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光
文章字数:2031
喜欢读书应该是从我的少年时开始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产队常搞政治运动,闹得人心惶惶。队里的劳动很紧张,父母们每天都披星戴月地劳作,但日子过得仍然很贫穷。那时的我只有十几岁,初中没毕业就回到生产队劳动。每天跟父母上山干活,晚上收工回来没有什么事可做,总想找本书读读,又找不到什么书,就索然无味地摸出自己读过的课本反复地翻看。当时多么渴望能有自己喜欢的一本书读读啊!后来一个邻居的儿子把自己藏的几本小人书《三打祝家庄》和《武松打虎》连环画偷偷地借给我。我觉得这些小人书真好,看得爱不释手,每天在昏黄的灯光下一页一页地翻。现在想起来那时的小人书比起今天的电视剧要耐看得多了。冬天的一天,我从自家土楼上堆的杂物中翻出一本线装书,一看是本《水浒传》,就拿下楼悄悄地读。当时不知哪来的那么大心劲,常边吃饭边看,或睡在被窝里也要借着微弱的手电光亮看。母亲骂我是“书迷”,父亲却板着铁青的脸说:“注意点,不要让外人知道了。”我不懂父亲的话,只是应付地点点头。
谁知后来这本书给家里惹了祸。那年的大年夜,吃过年夜饭已是深夜了,家里人都睡了,只有我一个人在火坑边看书。这时大队贫协主席推开门进来了。此人实际上就是路遥《平凡世界》里的孙玉亭那样的人物。他不爱劳动,老是村前村后地跑抓“阶级斗争”。他见我手拿了一本书,便上前一把夺过去,翻了几页就恼怒地说:“这《水浒传》是反动书,你还敢看?”说完把书装进黄挂包,扭身出门走了。这时父亲已起床,听我说这事后生气地抽了我两耳光。谁知正月初二“孙玉亭”带着两个民兵把我家搜了个底朝天,把几本小人书也没收走了。正月初四又在村里开批判会,父亲站在会场,还把没收的书当场用火烧了。事后我才明白《水浒传》正受批判,说书中的主要人物宋江是个“投降派”。
不知怎的,自此事后我读书的欲望却越来越浓烈。我常感觉到没有书读的日子最烦躁、最无聊,也让人最沮丧。一天,我想到《黄生借书说》中的一句话:“书非借不能读也”。于是我就想办法去借书读。我常打听村上家里有书的人家,想法子去和他们套近乎交朋友要把书借到手。“四人帮”倒台后,国家的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我读书也不再偷偷摸摸而正大光明了。于是我三五天进一次城到县图书馆去借书。后来自己也长大了,也有了一份工作,有了经济来源,就自己掏钱买书。为买书,家里人说我傻,说:“现在的年代里还花冤枉钱去买书!”我不管他们的反对,照样买书读,但和家里人闹得很不愉快。我平时也省吃俭用,不乱花钱,外出公差到了省城总要买几本书带回来。我常想自己穿旧点吃差点没啥,但不买书读就是我此行的一大遗憾了。
读书需要时间,但时间是靠人用心去挤的。
上班的路上,工作之余,茶前饭后,星期天或节假日里有的是时间。只要有读书这种爱好,有了读书这种淡泊宁静而专一的心思,何愁没有时间去读一本书呢?我总想读书是人生的乐趣,也需要有一种信念和意志作支撑的。星期天别人可以去逛街,可以和朋友们聚在一起喝酒聊天码长城,我不想介入这种生活。我愿意在自己的一斗小屋里哧哧啦啦地翻动着书页,自己闻着书页中的墨香,自己的思想在书中的字句行间里跳跃。有时心烦了,便弄几碟小菜在寂静的小屋里边端几杯小酒,边读着书,情绪来了,便高声诵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诵读着这些诗句,自己仿佛已登上了高山之巅,耳边是和风鸣唱,眼前是万里江山。此时,真有种“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碧空云卷云舒,山阻石拦,长江毕竟东流去……”那种人生的豪迈和把酒临风玉树而立的潇洒。此时,是酒醉了我,还是书醉了我?
