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帮谁去割麦
文章字数:1330
祖上留的几间老屋这回终于要拆了,挂在土墙角那把割麦的镰床子,也叫麦镰子,被我从废墟中拣出来,掂在手上,勾起无尽思绪和无法明状的情怀。这时一声清脆悦耳的布谷鸟鸣叫传来,我犹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马上要收麦了,何不用它帮谁割麦去,也许能释怀些。
我再次攥紧了镰床把儿。长期不用,厚厚的灰尘使它失去了原本的枣红色,而得灰尘满面,仅管如此,我还是感觉出了爷爷或父亲曾经在这上边留下的体温。我再次松开手,掸去灰尘,仔细端祥,隐隐看到镰床把儿手握的地方有浅浅的手握印。这手握印绝不是木匠的斧工,而是从祖辈的祖辈以来,秋播夏收、岁月之歌的汗水和勤劳的印记。
家乡的泥峪店子,历来就是出麦客的地方,每到这个季节,穿着破棉袄,背几双草鞋,腰间带子上别着镰床子,成群结队的泥峪店子沿门前出秦岭去山外的路,走流峪,出峪口,涌向从蓝田塬就开始替人割麦,一把镰床走天下,凭一身力气和手艺,在这个季节纵横驰骋八百里秦川。我打自小就听爷爷说过诸如白鹿原、金山岭、后指头镇等地名。我的祖上家道殷实,有几亩薄田,也种麦子,爷爷不能远行当麦客,近一些,家里麦子熟了往回赶便当些。地少或劳力多的人就一站到周至、户县,一路往西割去,直割到长武、彬县,快出省了才返回,这时泥峪店的包谷苗都老高了。他们喜喜的数着当麦客赚到的麻钱、铜板,到后来的纸币。基本可以维持多半年的家用开销。那时不通大路,麦客凭步行。南通湖广、北上陕甘的官道尘土飞扬。商人快马一是给邮差让路,二是给麦客让路,到了抗战时才有长坪公路,麦客出山方便了许多,再后来有了班车,麦客为省钱还是步行。泥峪店人过上好日子有钱坐车了,麦客却失业,失行道,断了一种念想。都怪有了收割机。
父亲说爷爷一天能割三亩麦子,就是凭的这个镰床子,红枣木,弯翘大,把儿长,用起来趁手。爷爷走了镰床子在。父亲用它从少年时就当麦客,一年又一年。我舅舅是关中人,就是父亲当麦客的故事,他学了爷爷的手艺,但没有爷爷滑稽。那一年在白鹿原,日当正午,爷爷背着镰床子找活儿,渴极讨水喝,几个村子没讨到。要知道那时白鹿原上的水比油贵,久旱无雨,麦子不够本钱,白鹿原人宁肯给馍馍,也不给一口水。为讨一口水,他指马驹为狗,一老妇人觉得他怪可怜见的,给了半碗水,才有了活命。
老屋被拆,突生一种凄凉,没家了。歪脖儿槐树下堆着没有用的家什,我把镰床子扔在家什中用一块小案板盖着。
过了芒种,夏至将至,泥峪店的麦子该熟了,我心里掂记着镰床子,更想重温和体验割麦子的喜悦。比如镰床子下去一阵嚓嚓声,左手就有大把大把麦子,那麦穗儿、麦芒抚挲着脸,痒痒的,有一股儿麦子的清香,偶儿一只正蹲在麦丛中咀嚼麦子的野兔被惊跑,运气好麦草中可能还有一窝鹌鹑蛋。
我电话乡邻、幼时的伙伴,让我回去给你们割一晌麦子。电话中有讽刺的、有挖苦的,说我那一根神经断电了。泥峪店那有麦子让我帮着割的。我说我是回去过的,没有留神。又说给我一次机会吧,后塬地、坡地只要有麦都行。有一个堂兄竟说我小瞧他,难道他只能种麦子?沮丧中,恍然大悟,我眼见的一片绿是庄稼地里栽的树,有人赔钱哩。曾见的灿黄是坡原地的荒草。只有那坡坝、地坎上的金银花此时正在盛开。关于麦客的历史翻过去,镰床子命运随之终结,多少年后,农耕文明博物馆也许还有它的身影。
