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取蛙声一片
文章字数:839
童年的记忆,随着岁月的老去大都烟飞灰灭,惟蛙声的记忆刻在脑海,挥之不去。
初夏时分,乡村碧野蓝天,绿树弄影。最是那池塘里的青蛙“咯咯哇哇”,给寂静的乡村凭添了些许生气。乡谚云:“蛤蟆打哇哇,四十五天吃骨抓(烧饼)”。那意思是说荒春就要过去,再有一个来月就能吃上用新麦面烙的馍馍了。可乡民在这青黄不接的节骨眼上,往往是吃了上顿无下顿,连一天也熬不下去呵!孩童们却不管大人的死活,常常吆五喝六去了村前池塘或小溪,借着寻野菜、打猪草的机会逮青蛙玩儿。他们将逮来的青蛙就地活剥了皮,捡来柴火棒儿点燃,在野地里烧烤蛙肉吃。少小无知,不知青蛙为益虫,只图一时的快活,贪婪的享受舌尖上的美味,填充暂时的辘辘饥肠,现在回想起来才知犯下了残杀益虫的大错,真真的罪过啊!
盛夏,水田里的秧苗碧绿挺拔,已长得齐腰深了。那是大集体年代,勤劳的父辈们冒着酷署忍受着锋利的秧叶儿刺划手臂的痛苦,赤脚露膀去秧田除草、捉网虫,耳畔时闻青蛙“呱呱”。然而,当人们刚踏入秧田,惊得身旁的蛙们唏里哗啦“蹦”之夭夭,扑扑嗵嗵跳到田边的堰渠里逍遥自在去了。待农人收工归去,蛙们又重新回到秧田里,躲在秧苗深处静静地蹲守,眼睛睁的铜铃大,伺机寻找害虫吃。青蛙是保护秧苗的卫士,除虫高手,要不人们咋给她起了个“田鸡”的美名呢!
秋日,是收获的季节。金黄色的稻谷随瑟瑟秋风摇摆起伏,一浪叠一浪,蔚为壮观。稻香阵阵,醉人心扉。稻田里此起彼伏的蛙声,敢情是在庆贺这丰收的年景么!难怪宋人辛弃疾在一首词里诵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蛙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久居城市,多少年不回故乡。耳畔难闻蛙鸣声。
如今,故乡巨变,村前池塘已毁,那一弯家乡父老世代耕耘、年年硕丰的百亩稻田早被南方迁来的一家大工厂挤占,盖起了一排排白色的生产厂房。昔日那田园诗般的蛙鸣已被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声替代。倘回故乡,我恐怕是再也寻找不到往昔那宁静而亲切的状若音乐的蛙声了。
蓦然回首,幻觉中我似乎瞧见故居的白发老母在厨房里燃起的那缕炊烟依旧在屋顶摇摇曳曳……
初夏时分,乡村碧野蓝天,绿树弄影。最是那池塘里的青蛙“咯咯哇哇”,给寂静的乡村凭添了些许生气。乡谚云:“蛤蟆打哇哇,四十五天吃骨抓(烧饼)”。那意思是说荒春就要过去,再有一个来月就能吃上用新麦面烙的馍馍了。可乡民在这青黄不接的节骨眼上,往往是吃了上顿无下顿,连一天也熬不下去呵!孩童们却不管大人的死活,常常吆五喝六去了村前池塘或小溪,借着寻野菜、打猪草的机会逮青蛙玩儿。他们将逮来的青蛙就地活剥了皮,捡来柴火棒儿点燃,在野地里烧烤蛙肉吃。少小无知,不知青蛙为益虫,只图一时的快活,贪婪的享受舌尖上的美味,填充暂时的辘辘饥肠,现在回想起来才知犯下了残杀益虫的大错,真真的罪过啊!
盛夏,水田里的秧苗碧绿挺拔,已长得齐腰深了。那是大集体年代,勤劳的父辈们冒着酷署忍受着锋利的秧叶儿刺划手臂的痛苦,赤脚露膀去秧田除草、捉网虫,耳畔时闻青蛙“呱呱”。然而,当人们刚踏入秧田,惊得身旁的蛙们唏里哗啦“蹦”之夭夭,扑扑嗵嗵跳到田边的堰渠里逍遥自在去了。待农人收工归去,蛙们又重新回到秧田里,躲在秧苗深处静静地蹲守,眼睛睁的铜铃大,伺机寻找害虫吃。青蛙是保护秧苗的卫士,除虫高手,要不人们咋给她起了个“田鸡”的美名呢!
秋日,是收获的季节。金黄色的稻谷随瑟瑟秋风摇摆起伏,一浪叠一浪,蔚为壮观。稻香阵阵,醉人心扉。稻田里此起彼伏的蛙声,敢情是在庆贺这丰收的年景么!难怪宋人辛弃疾在一首词里诵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蛙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久居城市,多少年不回故乡。耳畔难闻蛙鸣声。
如今,故乡巨变,村前池塘已毁,那一弯家乡父老世代耕耘、年年硕丰的百亩稻田早被南方迁来的一家大工厂挤占,盖起了一排排白色的生产厂房。昔日那田园诗般的蛙鸣已被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声替代。倘回故乡,我恐怕是再也寻找不到往昔那宁静而亲切的状若音乐的蛙声了。
蓦然回首,幻觉中我似乎瞧见故居的白发老母在厨房里燃起的那缕炊烟依旧在屋顶摇摇曳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