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5年05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以科技创新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访市科技局局长张银强
文章字数:2630
  科技创新在整个循环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根本性的推动作用。我市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工作开展以来,市科技部门坚持低碳、节能、环保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科技职能,主动作为,全力推进以科技为支撑、延长深化产业链为模式的循环经济发展,通过项目支撑、引领,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构建等,为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发挥了积极作用。
  记者:一个城市发展后劲足不足,关键在于能不能发挥比较优势。我市在科技方面具有哪些比较优势?我市科技资源服务平台建设进展如何?
  张银强:我们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00多家,省级重点企业10余家,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型企业27家,省级科技研发中心5家。与西安交大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西北有色研究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院校技术团队结盟,形成了商洛特色的产学研平台。陕西省循环经济研究院商洛分院、商洛市材料科学工程研究院先后成立,基本建成了钼、钒、氟、锌、新能源和新型建材等七个研发中心。增设了电子商务物联网研中心,全省首个分布式光伏发电管理服务平台(商洛示范平台)正在建设,组建了陕西省黄姜皂素工程研究中心。同时,还成立了中国尾矿技术商洛研发中心,陕西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启动了循环经济和尾矿利用技术研发和咨询服务工作。
  去年,商洛学院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省科技厅验收;山阳、丹凤两县被列为陕西省创新型试点县;柞水县“秦岭南麓特色农业科技园区”被命名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成柞水五味子、镇安白芨、商州天丹一号(丹参)3个省级药用植物示范基地,山阳县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被省科技厅确定为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山阳中心,成为我省首个县级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与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实现业务对接,为完善县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探索县域科技资源共享新模式奠定了基础。全年培育循环发展科技成果6项,获省科技成果奖2项。
  记者:无论是节能减排还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突破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我市对循环经济有明显贡献的科技项目有哪些?
  张银强:2014年,全市科技工作尤其是几个重要的省考指标超任务数40%以上,同时,我市共申报中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8个,立项51项,争取资金2089万元;全市承担的35个省级重大创新项目,顺利通过省科技厅验收。盘龙、必康、丰源、天之润、大圣王、金川封幸等六家企业被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我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增速和数量的新突破。陕西五洲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商洛市钒产业关键技术及循环经济产业化研究”项目,实施以来,节约了采矿成本,延长了矿山使用年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商洛材料院承担的“商洛市典型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示范”项目,在钼矿废渣制备绿色环保新型建筑材料、钼精矿焙烧烟尘中铼的回收、铅锌冶炼含锢、砷烟尘等方面实现了技术突破。金川封幸化工有限公司承担的“黄姜皂素清洁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实现了污染零排放的技术突破。《利用铅锌尾矿渣生产低碳优质硅酸盐水泥热料》《新型无铅环保助焊剂》《年产200万平方米人造石英板材》《综合利用尾矿年产5500万元新型节能烧结砖》《农林废弃资源循环利用栽培食用菌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被省科技厅立项批准,争取资金300万元。“钾长石综合利用产业创新链”项目被省科技厅列为2015年地方重大专项予以重点扶持。
  记者: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依赖于科技的进步,循环经济也不例外。与同类地市相比,我市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品偏少,规模不大,比重偏低。您认为我市科技创新的突破口在哪里?
  张银强:在新形势、新常态下科技创新是破解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和产业技术水平低等经济重大瓶颈的必然战略选择,是破解提升竞争力难题的重大部署。科技工作肩负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大的使命。从我市当前发展市情来看,要着力在提升循环发展质量效益,发挥对经济社会主导支撑作用上下功夫。采用各种鼓励和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建立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设立创新基金,重点扶持钒、钼、铁、金等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关键工艺技术攻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引导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制定,鼓励科技人员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具体地说,应当围绕我市确定发展的重点产业积极开发新技术,要根据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设计可持续利用的生产工艺及其组装模式,经试点后逐步推广,努力做到资源消耗低、生产污染少、废物排放少,此外,全面落实以激励和资助为主的知识产权工作政策措施,推进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积极引导、扶持、推动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做大做强,加大专利成果转化力度,鼓励科研机构通过与企业紧密结合,开展科研攻关,掌握核心技术,进而制定出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增加企业的绝对竞争优势。
  记者:按照《循环城市试点城市实施方案》总体要求,今年,对节约资源、环境保护、产业链接等循环经济共性和关键技术的研发,被列入全市科技创新工作重点。市科技局作为这一方面工作的执行责任部门,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让科技资源更好的配置到所需要的领域?
  张银强:把循环经济发展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纳入商洛科技发展总体规划,全市的科技工作者立足一线实战,强化科技应用,展开了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园区基地创新发展、创新型县区建设等四大工程,目前已全面展开,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第一大工程是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产业链的重点环节、薄弱环节、延伸环节建设创新链。特别是在做大做强现代材料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生态农业创新驱动示范基地三个方面下功夫,重点抓好农林产品及副产品综合循环利用及深加工科技研发,农林牧渔新品种培育、引进、推广和技术研发,葡萄、蚕桑高新技术应用推广及研发和畜禽生态养殖技术攻关和畜禽产品深加工科技研发工作。第二大工程是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将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聚集创新要素、加快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企业进入产业链中高端,形成一批创新驱动发展的企业群体。第三大工程是园区基地创新发展。以工业园区、科技园区、产业基地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将建设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创新服务平台,加快科技园区创新发展,增强循环经济技术创新能力。第四大工程是创新型县区建设,打造生物资源开发、绿色食品、有色金属与非金属材料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建设特色科技产业基地,打造品牌上档次、产品上层次、产业上规模、地方特色鲜明的小企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