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诗人杨宏道与商洛
文章字数:2077
在元代,有关描写商洛的诗可谓屈指可数,仅有赵孟頫的一首题为“四皓”诗。而在杨宏道的《小亨集》里,则发现了有关描写商洛的7首诗和一篇游记,不失为新的发现,兹整理说明如下,以飨读者。
杨宏道,字叔能,号素庵,又号默翁、坚白子,人称淄川先生(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人),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他早年一度与元好问齐名,晚年诗名亦盛。元代著名文人王挥称赞他文章德业,师表一世。清四库馆臣将他与元好问相提并论,称他为诗歌巨擘。
杨宏道著有《小亨集》15卷。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得6卷,存诗292首,文30余篇。他早年为了谋生曾远去辽东,由于蒙古铁骑南下,被迫回归故里。后来家乡也遭受蒙古铁骑袭扰,他便远赴汴京,以荫获刑部差委官。后来又远赴陕西商州、洛南等地,由商洛进入河南邓州,在蒙古铁骑的逼迫下南下荆襄,晚年回到山东老家。杨宏道的一生,是颠沛流离的一生,也是穷困潦倒的一生。他所经受的遭遇,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多地了解当时儒士们的生存状况,也有助于我们了解金末元初时的商洛。
正大四年(1227)夏,蒙古军队攻下凤翔路德顺等州。杨宏道离开了甘肃平凉,取道陕西,由蓝田到商州、洛南,后入河南邓州,一路上遭受了数不清的艰难险阻与磨难,写下了有关商洛的7首诗。
第一首《投邓州节副刘光甫祖谦》,记述因蒙古兵攻入平凉,他携妻抱子来到洛南的情景。十月的洛南,这时也饱受战乱之苦。“仲秋八月离平凉,陇月光寒泾水黄。弱妻抱子乘瘦马,服玩附行犹一囊。鄠郊蓝水不敢住,东南深杳崔鬼藏。洛南十月戎马嘶,市人散走如惊樟。携妻抱子窜山谷,仓卒不暇持资粮。山高树密积叶滑,侧足数步颠且僵。倒身枕臂天欲晓,头上肃肃飞严霜。劳筋苦骨数百里,今日得升君子堂。一囊服玩不复顾,数册猥藁情难忘。君能贷我一茅屋,忍饥默待时明昌。”诗中写战争导致了人们流离失所,十月的洛南战马嘶鸣,人们为了避祸,犹如受了惊的獐子四下逃跑。由于居无定所,面对严霜,睡觉的时候都只能枕着自己的胳膊而熬到天亮。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作者只能投靠自己的朋友刘祖谦。最后的四句,作者希望朋友解决自己的食宿,可见他处到何等境地。
第二首《阻隆曲寨》:“十月雷惊蛰,黄云接地阴。冰衔丹水细,山拥武关深。濡沫思灵沼,伤弓失邓林。通途施陷弈,之子独何心。”十月的天空雷声阵阵,尘沙裹着阴云,丹水被薄冰覆盖,群山紧拥着武关,处于无助的他,想到了帝王的恩泽,自己如同被箭射伤的鸟,失去了树林。这首诗写他对战争造成的苦难耿耿于怀,难忘流亡路上的痛苦情状。
第三首《赠裕州防御》:“嘶风惊闻沙塞马,挈家来觅商颜叟。控弦突骑若凭虚,战格连云如拉朽。洛南屠灭彼何辜,浑谷奔忙谁敢后。仰攀危瞪蜗篆壁,下坠深肮柞投臼。血属有幸脱微躯,家具岂能存敝帚。”诗中写洛南山城被屠灭,人们忙于逃命,叙述他一路奔波辗转的艰辛。
第四首《归隐》:“客从长安来,色沮气不伸。问之何因尔?憔悴居贱贫。尝欲仗一剑,万里清风尘。从军亦云乐,神武知何人?又欲挟一策,强国活斯民。夜叉守天关,帝所高难陈。十年一主簿,鞭箠还吟呻。闻说商洛间,山深风俗淳。自计亦已熟,抱书归隐沦。穷年读经史,志一疑于神。天道有反正,岂曰长邅迍。诸君勋业了,我道亦精纯。礼仪稽在昔,政化持平均。出山应未晚,日月明昌辰。”记述了商洛民风淳厚,他自长安隐遁商洛的缘由。
