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5年05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牛耳川养牛
文/图 记者 王涛 李亮 通讯员 李顺达
文章字数:1196
位于牛耳川大山深处的生态养牛场
养殖场收购玉米秆,进行再加工后作为牛的饲料。

  旭日东升,在绿意盎然的山阳县户垣镇牛耳川村刘家台组的一条山沟里,一排排标准牛厩点缀在山沟的平地间,到处都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牛耳川,正如它的名字一样,由于地处偏僻,养牛是这里发展经济的一个传统项目,但是大多数家庭历来只养一两头,作为耕地之用。左自意就出生在这里,由于头脑灵活,能吃苦,当过民兵连长、村干部。瞅准改革开放的好时机,左自意先是买了一台手扶拖拉机,干起了收购粮食生意。三年之后,他又跑到镇安县城搞起了汽车修理店。几年后,又回到山阳成立了水电工程队。
  就在左自意工程队成立不久,他带着一帮乡亲赶赴河南承包了一些工程,这也使他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左自意回家养牛了!”2014年5月份,这条新闻在牛耳川传开了。
  炎炎夏日,记者在刘家台山沟里看到一排排标准的牛厩,20多个工人忙碌不停,一头头硕壮的黄牛在牛厩里或站或卧,到处都充满着现代而又古朴的气息。据了解,养殖场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建设35个标准化牛栏和1个有机肥加工厂,成立了10家牛羊专业合作社。
  村里20多个闲散劳动力、20多户家庭在左自意的带领下有了事干,有了钱挣。“在门口一个月能挣近3000多元钱,这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今年61岁的村民邓大高说起自己的工作,多少有些得意。邓大高原本和老伴在西安做汽车配件批发生意,由于年龄大了,儿女都在外面,他和老伴只能回到农村看门。让他没想到了是,自从养殖场开建以来,左自意请他当养殖场厂长。
  工人吴文华是镇安人,他原本和妻子在内蒙打工,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了养殖场喂牛,一个月3000多元工资,管吃管住,活还不累,他觉得这次算是找到了好去处。前两个月他又把妻子拉来和他一起干,妻子接他的班喂牛,他则负责打杂,两口子一个月挣6000多元。
  “自从养殖场开建以来,村里的闲散劳动力不仅有了出路,而且一些农户也都愿意加入进来,目前我们发展养牛户20多户,每户平均养牛10多头。”邓大高向记者介绍,为了给村民带来更多实惠,厂里决定面对村里一些有林地、想养牛但是又没钱投资的散户,由公司给他们提供牛犊,企业按照每斤5元钱回收,这样既给村民谋了一条挣钱的门道,也降低了自己的饲养成本,可谓是一举两得。武王沟村民王怀华今年就养了12头牛,由于门前屋后都有山坡,每天他把牛往山上一放就回家干活,到了时间点上山把牛赶回来,就这样一年轻轻松松挣3万元。
  “相比起养猪,养牛周期长,见效慢,但是稳当。养牛不能光凭热情,还要懂技术。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市场行情,摸到市场的门道了,自然就会赚得多。”左自意坚信,未来,养牛会给他带来一片新的天地。左自意建了两个巨大的青贮饲料池,可储存2000多吨玉米秸秆。每年秋收时节,左自意以每斤2毛钱的价格收购玉米秸秆,粉碎后青贮,这些青贮饲料够他的牛吃一年。这不仅降低了成本,还解决了当地群众焚烧秸秆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农户还将废旧秸秆转化为了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