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5年04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老木匠
文/图 记者 吉文艳 左京
文章字数:1449
农村机械化兴起后,蔡仁国也购置了一台多功能电刨机,大大节省了工时。

  在商南县试马镇荆家河村9组,有这样一位能人,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雕刻、毛笔字样样拿得出手,更是远近闻名的老木匠,他就是年近六旬的蔡仁国。做木匠大半辈子,蔡仁国从木匠工作中积累了不少的人生哲学。“什么虫打什么木”,“人找活难找,活找人好寻”……采访中,一系列朴素而又充满哲理的金句不禁让记者对这位老木匠肃然起敬。
  天生木匠才
  “做木匠必须要知道什么虫打什么木,我这个人从小就喜欢木匠这个行当。”蔡仁国说,自己的父亲就是村里为数不多的木匠,小时候经常围在父亲身边看父亲做活,初中毕业后,蔡仁国便正式跟父亲学起了木匠。“我父亲总跟我说,木匠就是打个窟窿、补个窟窿,发不了财、富不了家,不愿让我学,可我看到那些不起眼的木板、木棍在父亲的手底下变成桌子、凳子,觉得是了不起的本事。”在父亲的教导下,蔡仁国逐渐学会了划墨、取线、取材、锯切、刨光等基本功及制隼、制卯、拼构、斧正等难度较大的技术活。学艺两年,心灵手巧的蔡让仁就出师了。“做木匠不仅是个考验体力的活计,手、胳膊、腿要有劲、舍得出力,还讲究空间想象能力和统筹能力,所以木匠是个巧活。”蔡仁国说。人常说长木匠短铁匠,在蔡仁国看来,做木匠最要紧的是讲良心。“木匠不能有害人之心,否则好好的木料一锯子下去,想长也长不了了,那就是昧了良心。”蔡仁国道。
  在蔡仁国看来,每种木材都有适合做的家具,每块木材都有它合适的去处,关键在于人的遣用。“泡桐树做家具不耐用,可用来做箱子既结实衣服还不受潮;香椿树可是做家具的上好木料,红润的颜色都可以不用上漆,做出来色泽明亮,很显档次。”谈起专业,蔡仁国是如数家珍,这些窍道都是他几十年木匠生涯的经验之谈。
  用心打好每件木器
  “人找活难找,活找人好寻。木匠凭本事吃饭,打出的每件木器都代表了自己的手艺,所以每件都得用心做。”蔡仁国说,直到工业如此发达的现在,他还坚持不使用一颗铁钉,而用传统的榫卯连接。“虽然费工费料,但榫卯结构毕竟更结实耐用些,要为人家主家负责哩。”蔡仁国朴素的话语里满含了对传统工艺的崇敬和为顾客负责的职业精神。
  在蔡仁国用木料搭建的简易工棚里,一件长约3.5米、宽1、2米的大茶桌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原来,商南一家农家乐的老板打听到蔡仁国手艺好后便让蔡仁国制作一个大茶桌外加十二把椅子。“光这一个桌子的木料连工下来少说都上万元了,可蔡师傅才向人家要了不到五千,真是个厚道人。”蔡仁国的邻居对记者说。正是因为蔡仁国待人厚道、价格公道、手艺过硬,他成为了荆家河乃至试马镇一代最有名的木匠。
  木匠行业迎来春天
  “共饮商南茶,煮沸丹江水。”在蔡仁国的工棚里,记者看到一幅雕刻精美的楹联,这是他刚为商南一家茶厂做的,接下来还有一个牌匾要做。“最近几年实木家具又流行开了,原木、原生态的家具能卖个好价。”蔡仁国说,尤其是在荆家河村,农家乐越开越多,前来定制木桌、木凳的人多了起来,他便也跟着忙了起来。“想不到吧,我这一个花盆架能卖到一千多呢!”蔡仁国指着堂屋一个约一米高、六腿的实木花盆架告诉记者,老百姓日子富裕了,审美也提高了,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注重实用价值,这种中式、复古的花盆架受到很多养花人士的喜爱。
  蔡仁国回忆,木匠这个行当在他40岁之前都是很吃香的,那时候人们不论盖房子、做家具都离不开木匠,可2000年以后,楼房代替了砖瓦房,高低柜、写字台也被各种造型精美的组合柜代替,许多木匠都转了行,做了其他营生。“艺无止境,只要肯深钻,木匠是永远不可能被淘汰的。”蔡仁国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