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5年04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感悟录(95)
若白
文章字数:1485
  中国的士人风骨
  近日从媒体获悉,当代著名杂文大家曾彦修同志逝世,不免凄然。
  曾彦修是四川宜宾人,以笔名严秀名世。今年3月3日在京去世,享年96岁。媒体上对曾老有一段评价:
  “曾彦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力的报人和出版家之一。青年时代投身延安,身份从中共宣传部门高官、报社与出版社社长跌落至右派分子,再在古稀之年成为苏联崩溃历史的学者,一生波澜起伏。”
  “曾彦修是中共罕有的好人,自划右派完成单位指标。”
  这里所说的“单位”,是指人民出版社。曾1937年18岁到延安,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中央政治研究室和中宣部工作,解放后曾任南方日报第一任社长,1954年出任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1957年自划为右派,1978年复出后任人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
  我之所以对曾彦修同志逝世的消息特别关注,一是因为他是当代著名杂文大家,我读过他不少杂文,我的藏书中就有他的杂文集。二是因为我有幸和曾老还有过一面之缘,他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前年9月于光远同志去世,我在怀念于老的文章中曾提到他。1999年秋,浙江省委《今日浙江》与《杂文月刊》联合举办了一次全国杂文研讨会,我被邀参会。会议期间有幸陪同于光远同志与曾老在一起聊了近两小时。当时两位老者都是耄耋之年,但都很健朗健谈。曾老身材高而清瘦,衣着朴素平易,说起话来气足声洪。当他听说我是陕西商洛人时,便说:“你们商洛可是个苦焦地方。”我还清晰地记得他说:“我和老于是同年,比他还大三个月。”可是近日看到的记念文章说他生于1919年,就比于光远小了四岁,不知是怎么回事。
  对于曾彦修老的人生历履,过去我知道的很少,近日从多篇怀念他的文章中才知道,五七年反右斗争时,为了保护同志,完成单位右派指标,他给自己“自划右派”。这使我感到十分震憾而又感动。啊,真有勇于先入地狱的人。20多年被打入“另册”的苦难岁月,今天的年轻人是绝难于体味的。就这一义举,曾彦修老足以名垂不朽。
  这又使我想到宋代的一桩公案。宋仁宗景佑三年四月,权知开封府的范仲淹上书,批评宰相吕夷简专权左右朝政,进用私人的恶行劣德。结果被诬为网结朋党,离间君臣之罪贬知饶州,而且张榜朝堂,不准其他百官“越职言事”,一时间大有“黑云压城”之势。然而,这时却有几位硬汉子站了出来。一位叫余靖,他无视朝廷榜文,公开上书为范仲淹辩护;一位叫尹洙,他公开声明他和范仲淹是“亦师亦友”的关系,甘愿和范一起被贬;再一个是欧阳修,他给当时的谏官高若讷写了一封信,说作为谏官不敢站出来伸张正义,反而落井下石,诋诬范仲淹,简直是“君子之贼”“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这三位不用说都被贬外放,降了职。还有一位叫王质,明知前面几个人都被贬职赶出朝廷,他却公开携酒去为范仲淹饯行,而且陪了几天。别人劝他别惹事,“自陷朋党”,他却公然说,范公是天下大贤,如果我算他的党人,那是我的光荣。他的话吓得一些人“缩颈”吐舌。后来欧阳修被贬为夷陵县令。他在给尹洙的信中说:“往时砧斧鼎镬,皆是烹斩人之物,然士有死不失义,则趋而就之者,与几席枕藉之无异。有义君子在旁,见有就死,知其当然,亦不甚叹赏也。“以此相比,当年曾彦修同志为保护同志,慨然“自划右派”,不正是古代先贤高风亮节的承传么?这对那些见风使舵,趋炎附势之徒,不是绝妙的讽刺和鞭斥么?
  古人所谓“死不失义”者,就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宁可牺牲自己,也不肯做违背良知大义的事。这也是对每一个人品性道德的考验。经得住这一考验,敢于直言仗义,则不愧为君子;否则只能是庸人懦夫或小人。泱泱中华,几千年之所以不败不灭,正是始终有一批这样的敢于担当的正义刚毅之士,他们才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和脊梁,中华民族永久的骄傲!3月24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