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15年04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少年手电筒
姚元忠
文章字数:1830
  那只普通的手电筒,照亮了我少年的青葱岁月。
  手电筒是我父亲买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手电筒在乡下还是奢侈品,不是每家都有的。那时乡下人夜行照明多用火绳,但艾叶搓成的火绳并不起焰,光亮暗红而微弱,只有靠边走边晃动看路,既麻烦还不大顶用。我曾经用火绳行路跌了一跤,摔破了膝盖,疼我的父亲用他月工资的十分之一为我买了那只当时属于时髦的手电筒。
  那只手电筒是银灰色的,但与现在轻巧美观的手电筒比起来,显得笨拙而朴素。灯头有小孩子巴掌那么大,明亮的玻璃片内有樱桃大小的灯泡。旋转灯头可以聚散光,射出去的光越聚到中间越明亮,就会照射得更远。而桶身至少有小孩子手脖子那么粗,有好看的竖条纹。中部有突出的开关,开关前有一个小小的红色按钮,开关有三个位置,往前推是开,往后推是关,唯有放在中间的位置,一按红色按钮就发亮,一松手就熄灭。手电筒里一般使用的是两节一号电池,在不用时,得取下电池,也可将电池反向安装,以防电池跑电。
  我对新买的手电筒如获至宝,连白天也装在衣袋里,母亲怕我弄丢了,还给它缝制了一个布筒。我将手电筒装在里面,用带子挎在身上,很像影片中战斗英雄挎的盒子枪。有了那只手电筒,我变得勤快了。在那漆黑的夜晚,我凭借着手电筒的那束光无数次去代销店卖鸡蛋,为母亲买来针头线脑,去医院为外婆买来急用的药,去队里背回大集体分回的口粮(分粮几乎在夜晚),同时依靠它起早贪黑往返奔波在家与学校的山路上……只要是夜晚做的事情,我都乐意干。自从有了手电筒的光亮,即使再黑的夜,我也会快步如飞,从没有跌倒过。
  有了手电筒,我的胆量似乎也大了许多。山里的路不同平原的路,坎坷崎岖,像根绳子在坡上或沟里绕来绕去,有时还要穿越密林。没有手电筒时,我最怕走夜路,自从有了手电筒后,我行夜路不大害怕了。一次,我夜里去外婆家,要翻越一个小山岗,走过一段叫白土园的密林,尤其是密林中的路旁有几座坟茔。那时,关于鬼的故事听得太多,所以走那段路,头发直竖,心咚咚要跳出胸腔。我赶快摁亮手电筒的光亮在密林里四处扫射,并大声唱着歌,终于壮着胆子闯过去了。外婆赞扬我胆子大,我说我有手电筒就不怕!还有一次,我半夜分粮回家,忽然碰见一只长脸尖嘴的家伙,向我慢慢逼来。那一刻,我急中生智,摁亮那束光一动不动地对准那家伙蓝莹莹的眼睛照射着,对峙了几分钟后,那家伙转身溜跑了。后来,我向大人描述了那家伙的嘴脸,他们告诉我那是只狼。天,想起来真有些后怕,但也很自豪,因为我用手电筒的光战胜了一只凶恶的狼!是那束光,带给我勇敢和坚强。
  那时,我更多的是将手电筒当作一种玩具。在那宁静的夜晚,我将手电筒对着漆黑的夜空画圈晃动,那束光亮得如同光柱在天空摇曳,像孙悟空挥动巨大的金箍棒在苍穹搅动;有时我会对准某颗眨眼的星星,一动不动射出那束光,希望那束光与星星遥相呼应,进行天与地的对接。最喜欢在下雪的夜晚,对着满天大雪的天空射出那束光,只见远射的光柱里,有无数飞舞的银蝶,在浪漫的浮动,煞是好看。暑假里,我还将废弃的纸壳子,用剪刀剪出许多好看的图案,借着那束光,蛮有兴致地在土墙上放出最简陋的幻灯,吸引了一大群小伙伴当我的“粉丝”。手电筒就这样时时刻刻伴随我,给我的青葱岁月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上初中正值文革时候,喜欢读书的我,除了政治性很强的教材外,几乎没有书看,许多好看的书成了禁书。这时,又是手电筒的光亮帮了我大忙。我悄悄从同学家里借来《红岩》《红旗谱》《烈火金刚》等书,等到宿舍熄灯后,钻进被窝,摁亮那束光,如饥似渴地读起来。尽管费了许多电池,可我却增加了不少知识营养。手电筒还让我从父亲那里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一次,我们一帮五六个人走夜路,就我一人有手电筒。我在行走时将灯光只对在我的脚前移动。我虽然走得稳当,可前边人跌了跤,后边的人喊着无法看清路。同行的父亲一把夺过我的手电筒,边走边扬起胳膊举着手电筒,让那束光亮从人的侧面照过来,而且照的面积更大,大家走得更稳更快了。事后,父亲语重心长地告诉我,无论走路还是做事,都不能只想着自己,还要想着别人。就像手电筒的光一样,光照在脚前,只能照亮自己,还反而影响了别人;行举手之劳,抬高一下灯,将光束放大,既照亮自己也照亮了大家,不是更好吗?父亲的话就像那束光,一下子将我照得明明白白。
  岁月更替,时过境迁。手电筒已经不大使用了,依靠手电筒照路的年代更是越来越遥远。然而,我忘不了当年的手电筒,我的心里仍亮着那束朴素温馨的光,是那束光一直照亮我的心路,让我品行端正地走在人生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