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5年03月3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冬月的葬礼
赵少斌
文章字数:1592
  入冬的腊月初八日,一场大雪,天空开始转晴。位于秦岭大山皱褶的小山村,处在一片银装素裹世界中。
  在这隆冬腊月的雪夜,山村一叫冬月的老妇人因病谢世,离开这与她朝夕相伴66载的山村小镇。
  乡下农村,有个习俗,凡遇红白喜事,讲究见人不见礼。所以,谁家遇红白喜事,周围众亲邻友,关系要好,不管在外务工,还是经商,那怕先前有鸡毛蒜皮小恩怨,都是要前来行情帮忙,尤其在外耍大,更应掏空回家转一圈,方显尽人情,也显融入乡村情谊,这就是农村人说的人情世故。
  冬月生于民国19年,年纪未满18岁,脚上缠有裹脚,就被男方用一架简陋轿子抬进山村。冬月老汉,旧社会,放牛娃出身,土改被定为贫农成分,分了地主房子,对新社会憧憬美好。解放后,新生政权任命他当了村贫协主任,后来又任村大队长多年。改革开放,冬月老汉因没文化及年龄缘故卸任村干部职务。
  冬月平静离世,是在腊月初八日雪夜。由于寿终正寝,子女们及村上邻居,都将白事当红事、喜事看待,所以,冬月葬礼操办隆重热闹,请了阴阳先生,也请来乐队吹鼓手。乡下农村,人们常说红白喜事,指的就是遇正常白事,按红事、喜事一样对待。
  阴阳先生来了,掐指算着停丧日子,说需5天,装模作样,显得神秘,也可能与天气有关。先生好似揣透大家心理,故意多放两天,好让子女们孝顺,热闹一番。下葬前天晚上,吊丧人特别多,坐满小场院,白天有事顾不上的全来了。农村吊丧,表示对已故人的缅怀之情。根据个人情况,拿上麻纸,多则半刀,一刀,少则七张、八张也可。灵堂上,媳妇、侄媳妇们身裹白色素服,蹲坐棺木旁麦草铺里。儿女们神情显得沮丧,表现出对老人离世心情悲伤,户下长辈劝慰,老人上年纪,添了病,走得好,是享清福。孙子、儿子跪棺木旁,给前来吊丧的乡亲们一一叩首回礼。
  村子位沟道深处三岔路口,明清时,这里曾形成乡集小镇。现在,村子人大多外出务工,平常留下尽是上年纪老人。年轻后生,一年四季,难得回来,只是春节回家呆上几天,要么遇村子有紧要事情。村子山清水秀,农网改造,沟里一溜崭新水泥电杆,绝缘导线,漂亮电表箱子,成为山村一道亮丽风景。
  老人门外,摆满花圈,有村上送的,有镇上送的,表示党和政府没有忘记冬月老汉对村子做过贡献,也表达政府对老党员及卸任干部关爱之情。
  老人土门楼、上房及厦屋保持乡村风貌,牛蛋般大灯泡将整个院落照得透亮。瓦楞上堆满没消融掉积雪,屋檐下悬一溜一匝来来长锥形冰溜子。天空星星闪烁,地下炭火燃烧正旺,大铝壶开水吱吱作响,不停往出冒着热气。
  场院人多,大总管山狗应接不暇。老外家到来,没有及时招呼,“百灵”便大声叫嚷:“王山狗,大总管,外家来了没人管。”大家哄然大笑。话音未落,山狗忙过来接住外家香、蜡、纸、花圈,迎外家人桌子边坐。吩咐厨房妇女端花生、瓜子、香烟、白酒及四个凉菜盘子。“百灵”瘦小,袖珍人,未进学堂,光棍汉一条,却脑瓜灵,会编顺口溜,常逗大伙乐。遇村子过事,“百灵”舍得出力,从头至尾,将嘴混了,人们也喜欢。“百灵”戳旺炭火,冒出火苗将大家脸庞映照通红。大家喝着白酒,谈论着一年来的收入及下年打算。
  第二天下葬,阴阳先生掐好10点钟准时。一路上,吹鼓手鼓圆腮帮子,使劲吹唢呐。鞭炮声中,一牙少胡须多老者身背竹背笼,手提升子斗,一路为老人撒纸钱,叮嘱老人一路走好!年轻后生,则装抬不动,呲牙咧嘴要加油,女婿外甥明白意思,装作不情愿地掏出。山狗给大家不停散香烟。酒量好的,揭起烧酒瓶,顿时脸红耳酣。大家一路敲打,将冬月送至墓地,下葬后算作入土为安。
  大家受苦帮忙,主人表示答谢。下午3点开席,是按农村习惯的十三花款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鸭子汤上来,是孝子给大家叩头致谢及外家披红时辰。老小外家备好叠得整齐大红被面。司仪抑扬顿挫高喊着带乡情民俗味致谢辞,既对前来帮忙行情乡邻答谢,也对老人勤俭一生总结概括。葬礼,融入乡情,凝聚人心,也传承中国古老百善孝为先孝道精神。
  冬月葬礼后,山村又恢复往日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