十五我都不用做饭,这一家叫了那一家叫。而且国家政策好得很,高龄补贴啥的一年下来能给我1千多块钱哩,再不像以前吃稻糠,现在吃的穿的都有。”
郭福堂老人说起这些显得十分满足,干活的劲也大了起来。只见她卷起袖管,解开白塑料袋子,把粪往桶里就倒。两个桶都倒满了,她便屏气凝神,深吸一口气,担起担子从地东头往地西头走。到地方了,放下桶,使劲把粪朝地里撒开,再回头去担。几次下来,她已经累得气喘吁吁,脸涨得通红。蹲在地上歇了会,老人竟然抱起一个袋子往地中间走去。我猜是因为天色不早了,老人想早点把肥撒完,嫌桶担起来太慢了。“其实娃都不让我再种地了,他们说,我们弟兄几个还养活不了你了。如果不得下这心脏病,我身体好得很,现在就是干得急了老喘不上气来。”郭福堂老人说,“但是我放不下我的地,能干动的时候我还是想种着。干了一辈了,习惯了。”
天色渐渐晚了下来,郭福堂老人的身影还在她那一分地上忙碌着。就像全市千千万万个勤劳而普通的农村妇女一样,郭福堂老人守候在她的田地上,年年岁岁,她在种的是对生活的希望。
3月16日,星期二,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日子,记者走基层来到山阳县十里铺镇陈坪村的村头,无意间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担着两个蓝色的塑料桶从桥洞子下穿出来,慢慢地往公路上走。一个回眸,太阳的余晖就那样洒在老人的身上,满是皱纹的圆脸看上去是那样的慈祥,霎时间让人想起了《外婆的澎湖湾》里唱的那可亲的外婆。我兴奋地喊了一声:“婆婆,我给您拍张照吧。”端起单反相机,镜头里老人站得直直的,脚摆出个八字,表情甚是庄重。看了她的照片,老人咧着嘴笑了,冲我说道:“拍得好看。”
黑棉袄,红秋衣,蓝布围裙,绑带布鞋,83岁的郭福堂老人一副地道的农妇打扮,迈着小步子要往她的地里去干活。郭福堂老人告诉记者:“我就只有这一分地,每年把地整一整,点些洋芋够自己吃。”记者看到,在一小片裸露的黄土地周围,植满了绿色的苗木,这是村里一户人家经营的苗圃。老人的这一分地几乎就要淹没在这一片茂密的林木间,但一道一道整整齐齐隆起的土梁还是不难看出主人对土地花的心思。黄土地上,横七竖八放了些袋子,老人说,这是猪粪,二儿子吃完下午饭给她运到地里的,她想趁着今天有空给地把肥撒了。
郭福堂老人养育了6个子女,其中大儿子已经63岁了。“我老伴走了有20多年。”老人说,自从老伴走了之后,她跟小儿子一起住。用老人的话说,“我娃都是挖地的。”除过二儿子患有脑梗,在家喂了几头猪补贴家用以外,其他的儿子都在建筑工地上打工。老人说,孩子们过得都不容易,她身体一直硬朗,饮食起居都不让孩子们操过心,“但我娃都孝顺得很,不过正月十五我都不用做饭,这一家叫了那一家叫。而且国家政策好得很,高龄补贴啥的一年下来能给我1千多块钱哩,再不像以前吃稻糠,现在吃的穿的都有。”
郭福堂老人说起这些显得十分满足,干活的劲也大了起来。只见她卷起袖管,解开白塑料袋子,把粪往桶里就倒。两个桶都倒满了,她便屏气凝神,深吸一口气,担起担子从地东头往地西头走。到地方了,放下桶,使劲把粪朝地里撒开,再回头去担。几次下来,她已经累得气喘吁吁,脸涨得通红。蹲在地上歇了会,老人竟然抱起一个袋子往地中间走去。我猜是因为天色不早了,老人想早点把肥撒完,嫌桶担起来太慢了。“其实娃都不让我再种地了,他们说,我们弟兄几个还养活不了你了。如果不得下这心脏病,我身体好得很,现在就是干得急了老喘不上气来。”郭福堂老人说,“但是我放不下我的地,能干动的时候我还是想种着。干了一辈了,习惯了。”
天色渐渐晚了下来,郭福堂老人的身影还在她那一分地上忙碌着。就像全市千千万万个勤劳而普通的农村妇女一样,郭福堂老人守候在她的田地上,年年岁岁,她在种的是对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