第五首《达内乡见县令裕之》:“马蹄踏破洛南川,回首山城一片烟。入夜前途如抹漆,有时峻岭若登天。困眠肃肃飞霜底,饥傍泠泠流水边。行尽塞垣三百里,眼明初见玉堂仙。”描写了当时蒙古铁骑攻入洛南,山城硝烟弥漫,人们朝不保夕、忍饥挨饿、食不果腹的悲惨一幕。
第六首《章谷村》则描写了洛南山中的境况与风土人情:“洛南千户邑,章谷一家村。屏迹山川僻,无时雾雨昏。短檐垂苇箔,老树并柴门。日汲清泉饮,汲多常恐浑。”
第七首《四皓庙》:“绵蕝仪成上下和,玉觞为寿醉颜施。宠姬爱子惑方甚,贤傅谋臣无奈何。商岭白云封旧隐,汉宫鸿鹄动悲歌。高坟两两临遗庙,灌木阴森罥蔓萝。”描写四皓扶刘安汉,归隐商山的故事,如今坟堆临着古庙,灌木浓密成荫,挂满藤枝,一片萧条。
在他的《小亨集》里,还收有一篇游记,题曰《秀野园记》:“洛南县治东南五六里,陵阜曲接回抱,忽断若门。然谓之:窄口既出便得一川,平演肥沃,宜菽麦禾麻,农家随山势散处。总名曰章谷,其间大抵多李氏之田也。李氏之先尝,以文无害佐县治,因倍蓰前世之业,而始有仆马婢妾之奉。于是即其地为园,以充其宴赏游观之乐,取东坡独乐园诗名之曰秀野。引竹园谷苍龙潭二水,凿于其前面,池起屋四楹,植果树杂花于其后。至大四年六月余始来游,望之青林蔚然,既至其处,怪其芜秽不治,岂以其时赋敛方重,未暇及此而然耶,易卦兑上离下革革者,变改之名也。上六之象曰:君子豹变其文蔚也,李氏名革,视其先子益收书诵习,敬礼士人而有革之道焉。传曰:学也,禄在其中矣!又曰:无友不如已者,苟是心不替又岂止仆马婢妾之奉宴?赏游观之乐,如秀野而已哉!淄川杨某记。”
该文记述了他于至大四年(1311)夏天来到洛南章谷一名叫李革的“秀野园”游玩的情景,并鼓励李革要注意习文礼士,以便靠科举求取功名,使家族更加兴旺发达。
杨宏道,字叔能,号素庵,又号默翁、坚白子,人称淄川先生(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人),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他早年一度与元好问齐名,晚年诗名亦盛。元代著名文人王挥称赞他文章德业,师表一世。清四库馆臣将他与元好问相提并论,称他为诗歌巨擘。
杨宏道著有《小亨集》15卷。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得6卷,存诗292首,文30余篇。他早年为了谋生曾远去辽东,由于蒙古铁骑南下,被迫回归故里。后来家乡也遭受蒙古铁骑袭扰,他便远赴汴京,以荫获刑部差委官。后来又远赴陕西商州、洛南等地,由商洛进入河南邓州,在蒙古铁骑的逼迫下南下荆襄,晚年回到山东老家。杨宏道的一生,是颠沛流离的一生,也是穷困潦倒的一生。他所经受的遭遇,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多地了解当时儒士们的生存状况,也有助于我们了解金末元初时的商洛。
正大四年(1227)夏,蒙古军队攻下凤翔路德顺等州。杨宏道离开了甘肃平凉,取道陕西,由蓝田到商州、洛南,后入河南邓州,一路上遭受了数不清的艰难险阻与磨难,写下了有关商洛的7首诗。
