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5年05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坐耙犁
赵宏
文章字数:938
用耙犁耙地

  小的时候,农忙时节,生产队要组织群众犁地。当年,牛是主要的生产工具,先用铧犁把收割庄稼后的地进行初犁,初犁后的地土块较大,需要再用耙犁把大的土块打碎成小的土块,然后再撒种子,再一次用耙犁把地耙一次,种地才能成活。于是乎“坐耙犁”也就成为小孩们最爱的活动。耙犁大约1.5米长,60公分宽,用宽的木条卯套而成,形成“井”字型,在打上竖的木栗制成。耙犁一面是平的,可以放配重,加大重力,将土块压碎,一面有“钉”字犁耙,用来打碎土块,这就是耙犁。牛在前面拉着耙犁,大人在后面赶着牛,牵引着缰绳,控制着牛的方向和停顿,小孩是用来做耙犁配重的。牛拉耙犁向前滑行,人坐在耙犁上,土块在屁股底下变成碎沫,看着大地在屁股下向后滑行,看着田野在眼前晃动,看着人们在地里劳作,田地在视野里变成圆形,坐耙犁变得十分有趣。
  不是每个小孩都能幸运地坐耙犁,因为犁地是个技术活。坐耙犁稍不小心就有可能把腿划伤,或者从耙犁上掉下来。能够坐耙犁的小孩大多数大人都是犁地的高手,能够保护小孩的安全。当然,小孩也因大人的劳作才能享受农作的快乐。我小时候能够坐耙犁是因为爷爷是生产队里的犁地高手。不仅我能坐耙犁,我三叔四叔的儿子都坐过耙犁。爷爷早年曾经下云阳府学经商,中年事业有成,成为龙驹寨名噪一时的油坊商人。到生产队爷爷种地也是把好手。犁地、耙地、撒种,他样样在行。农忙时节,早上的朝阳还没升起,爷爷就背着耙犁,牵引着牛走向地头。晚上,夕阳西下,爷爷才拉着牛回生产队。记得最后一次坐耙犁是1980年,那时我已经上小学,农村包产到户已经在龙驹寨实行。后来实现了机耕,犁地、耙地不在用牛,用拖拉机,打地也有了悬耕机。牛犁地也成为历史,坐耙犁也成为我幼年最美好的记忆。
  回想起来,对于我而言,坐耙犁不仅是一种乐趣,而且它是我早年参加农事活动的一部分。它使我知道了怎样种庄稼,使我目睹了人们农做活动的过程,早早地知道了生活的不易。如今生产队已经没有了土地,村民已经成为社区居民,农业税也已经停征,中国社会快速进入工业化阶段。在城区,再想从事农业活动已成为遥不可及。我的孩子知道的种庄稼只是从书本上看来,他们根本就没有体验从事劳作乐趣的机会,这也是社会变迁带给人类的缺憾。
  坐耙犁,一场遥不可及的梦;坐耙犁,我认识农作活动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