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让搬迁移民生活更幸福
文章字数:2319
“从山里搬出来啥都变得方便了,现在还在小区当上了清洁工。”从王坪村搬到十里铺镇高一移民安置点的武家芳高兴地说。“原来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是硬撑着,现在我对面就是十里地段医院,原来买个生活用品都是跑二十多里路,现在一下楼就啥都有了,感觉一下子从乡巴佬变成了城里人”。
如今在山阳县,一个个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小区如雨后春笋般在城镇、景区、园区等重点区域相继建成,一幢幢依山傍水、整齐划一的安置房镶嵌于城镇之侧,一项项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配套项目紧步落成,一处处设备现代、效益良好的后续产业应运而生,一张张喜笑颜开、欢乐幸福的笑脸在新修的广场翩翩起舞,这是如今山阳县陕南移民搬迁的新画卷。
近年来,山阳县认真贯彻陕南移民搬迁工作政策,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采取规划引领、改善居住环境、拓宽就业渠道等措施,不断探索创新“城镇建设拉动型”“产业园区带动型”和“美丽乡村推动型”移民搬迁模式,融入城镇、做大园区、配强产业、发展社区、优化管理,全力推进移民搬迁工作,形成了搬迁规模大、建设标准高、群众受益面广的良好局面。2011—2013年连续三年,山阳县被省政府授予“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先进县”,也被列入全省首批“陕南移民搬迁工作综合试点县”。
规划引领确保群众搬得出
该县围绕“一核三极五片区”的思路和“三靠一结合”要求,在县城周边和重点镇规划建设大中型安置点,不断拉大城市框架,促进小城镇建设,逐步提高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有序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镇。“一核”即以山阳县城为中心,将十里铺融入县城发展规划,规划安置移民16190户。“三极”即以高坝店、漫川关、户家塬3个省级、国家级重点镇为重点,打造提高小城镇建设亮点,规划安置移民6500户。“五片区”即以中村、西照川、法官、南宽坪、板岩5个县级、市级重点镇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镇村,推动移民搬迁均衡发展,规划安置移民7700户。对偏远的镇村,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在川道和中心村规划100-300户的新型社区安置点,建设单户不超过60平方米的安置房,对危困户、特困户进行妥善安置,实行“交钥匙”工程。县上不断创新“商贸集散型城镇”和“移民安置型城镇”模式,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要求管理,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通过实施移民搬迁和重点镇建设,高坝店、户家塬等镇形成了道路畅通、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城市雏形。近年来,全县城镇化安置移民8648户32428人,占安置任务的69.74%,人口城镇化率提高了7.21%。
政策扶持确保群众稳得住
“7·23水灾我们村好多户人家房子损毁严重,我是眼看着洪水漫过我家台阶,当时心都碎了,没想到政府让我们从大山了搬了出来,说实话,这辈子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以前做梦都不敢想。”魏淑云说。
山阳县按照陕南移民搬迁“挖穷根、除险根”的工作宗旨,优先搬迁受地质、洪涝灾害威胁的家庭和特困户。针对不同地域,因地制宜规划了60-120平方米各种户型的房屋,供不同经济状况的搬迁户选择,想方设法让群众撤离危险地带,迁入到交通方便、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移民小区生活。
在搬迁入住的环节,该县注重一个“安”字,在各移民安置点,配备水、电、路、医疗、教育、卫生等设施,让搬迁户来到这里能充分体验到方便与安心,让他们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为解决移民安置配套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县上按照自找平衡的原则,将县城宏祥小区、信隆小区、福临佳苑作为移民搬迁同保障性住房、商品房“三房结合”试点模式推进,从商品房、限价商品房利润中抽出部分资金对移民搬迁小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予以配套。
