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5年04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商洛牡丹花正艳
文/图 记者 王涛 李亮
文章字数:1708
商州区夜村镇高桥村油用牡丹基地
房前屋后牡丹园
何长命正在对牡丹花进行科管

  赏花何必去洛阳,商州牡丹花正艳。众所周知,牡丹是著名的观赏植物,花朵雍容华贵。然而,除了观赏性之外,牡丹可谓浑身是宝,叶、花、籽、根均有较高的经济利用价值,在绿化观赏、医药食用、工艺美术、餐饮服务、畜牧养殖、轻纺新材料等领域用途广泛。基于此,近年来,全市把油用牡丹产业发展与林业重点工程、扶贫开发、建设美丽乡村结合起来,力求实现农民增收、行业增效、商洛增美的目标。近日,在312国道旁的商州夜村镇,记者看到山涧原野处处盛开着牡丹,吸引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当地农民也乐开了花,他们从此走上了一条致富路。
  枝头末梢都是宝
  4月下旬,正是牡丹盛开的季节,在商州区夜村镇高桥村西河口大片的牡丹园里,当地农民何长命正在给牡丹锄草、灭虫。他坚信,富贵的牡丹花,一定能让他走在致富道路的前列。虽然在许多人眼里,牡丹仅有观赏价值,但何长命知道,牡丹还有诸多用途,在艳丽光鲜褪尽之后,可以以另一种形式延展生命活力,变身为经济奇葩,完全不是宋代大臣王溥《咏牡丹》所言“不成一事又空枝”,而是点点滴滴能滋润人体。
  何长命,今年50多岁,依靠地域优势,在十多年前他就开始种植牡丹。用他的话说,种植牡丹是“懒汉”庄稼,因为种到地里,可以三五年不用管它,到时候挖出丹皮就可以卖钱。他不用算都明白,种牡丹比种粮食划算得多。然而,近年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原本准备今年不再种地的他,看着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开始大面积种植牡丹,今年他又坚持种植了一亩多地。按照他的估计,一亩地的牡丹,三五年时间可以挖丹皮1000多斤,卖近2万元,每年可以产500斤籽,收入近3000元。
  像何长命一样,如今,村民们对牡丹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牡丹种植也已成为附近村民的致富路。据悉,仅夜村镇目前已经种植牡丹苗1200多万株,种植面积达11000多亩。据该镇干部苏宝良介绍,夜村镇计划到2017年,将初步建成全市油用牡丹良种基地1.5万亩和油用牡丹精深加工厂1个,年加工产值1.2亿元以上,以期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山村盛开富贵花
  同样,商州区沙河子镇王山底村,也是牡丹的世界。川道农田、台塬坡面,到处都是盛开的牡丹。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当地群众就把种植牡丹当做家庭传统的经济增收项目,全村种植3000多亩,主要以取丹皮药用为主。
  村民党高堂种了2亩“凤丹”牡丹。2013年,当得知花籽也能榨油卖钱时,他便开始采收,收入了近2000元。“我的牡丹栽在山坡上,还没到盛产期,要是立地条件好、进入盛产期的话,收入可不止这些。”党高堂说。
  “凤丹”“紫斑牡丹”是油用牡丹的两个主要品种,也可药用。据悉,盛产期每亩牡丹籽产量少说也有250公斤,按目前市场价每公斤20元计算,每亩可收入5000元左右。即使倒茬或腾地不再收籽,每亩还可取丹皮500公斤,价值1万多元。
  自2013年以来,市上对牡丹产业进行重点规划,依托重点区域和城周绿化,先后在商州、丹凤、商南、山阳、镇安等县区新建油用牡丹试点示范基地10余处4000余亩,全市栽种牡丹面积达到3万亩。并计划用5年—7年的时间,使商洛市油用牡丹产业基地规模达50万亩,产业产值达12亿元,使其成为全市继核桃、板栗后的又一大增加群众收入的新兴特色林业优势产业。
  牡丹发展“钱”景广阔
  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我市一直是全国牡丹的原产地和最佳适生区之一,牡丹种植有2000多年的历史,采集入药一直是农民坚持种植牡丹最朴实的想法。
  《本草纲目》等多部药典记载,牡丹花有调经活血功效,可减轻生理期疼痛。牡丹花还是养颜圣品,饮牡丹花茶之人,气血充沛,容颜红润,精神饱满。近年来,随着牡丹的食用、油用和保健功能被发现,牡丹被国家林业局列为重点木本粮油树种,被原国家卫生部确定为新资源食品。据了解,油用牡丹籽含油率一般在22%以上,有的达27%,其中有重要健体益智营养成分的主要不饱和脂肪酸——阿尔法亚麻酸含量在42%以上,是橄榄油含量的140倍,居常见木本食用油榜首,营养价值与其他油类已“不可同日而语”,有“植物脑黄金”之称。另外,油用牡丹花瓣、花蕊、饼粕、根皮等综合利用率也非常高,可谓全身是宝。
  商洛将牡丹作为山区群众经济增收的主要项目进行产业化开发,对实现农民增收、行业增效、商洛增美都有重要意义,市场前景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