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5年03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大哥是我最崇拜的人
张 衍
文章字数:1874
  我们姊妹四个,兄弟三人,他为长,我老三。大哥虽说长我十岁,却是我最崇拜的偶像。他有文化,成绩优异,他长得英俊潇洒,写得一手好字,文笔流畅,又在省城西安工作。每当父母在村子或亲戚邻里间提及大哥,幸福骄傲之情溢于言表,我也常常以大哥为荣,暗生敬慕,处处效仿。大哥从小知书达理,孝敬父母,心地善良。那时候交通十分不便,从西安回趟老家很不容易,但他每年都要回家探望父母。那时我刚七八岁,每次只要听说大哥回家,一准高兴得又蹦又跳。心想着盼着大哥给我带回来学习用品和好吃的东西。我们兄弟姐妹多,家境贫寒,大哥身为长子,为父母分担了不少生活压力。他一生经历坎坷,是一个从苦水里泡大困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都非常敬业。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是他一生的坚守。凡事交给他负责,都十分执着,从不马虎。在商南工作期间,他多次步行到基层调研、访贫问苦、查灾救灾,受到当地群众的称赞。贫苦出身的他,个人生活极其筒朴,补丁衣裳不知穿了多少年,一辆旧自行车陪伴了他十几年,直到行署公交办工作时还骑着那辆旧自行车上下班。因为家在城郊农村,工作之余他都要骑着那辆旧自行车回家耕种父亲留下的一点自留地,为的是减轻生活支出,贴补家用。他勤劳简朴,省吃俭用,为子女们树立了很好的家风和学习的榜样。一个人一生都会先苦后甜,苦尽甜来。而大哥却是困苦一生、奋斗一生,苦尽未甜。后来当了领导,儿女们也长大成人,按说他该享清福了,可谁知他却积劳成疾,英年早逝,过早的离开了我们。
  大哥呀,我最亲爱的大哥:你五十四岁那年匆匆离去,留下了年迈的母亲、大嫂和侄儿、侄女,母亲为你伤心落泪,亲人侄儿们心如刀绞,无限思念无比悲恸永无止尽!
  大哥的言行举止对我影响非常大,然而最让我难以忘却永远记忆犹新的还是大哥对我成长的付出和教悔。大哥在我眼里,亦兄亦师亦友,长兄如父,是我人生的第一位老师。父亲虽为长辈,但没有文化,目不识丁,人又憨厚老实,对子女更多地是生活上的关心照顾,至于孩子们上不上学,读不读书,将来干什么,能干什么他不会考虑,也管不了,最好长大了跟他下地干活。而大哥不一样,他对我成长成才考虑最多,精心设计着我的未来。我小时候爱唱戏,嗓子也好,十二岁那年,商洛剧团招收小演员,我被选中,父亲一心想让我去,因为能挣点钱,帮家里减轻生活负担。但大哥知道后,坚决不同意,专门从西安赶回家中,耐心做父亲的工作。他告诉父亲:“年龄还小,还是上学读书好,没有文化,将来做什么事都难。”在他的劝导下,父亲同意我继续上学,没有学费怎么办?大哥隔三岔五从信封里给我夹寄五元或十元钱(当时每月工资才28元),让我交学费和上学肚子饿时买些东西吃。就这样,在大哥的悉心关照和资助下,我读完了小学和中学。人不受教育不行。没有知识,知识面窄,就会限制一个人才能的发挥。再说了,一个人有了知识,才能安身立命。我之所以能有今天,正是父母的养育、大哥的教悔给予的。
  六十年代初,恰逢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家里实在太穷,吃不饱饭,我那时刚刚中学毕业,征得大哥同意,我报名参了军,只身一人,远离父母,到了山东高炮部队。大哥经常书信鼓励我好好干,多次写信让我申请入党。1969年我被批准入党后,他非常高兴,及时告知父母:“老三在部队表现不错,入党了。”在他一次次的鞭策鼓励下,加之自己爱学习,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入伍不到四年,就被提拔为部队军官。那一年他趁到北京出差的机会,专门乘车到山东阳信部队驻地去看我,兄弟俩见面的第一天晩上整整谈了一宿。他要走了,清风牵衣袖,一步一回头,兄弟俩依依不舍,含泪而别。后来到1984年,由于父母年迈,我申请转业到地方工作。回到家乡,兄弟俩同城而居,来往频繁。他几次到单位来看我,了解和询问我的工作情况,告诉我地方工作的特点和经验,勉励我好好学习,努力工作。虽然是党员,在部队是军官,但要重新学习,继续进步。要努力做事,多掌握些东西,这对今后发展成长有好处。在大哥一次次关心教悔下,我没有辜负他对我的好,没有辜负他对我的期望。回到地方工作二十多年,自我感觉比较充实,受到组织和领导的重视好评。1996年我被提拔为处级干部,可以告慰大哥的在天之灵了。
  回首往事,想起大哥对我的教导,想起大哥和我们相处的岁月,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只能给大哥在天之灵倾诉:“大哥,您走得太早了、太急了,都没能赶上一天好日子,也没能叮嘱我们一席话。24年来,我和侄儿们都拼命努力,只怕辜负了你的期望。放心吧,大哥,我们现在生话得都很好。”
  我深深地怀念我的大哥,也希望自己能像大哥一样有大爱和情怀。悲莫悲矣,生离死别。唯愿大哥天堂有知,含笑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