针对贫困、残疾搬迁对象“搬迁难”的问题,县上积极探索建立“普惠+特惠”政策,对残疾搬迁对象,每户除享受移民搬迁政策补助外,再同时享受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补贴。对特困搬迁对象,利用撤乡并镇后富余公共用房及教育强县创建校点合并后闲置校舍进行分步改造,让特困搬迁对象免费搬迁入住,确保越来越多的群众实现安居梦。
有业安置确保群众能致富
为了使搬迁户“能致富”,该县坚持有业安置,将陕南移民搬迁后续产业发展列为全县32个重大项目建设之一,成立项目包抓工作队,按照“做大做强工业、发展特色农业、搞活旅游三产”的思路,制定了山阳县陕南移民搬迁产业发展规划,让移民对象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从而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工业上,县上着力加快以县域工业集中区、中村全产业链钒产业园、十里必康医药产业园、漫川金川生物医药产业园为支撑的“一区五园”建设,做大做强现代材料、现代中药、绿色食品、清洁能源四大基地;农业上,着力加快以果、畜、药、茶、特色农产品为主的“五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做强龙头,做大基地,做优品牌;在旅游三产上,该县着力加快以天竺山、月亮洞、漫川古镇、海螺殿黑龙谷、天蓬山寨、金钱河百里生态旅游长廊为重点的“五景一廊”旅游经济区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养老服务、物流配送等产业,努力将山阳打造成大都市休闲养生的慢生活区,多渠道多途径带动搬迁群众就业。至目前,全县在移民安置小区周边建成核桃、茶叶等林果园区43个,建成黄姜、丹参等中药材种植园区21个,建成养蜂、养鸡等养殖园区59个,建成香菇、木耳等高山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园区19个,累计有6886名群众实现就业。
移民搬迁不仅仅是给农民搬个“家”、挪个“窝”,而是让群众既能“搬得出”,还要“稳得住”,并实现“能致富”。近年来,山阳县委、政府把资金和政策重点向移民搬迁的各个环节倾斜,让搬迁户走出大山有靠山,努力使他们住上漂亮房子,就近能挣到票子,让搬迁户搬得放心、住得舒心、工作安心。如今,广大群众已经认识到移民搬迁是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参与搬迁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生活在城镇,致富在农村。”已不再只是老百姓梦中的场景,这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李顺达)
如今在山阳县,一个个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小区如雨后春笋般在城镇、景区、园区等重点区域相继建成,一幢幢依山傍水、整齐划一的安置房镶嵌于城镇之侧,一项项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配套项目紧步落成,一处处设备现代、效益良好的后续产业应运而生,一张张喜笑颜开、欢乐幸福的笑脸在新修的广场翩翩起舞,这是如今山阳县陕南移民搬迁的新画卷。
近年来,山阳县认真贯彻陕南移民搬迁工作政策,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采取规划引领、改善居住环境、拓宽就业渠道等措施,不断探索创新“城镇建设拉动型”“产业园区带动型”和“美丽乡村推动型”移民搬迁模式,融入城镇、做大园区、配强产业、发展社区、优化管理,全力推进移民搬迁工作,形成了搬迁规模大、建设标准高、群众受益面广的良好局面。2011—2013年连续三年,山阳县被省政府授予“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先进县”,也被列入全省首批“陕南移民搬迁工作综合试点县”。
规划引领确保群众搬得出
该县围绕“一核三极五片区”的思路和“三靠一结合”要求,在县城周边和重点镇规划建设大中型安置点,不断拉大城市框架,促进小城镇建设,逐步提高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有序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镇。“一核”即以山阳县城为中心,将十里铺融入县城发展规划,规划安置移民16190户。“三极”即以高坝店、漫川关、户家塬3个省级、国家级重点镇为重点,打造提高小城镇建设亮点,规划安置移民6500户。“五片区”即以中村、西照川、法官、南宽坪、板岩5个县级、市级重点镇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镇村,推动移民搬迁均衡发展,规划安置移民7700户。对偏远的镇村,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在川道和中心村规划100-300户的新型社区安置点,建设单户不超过60平方米的安置房,对危困户、特困户进行妥善安置,实行“交钥匙”工程。县上不断创新“商贸集散型城镇”和“移民安置型城镇”模式,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要求管理,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通过实施移民搬迁和重点镇建设,高坝店、户家塬等镇形成了道路畅通、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城市雏形。近年来,全县城镇化安置移民8648户32428人,占安置任务的69.74%,人口城镇化率提高了7.21%。