第一首《投邓州节副刘光甫祖谦》,记述因蒙古兵攻入平凉,他携妻抱子来到洛南的情景。十月的洛南,这时也饱受战乱之苦。“仲秋八月离平凉,陇月光寒泾水黄。弱妻抱子乘瘦马,服玩附行犹一囊。鄠郊蓝水不敢住,东南深杳崔鬼藏。洛南十月戎马嘶,市人散走如惊樟。携妻抱子窜山谷,仓卒不暇持资粮。山高树密积叶滑,侧足数步颠且僵。倒身枕臂天欲晓,头上肃肃飞严霜。劳筋苦骨数百里,今日得升君子堂。一囊服玩不复顾,数册猥藁情难忘。君能贷我一茅屋,忍饥默待时明昌。”诗中写战争导致了人们流离失所,十月的洛南战马嘶鸣,人们为了避祸,犹如受了惊的獐子四下逃跑。由于居无定所,面对严霜,睡觉的时候都只能枕着自己的胳膊而熬到天亮。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作者只能投靠自己的朋友刘祖谦。最后的四句,作者希望朋友解决自己的食宿,可见他处到何等境地。
第二首《阻隆曲寨》:“十月雷惊蛰,黄云接地阴。冰衔丹水细,山拥武关深。濡沫思灵沼,伤弓失邓林。通途施陷弈,之子独何心。”十月的天空雷声阵阵,尘沙裹着阴云,丹水被薄冰覆盖,群山紧拥着武关,处于无助的他,想到了帝王的恩泽,自己如同被箭射伤的鸟,失去了树林。这首诗写他对战争造成的苦难耿耿于怀,难忘流亡路上的痛苦情状。
第三首《赠裕州防御》:“嘶风惊闻沙塞马,挈家来觅商颜叟。控弦突骑若凭虚,战格连云如拉朽。洛南屠灭彼何辜,浑谷奔忙谁敢后。仰攀危瞪蜗篆壁,下坠深肮柞投臼。血属有幸脱微躯,家具岂能存敝帚。”诗中写洛南山城被屠灭,人们忙于逃命,叙述他一路奔波辗转的艰辛。
第四首《归隐》:“客从长安来,色沮气不伸。问之何因尔?憔悴居贱贫。尝欲仗一剑,万里清风尘。从军亦云乐,神武知何人?又欲挟一策,强国活斯民。夜叉守天关,帝所高难陈。十年一主簿,鞭箠还吟呻。闻说商洛间,山深风俗淳。自计亦已熟,抱书归隐沦。穷年读经史,志一疑于神。天道有反正,岂曰长邅迍。诸君勋业了,我道亦精纯。礼仪稽在昔,政化持平均。出山应未晚,日月明昌辰。”记述了商洛民风淳厚,他自长安隐遁商洛的缘由。
第五首《达内乡见县令裕之》:“马蹄踏破洛南川,回首山城一片烟。入夜前途如抹漆,有时峻岭若登天。困眠肃肃飞霜底,饥傍泠泠流水边。行尽塞垣三百里,眼明初见玉堂仙。”描写了当时蒙古铁骑攻入洛南,山城硝烟弥漫,人们朝不保夕、忍饥挨饿、食不果腹的悲惨一幕。
第六首《章谷村》则描写了洛南山中的境况与风土人情:“洛南千户邑,章谷一家村。屏迹山川僻,无时雾雨昏。短檐垂苇箔,老树并柴门。日汲清泉饮,汲多常恐浑。”
第七首《四皓庙》:“绵蕝仪成上下和,玉觞为寿醉颜施。宠姬爱子惑方甚,贤傅谋臣无奈何。商岭白云封旧隐,汉宫鸿鹄动悲歌。高坟两两临遗庙,灌木阴森罥蔓萝。”描写四皓扶刘安汉,归隐商山的故事,如今坟堆临着古庙,灌木浓密成荫,挂满藤枝,一片萧条。
在他的《小亨集》里,还收有一篇游记,题曰《秀野园记》:“洛南县治东南五六里,陵阜曲接回抱,忽断若门。然谓之:窄口既出便得一川,平演肥沃,宜菽麦禾麻,农家随山势散处。总名曰章谷,其间大抵多李氏之田也。李氏之先尝,以文无害佐县治,因倍蓰前世之业,而始有仆马婢妾之奉。于是即其地为园,以充其宴赏游观之乐,取东坡独乐园诗名之曰秀野。引竹园谷苍龙潭二水,凿于其前面,池起屋四楹,植果树杂花于其后。至大四年六月余始来游,望之青林蔚然,既至其处,怪其芜秽不治,岂以其时赋敛方重,未暇及此而然耶,易卦兑上离下革革者,变改之名也。上六之象曰:君子豹变其文蔚也,李氏名革,视其先子益收书诵习,敬礼士人而有革之道焉。传曰:学也,禄在其中矣!又曰:无友不如已者,苟是心不替又岂止仆马婢妾之奉宴?赏游观之乐,如秀野而已哉!淄川杨某记。”
该文记述了他于至大四年(1311)夏天来到洛南章谷一名叫李革的“秀野园”游玩的情景,并鼓励李革要注意习文礼士,以便靠科举求取功名,使家族更加兴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