我读过四大名著,也读过上世纪四十年代的《苦莱花》《红旗谱》,还有《三家巷》《苦斗》,后来又读过巴金的《家》《春》《秋》,读过高尔基,托尔斯泰、普希金、巴尔扎克和莫泊桑的一些作品,在九十年代后读过铁凝、莫言,路遥、陈忠实和贾平凹的一些作品。这些书犹如夜空中灿烂发光的星星一样闪烁生辉,它给了我一种人生的极大快乐,也给了我人生前行中的一种精神和力量。虽然我有时也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有些累,但是一走进书的世界里,我就暂时忘记了这些,读书不仅满足了我对生活和未来的幻想,也向我展示了一个崭新的未来世界。尽管这个未来的世界很遥远,但我几乎可以能用手摸到它,我常在内心思考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学会了在蹉跎之中把苦难当作人生良师,去收获属于自己沉甸甸的意志和信念。我在读书的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读书不仅可以让人修心养性,美化心灵,更可使人身心健康,延年益寿。宋朝有个诗人翁森曾说:“蹉跎莫道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如何,绿满窗前草不除。”可见读书的乐趣和妙处让人享受不尽了。
现在可读的书可以说是琳琅满目,精彩纷呈。“书香家园”“书香中国”的读书活动方兴未艾,这些都极大地引领着我们“去读书,读好书”,去创造未来的美好世界。博大精深而灿若星河的中国文化在新的历史进程中将会更好地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为此我感到特别的欣慰和快乐。当然,我读书的日子将会陪伴我走向生命的终点。
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产队常搞政治运动,闹得人心惶惶。队里的劳动很紧张,父母们每天都披星戴月地劳作,但日子过得仍然很贫穷。那时的我只有十几岁,初中没毕业就回到生产队劳动。每天跟父母上山干活,晚上收工回来没有什么事可做,总想找本书读读,又找不到什么书,就索然无味地摸出自己读过的课本反复地翻看。当时多么渴望能有自己喜欢的一本书读读啊!后来一个邻居的儿子把自己藏的几本小人书《三打祝家庄》和《武松打虎》连环画偷偷地借给我。我觉得这些小人书真好,看得爱不释手,每天在昏黄的灯光下一页一页地翻。现在想起来那时的小人书比起今天的电视剧要耐看得多了。冬天的一天,我从自家土楼上堆的杂物中翻出一本线装书,一看是本《水浒传》,就拿下楼悄悄地读。当时不知哪来的那么大心劲,常边吃饭边看,或睡在被窝里也要借着微弱的手电光亮看。母亲骂我是“书迷”,父亲却板着铁青的脸说:“注意点,不要让外人知道了。”我不懂父亲的话,只是应付地点点头。
谁知后来这本书给家里惹了祸。那年的大年夜,吃过年夜饭已是深夜了,家里人都睡了,只有我一个人在火坑边看书。这时大队贫协主席推开门进来了。此人实际上就是路遥《平凡世界》里的孙玉亭那样的人物。他不爱劳动,老是村前村后地跑抓“阶级斗争”。他见我手拿了一本书,便上前一把夺过去,翻了几页就恼怒地说:“这《水浒传》是反动书,你还敢看?”说完把书装进黄挂包,扭身出门走了。这时父亲已起床,听我说这事后生气地抽了我两耳光。谁知正月初二“孙玉亭”带着两个民兵把我家搜了个底朝天,把几本小人书也没收走了。正月初四又在村里开批判会,父亲站在会场,还把没收的书当场用火烧了。事后我才明白《水浒传》正受批判,说书中的主要人物宋江是个“投降派”。
不知怎的,自此事后我读书的欲望却越来越浓烈。我常感觉到没有书读的日子最烦躁、最无聊,也让人最沮丧。一天,我想到《黄生借书说》中的一句话:“书非借不能读也”。于是我就想办法去借书读。我常打听村上家里有书的人家,想法子去和他们套近乎交朋友要把书借到手。“四人帮”倒台后,国家的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我读书也不再偷偷摸摸而正大光明了。于是我三五天进一次城到县图书馆去借书。后来自己也长大了,也有了一份工作,有了经济来源,就自己掏钱买书。为买书,家里人说我傻,说:“现在的年代里还花冤枉钱去买书!”我不管他们的反对,照样买书读,但和家里人闹得很不愉快。我平时也省吃俭用,不乱花钱,外出公差到了省城总要买几本书带回来。我常想自己穿旧点吃差点没啥,但不买书读就是我此行的一大遗憾了。
读书需要时间,但时间是靠人用心去挤的。
上班的路上,工作之余,茶前饭后,星期天或节假日里有的是时间。只要有读书这种爱好,有了读书这种淡泊宁静而专一的心思,何愁没有时间去读一本书呢?我总想读书是人生的乐趣,也需要有一种信念和意志作支撑的。星期天别人可以去逛街,可以和朋友们聚在一起喝酒聊天码长城,我不想介入这种生活。我愿意在自己的一斗小屋里哧哧啦啦地翻动着书页,自己闻着书页中的墨香,自己的思想在书中的字句行间里跳跃。有时心烦了,便弄几碟小菜在寂静的小屋里边端几杯小酒,边读着书,情绪来了,便高声诵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诵读着这些诗句,自己仿佛已登上了高山之巅,耳边是和风鸣唱,眼前是万里江山。此时,真有种“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碧空云卷云舒,山阻石拦,长江毕竟东流去……”那种人生的豪迈和把酒临风玉树而立的潇洒。此时,是酒醉了我,还是书醉了我?
我读过四大名著,也读过上世纪四十年代的《苦莱花》《红旗谱》,还有《三家巷》《苦斗》,后来又读过巴金的《家》《春》《秋》,读过高尔基,托尔斯泰、普希金、巴尔扎克和莫泊桑的一些作品,在九十年代后读过铁凝、莫言,路遥、陈忠实和贾平凹的一些作品。这些书犹如夜空中灿烂发光的星星一样闪烁生辉,它给了我一种人生的极大快乐,也给了我人生前行中的一种精神和力量。虽然我有时也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有些累,但是一走进书的世界里,我就暂时忘记了这些,读书不仅满足了我对生活和未来的幻想,也向我展示了一个崭新的未来世界。尽管这个未来的世界很遥远,但我几乎可以能用手摸到它,我常在内心思考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学会了在蹉跎之中把苦难当作人生良师,去收获属于自己沉甸甸的意志和信念。我在读书的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读书不仅可以让人修心养性,美化心灵,更可使人身心健康,延年益寿。宋朝有个诗人翁森曾说:“蹉跎莫道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如何,绿满窗前草不除。”可见读书的乐趣和妙处让人享受不尽了。
现在可读的书可以说是琳琅满目,精彩纷呈。“书香家园”“书香中国”的读书活动方兴未艾,这些都极大地引领着我们“去读书,读好书”,去创造未来的美好世界。博大精深而灿若星河的中国文化在新的历史进程中将会更好地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为此我感到特别的欣慰和快乐。当然,我读书的日子将会陪伴我走向生命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