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箱木匠
文章字数:1218
王谋头采用传统手艺做风箱
王谋头做的风箱
三代风箱高手
在洛南县灵口镇五家沟村有一名做风箱的木匠王谋头,今年62岁,看似身体有点单薄,染过的头发稍是黑的,根却是白的。他以三代人做风箱手艺高而闻名于洛南东乡。
风箱,当地人叫风汉,顾名思义发出的风像壮汉一样有力。过去谁家有个好风箱,这家做饭婆娘就不受柴火呕烟熏得泪流满面。生活困难时期大多农户一没有材料,二没有钱,很多家用一个像老汉出气一样的瞎瞎风箱烧着没有劲。土地到户后农民的生活好转了,王师傅做的风箱与一台黑白电视机一样是一家人的好东西。
据王师傅讲述,他爷在清末先跟一个山西来的上门女婿学做风箱,后来他父亲又继承了这门手艺。1972年他初中毕业回到家里就跟父亲学做风箱,兄弟7个就他继承了父业。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是他做风箱最辉煌的黄金时期,一年能做五六百个,河南灵宝、卢氏等周边相邻的地方,一个村庄一做就是几十天。他曾给华阴农场大灶做过,给机关食堂做过,40多年累计能做5000多个风箱。讲到这里我看王师傅眉飞色舞,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之中。
最绝是声音悦耳
王师傅说风箱看似简单,却是个十分复杂的技术活,对材料、标准要求非常严格。他在40多年创新中形成了标准风箱的尺寸。长2.4尺、宽9寸、高1.4尺。按照灶口大小放大或缩小尺寸,如打铁的风箱尺寸大些,烧醪糟的风箱尺寸小点。材料一般用4公分厚的干桐木板,风箱杆子用枣木、苹果木、椿木比较好,硬度大不变形。鸡毛装的风板拉着轻、风力大、不易磨透风箱帮。风箱内壁和风箱杆上打的蜡最好用蜂蜡,虫不蛀、鼠不咬、不受潮、越用越光。麻丝装的风板拉着重,肯穿透风箱帮。最绝的是安装风嘴子内的小舌,安装时不让妇女和外人看。小舌材料楸木最好,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人在门外几十米都能听见。拉风箱做饭的人,一顿饭做好后能把一切破烦事忘得一干二净。
一个风箱关键工序有八道,3个工日才能做好,是个焉慢细活,一道工序不到位就会影响风力效果。整个安装时不用一苗钉子,全部用瓷实木材削成楔子,蘸上牛皮熬的胶,用手工钻子打眼,再把木楔夯进,一个风箱需要120多个木楔子。这样安装成的风箱四周不脱裂、不渗水、不受潮、坚固耐用。风箱做成后,王师傅指导主人先敬灶火爷,在案上供奉果盘,燃3柱香磕3个头,祈求灶火爷从此与风箱密切配合,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
独门手艺传儿子
王师傅说:“我过去依靠做风箱供了两个大学生,可眼下农户有了沼气、吸风灶或者使用家用电器,需要风箱的人越来越少,一年到头做不了几个,年轻人不愿意学都外出打工。但我欣慰的是小儿子学会了,总不能让我祖上三代人的手艺到我这里失传了,使我成了最后一个做风箱的人。”
我们在王师傅家里住了3天,一眼都没有放过他做风箱的全过程。令人深思的是,今天有多少农耕文明的记忆离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了,多少乡村记忆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再也不会看到纺线织布、打铁、凿磨子、做瓦做盆、合牛皮绳、钉盘子钉碗等等这些绝活。记录今天是为了不忘昨天,但愿更多的人能留心记忆乡村的文明吧。
王谋头做的风箱
三代风箱高手
在洛南县灵口镇五家沟村有一名做风箱的木匠王谋头,今年62岁,看似身体有点单薄,染过的头发稍是黑的,根却是白的。他以三代人做风箱手艺高而闻名于洛南东乡。
风箱,当地人叫风汉,顾名思义发出的风像壮汉一样有力。过去谁家有个好风箱,这家做饭婆娘就不受柴火呕烟熏得泪流满面。生活困难时期大多农户一没有材料,二没有钱,很多家用一个像老汉出气一样的瞎瞎风箱烧着没有劲。土地到户后农民的生活好转了,王师傅做的风箱与一台黑白电视机一样是一家人的好东西。
据王师傅讲述,他爷在清末先跟一个山西来的上门女婿学做风箱,后来他父亲又继承了这门手艺。1972年他初中毕业回到家里就跟父亲学做风箱,兄弟7个就他继承了父业。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是他做风箱最辉煌的黄金时期,一年能做五六百个,河南灵宝、卢氏等周边相邻的地方,一个村庄一做就是几十天。他曾给华阴农场大灶做过,给机关食堂做过,40多年累计能做5000多个风箱。讲到这里我看王师傅眉飞色舞,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之中。
最绝是声音悦耳
王师傅说风箱看似简单,却是个十分复杂的技术活,对材料、标准要求非常严格。他在40多年创新中形成了标准风箱的尺寸。长2.4尺、宽9寸、高1.4尺。按照灶口大小放大或缩小尺寸,如打铁的风箱尺寸大些,烧醪糟的风箱尺寸小点。材料一般用4公分厚的干桐木板,风箱杆子用枣木、苹果木、椿木比较好,硬度大不变形。鸡毛装的风板拉着轻、风力大、不易磨透风箱帮。风箱内壁和风箱杆上打的蜡最好用蜂蜡,虫不蛀、鼠不咬、不受潮、越用越光。麻丝装的风板拉着重,肯穿透风箱帮。最绝的是安装风嘴子内的小舌,安装时不让妇女和外人看。小舌材料楸木最好,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人在门外几十米都能听见。拉风箱做饭的人,一顿饭做好后能把一切破烦事忘得一干二净。
一个风箱关键工序有八道,3个工日才能做好,是个焉慢细活,一道工序不到位就会影响风力效果。整个安装时不用一苗钉子,全部用瓷实木材削成楔子,蘸上牛皮熬的胶,用手工钻子打眼,再把木楔夯进,一个风箱需要120多个木楔子。这样安装成的风箱四周不脱裂、不渗水、不受潮、坚固耐用。风箱做成后,王师傅指导主人先敬灶火爷,在案上供奉果盘,燃3柱香磕3个头,祈求灶火爷从此与风箱密切配合,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
独门手艺传儿子
王师傅说:“我过去依靠做风箱供了两个大学生,可眼下农户有了沼气、吸风灶或者使用家用电器,需要风箱的人越来越少,一年到头做不了几个,年轻人不愿意学都外出打工。但我欣慰的是小儿子学会了,总不能让我祖上三代人的手艺到我这里失传了,使我成了最后一个做风箱的人。”
我们在王师傅家里住了3天,一眼都没有放过他做风箱的全过程。令人深思的是,今天有多少农耕文明的记忆离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了,多少乡村记忆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再也不会看到纺线织布、打铁、凿磨子、做瓦做盆、合牛皮绳、钉盘子钉碗等等这些绝活。记录今天是为了不忘昨天,但愿更多的人能留心记忆乡村的文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