政策扶持确保群众稳得住
“7·23水灾我们村好多户人家房子损毁严重,我是眼看着洪水漫过我家台阶,当时心都碎了,没想到政府让我们从大山了搬了出来,说实话,这辈子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以前做梦都不敢想。”魏淑云说。
山阳县按照陕南移民搬迁“挖穷根、除险根”的工作宗旨,优先搬迁受地质、洪涝灾害威胁的家庭和特困户。针对不同地域,因地制宜规划了60-120平方米各种户型的房屋,供不同经济状况的搬迁户选择,想方设法让群众撤离危险地带,迁入到交通方便、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移民小区生活。
在搬迁入住的环节,该县注重一个“安”字,在各移民安置点,配备水、电、路、医疗、教育、卫生等设施,让搬迁户来到这里能充分体验到方便与安心,让他们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为解决移民安置配套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县上按照自找平衡的原则,将县城宏祥小区、信隆小区、福临佳苑作为移民搬迁同保障性住房、商品房“三房结合”试点模式推进,从商品房、限价商品房利润中抽出部分资金对移民搬迁小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予以配套。
针对贫困、残疾搬迁对象“搬迁难”的问题,县上积极探索建立“普惠+特惠”政策,对残疾搬迁对象,每户除享受移民搬迁政策补助外,再同时享受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补贴。对特困搬迁对象,利用撤乡并镇后富余公共用房及教育强县创建校点合并后闲置校舍进行分步改造,让特困搬迁对象免费搬迁入住,确保越来越多的群众实现安居梦。
有业安置确保群众能致富
为了使搬迁户“能致富”,该县坚持有业安置,将陕南移民搬迁后续产业发展列为全县32个重大项目建设之一,成立项目包抓工作队,按照“做大做强工业、发展特色农业、搞活旅游三产”的思路,制定了山阳县陕南移民搬迁产业发展规划,让移民对象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从而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工业上,县上着力加快以县域工业集中区、中村全产业链钒产业园、十里必康医药产业园、漫川金川生物医药产业园为支撑的“一区五园”建设,做大做强现代材料、现代中药、绿色食品、清洁能源四大基地;农业上,着力加快以果、畜、药、茶、特色农产品为主的“五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做强龙头,做大基地,做优品牌;在旅游三产上,该县着力加快以天竺山、月亮洞、漫川古镇、海螺殿黑龙谷、天蓬山寨、金钱河百里生态旅游长廊为重点的“五景一廊”旅游经济区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养老服务、物流配送等产业,努力将山阳打造成大都市休闲养生的慢生活区,多渠道多途径带动搬迁群众就业。至目前,全县在移民安置小区周边建成核桃、茶叶等林果园区43个,建成黄姜、丹参等中药材种植园区21个,建成养蜂、养鸡等养殖园区59个,建成香菇、木耳等高山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园区19个,累计有6886名群众实现就业。
移民搬迁不仅仅是给农民搬个“家”、挪个“窝”,而是让群众既能“搬得出”,还要“稳得住”,并实现“能致富”。近年来,山阳县委、政府把资金和政策重点向移民搬迁的各个环节倾斜,让搬迁户走出大山有靠山,努力使他们住上漂亮房子,就近能挣到票子,让搬迁户搬得放心、住得舒心、工作安心。如今,广大群众已经认识到移民搬迁是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参与搬迁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生活在城镇,致富在农村。”已不再只是老百姓梦中的场景,这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李顺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