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5年06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秦岭山里麦子黄
文章字数:1215

  “还没打电话,你们就上门了,电力上的服务真是嫽太(非常好的意思)。”6月10日上午,商州区杨斜镇峪明村的赵书文看着来帮他检修打麦机的杨斜供电所职工任康朝、武建康、赵文志三人高兴地说。
  赵书文说,这几天,麦子慢慢进入了成熟期,他家也割了一些在院子里晾晒着,由于打麦机有些短路,他才准备给供电所打电话请求帮忙维修,所里的职工就上门走访用电情况了。供电所员工武建康等人帮助赵书文把打麦机抬出室外,进行检查、调试,发现是机子里的一处电线被老鼠咬坏了,他很快对破损的电线进行了修复。
  武建康介绍说,由于秦岭山里的地大都在山梁里,每年麦子成熟时,不能够大面积机械化收割,群众都是自己镰刀收割,收回来后再用打麦机加工、脱粒。为了保障群众抢收夏粮,商丹客户服务分中心组织基层16个供电所成立了“三夏”保电宣传服务队,走进农家,深入田间地头、麦收一线,及时了解群众用电需求,给群众宣讲安全用电常识,解决用电问题。他们还为群众义务检修线路,调试脱麦机,确保群众颗粒归仓,“三夏”用电无忧。
  看着又呼呼运转起来的打麦机,赵书文高兴地咧着嘴连声说:“嫽太、嫽太。”今年43岁的赵书文是村医,两个孩子都上了大学,他和爱人在家里开诊所,同时还种了一亩多地,平常种些小麦、玉米等。赵书文说:“我十三四岁的时候就跟着家里人一起干活,种庄稼,每年收割小麦的时候最麻烦。那时候每年收割回的麦子得用连枷打,要么用牛套碌碡碾,费事费力气。而且村子里只有两个打谷道场,为了早一刻把小麦抢收回来,大家昼夜轮换作业。就这样,每年还有不少人家的麦子不能及时脱粒,出了芽,成了不能吃的废品。一年辛勤劳作到头,麦子却发芽,群众心疼不已,欲哭无泪。”
  后来村子里有了一台柴油机带动的打麦机,这打麦机又笨又重,需要七八个人抬。为了能早日打出新麦,群众排队蹲守,争抢打麦机。然而这柴油机打麦机经常容易坏,柴油又不好买,还是不方便。
  再后来村子里通了电,有几户买了电动打麦机,但是村子里的电压不稳,最多只能带动两台打麦机同时用。虽然方便了不少,但是还是得要排队。再后来,电力部门给村子里增加了三个布点,并进行了农网升级改造。群众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借着国家农机惠农下乡补贴的好政策,几乎每家都买了打麦机,随时把收割回来的麦子都可以打出来。“以前麦子收割季节需要全家老少上阵苦干半个月,现如今,麦子随割随打,从前一家人干的活现在一两个人就能干。电力升级真是方便了咱老百姓。”赵书文高兴地说。
  杨斜镇峪明村的赵科喜老人正和老伴在地里割麦子,大片的麦子麦浪滚滚,丰收在望。看到武建康等人来询问他的用电需求,并宣传安全用电知识。63岁的老人高兴地说:“服务到位得很,今年又是丰收年。你们老宣传安全用电,家里也有宣传画,我都记着呢。”赵科喜老人说:“他4个儿女都在外打工,只留下他和老伴在家收麦就够了。”“现在电力保障到位,服务又好,以前收麦是龙口夺粮,现在有了电力的大力扶持,咱年年都是丰收年。”赵科喜高兴地说。(王世华 赵少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