我再次攥紧了镰床把儿。长期不用,厚厚的灰尘使它失去了原本的枣红色,而得灰尘满面,仅管如此,我还是感觉出了爷爷或父亲曾经在这上边留下的体温。我再次松开手,掸去灰尘,仔细端祥,隐隐看到镰床把儿手握的地方有浅浅的手握印。这手握印绝不是木匠的斧工,而是从祖辈的祖辈以来,秋播夏收、岁月之歌的汗水和勤劳的印记。
家乡的泥峪店子,历来就是出麦客的地方,每到这个季节,穿着破棉袄,背几双草鞋,腰间带子上别着镰床子,成群结队的泥峪店子沿门前出秦岭去山外的路,走流峪,出峪口,涌向从蓝田塬就开始替人割麦,一把镰床走天下,凭一身力气和手艺,在这个季节纵横驰骋八百里秦川。我打自小就听爷爷说过诸如白鹿原、金山岭、后指头镇等地名。我的祖上家道殷实,有几亩薄田,也种麦子,爷爷不能远行当麦客,近一些,家里麦子熟了往回赶便当些。地少或劳力多的人就一站到周至、户县,一路往西割去,直割到长武、彬县,快出省了才返回,这时泥峪店的包谷苗都老高了。他们喜喜的数着当麦客赚到的麻钱、铜板,到后来的纸币。基本可以维持多半年的家用开销。那时不通大路,麦客凭步行。南通湖广、北上陕甘的官道尘土飞扬。商人快马一是给邮差让路,二是给麦客让路,到了抗战时才有长坪公路,麦客出山方便了许多,再后来有了班车,麦客为省钱还是步行。泥峪店人过上好日子有钱坐车了,麦客却失业,失行道,断了一种念想。都怪有了收割机。
父亲说爷爷一天能割三亩麦子,就是凭的这个镰床子,红枣木,弯翘大,把儿长,用起来趁手。爷爷走了镰床子在。父亲用它从少年时就当麦客,一年又一年。我舅舅是关中人,就是父亲当麦客的故事,他学了爷爷的手艺,但没有爷爷滑稽。那一年在白鹿原,日当正午,爷爷背着镰床子找活儿,渴极讨水喝,几个村子没讨到。要知道那时白鹿原上的水比油贵,久旱无雨,麦子不够本钱,白鹿原人宁肯给馍馍,也不给一口水。为讨一口水,他指马驹为狗,一老妇人觉得他怪可怜见的,给了半碗水,才有了活命。
老屋被拆,突生一种凄凉,没家了。歪脖儿槐树下堆着没有用的家什,我把镰床子扔在家什中用一块小案板盖着。
过了芒种,夏至将至,泥峪店的麦子该熟了,我心里掂记着镰床子,更想重温和体验割麦子的喜悦。比如镰床子下去一阵嚓嚓声,左手就有大把大把麦子,那麦穗儿、麦芒抚挲着脸,痒痒的,有一股儿麦子的清香,偶儿一只正蹲在麦丛中咀嚼麦子的野兔被惊跑,运气好麦草中可能还有一窝鹌鹑蛋。
我电话乡邻、幼时的伙伴,让我回去给你们割一晌麦子。电话中有讽刺的、有挖苦的,说我那一根神经断电了。泥峪店那有麦子让我帮着割的。我说我是回去过的,没有留神。又说给我一次机会吧,后塬地、坡地只要有麦都行。有一个堂兄竟说我小瞧他,难道他只能种麦子?沮丧中,恍然大悟,我眼见的一片绿是庄稼地里栽的树,有人赔钱哩。曾见的灿黄是坡原地的荒草。只有那坡坝、地坎上的金银花此时正在盛开。关于麦客的历史翻过去,镰床子命运随之终结,多少年后,农耕文明博物馆也许还有它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