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村的嬗变
文章字数:2283
任家村成为核桃专业村后,不断有周边村组群众前来学习取经。
镇林业站技术干部为群众指点接穗技巧
近日,雨过初晴,商州区杨峪河镇任家村,通往9组的水泥路两边,整片山坡上栽满了核桃树,树冠周正,叶绿肥大,村主任王建行手抚着一株新嫁接活的核桃树,自豪地说,今年成活率挺高的,树也长得好,又是一个丰收年。十年前,任家村核桃园还饱受病虫害侵袭,几近毁灭。十年后,这个村一跃成为商州核桃专业村,人人都成了专业管护员,向外传授经验。那么,这巨大的变化,让这个小山村经历了怎样的蜕变?
核桃园病虫害不断
最初,任家村的核桃产业也是在群众的不甘与矛盾中发展起来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商州大面积开始退耕还林,山地较多的任家村最先受到了影响,政府号召群众发展核桃产业,却遭遇尴尬,群众不愿改变种粮的习惯,最终群众在干部的劝说下栽上了400亩核桃树苗,但在管理上一直是听天由命,自然生长。
2003年,第一批树苗进入盛果期,就在大家刚刚看到经济效益时,2004年一场大“病”来了。群众发现,树上绿莹莹的核桃打下来成了黑蛋蛋,当年核桃减产。到了后几年,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核桃黑蛋多,树木变枯变黄,最严重时核桃要减收百分之七八十,群众欲哭无泪。
发现这种现象后,镇上请来市核桃研究所王根宪等专家,专家到地里一看,得出了结论,这是核桃举肢蛾。当天,核桃专家就站在核桃树下,给大家讲如何防虫,如何根治黑蛋,几个小时讲下来,一头雾水的群众终于明白了,原来核桃和娃一样,还要精心管护哩!
2010年春季,任家村的核桃树又得了“怪病”,树干上出现白点,到秋天整树都像棉花包了一样,核桃树发黄,青果掉落了一半,群众心疼得不得了,却不知道该怎么解决,一些人试着用汽油、柴油刷树身,却不料将树烧死了。后来,又请来了核桃专家,专家带来了“蚧光光”喷洒以后,病虫消失,专家借机又给群众普及了防治蚧虫的知识和其他辅助治疗办法,让群众又一次长了见识。
群众自发学管护
随着核桃专家的几次“救危救难”,群众终于理解了核桃科管的重要性,开始自发学技术。
村主任王建行就是个典型。最初,王建行家栽了1亩多地,由于他那几年一直在外面跑,对核桃园不太重视,后来,村里的核桃园出了问题,林业上的干部来经常来指导,身为村主任的他陪着林业干部搞科管宣传,时间长了,也学到了不少科管知识,现在他成了家里的留守者,一年到头专门在家里经管10亩地的核桃园,年收入五六万元。
王育民是村里最大的核桃专业户,也是村里的核桃管护“百事通”。他家种了近40亩的核桃树,却被他管护的比谁家的都好,村民都夸他“在商州无人能将树修到他这一步。”王育民还有一个绝招--不用药却能根治核桃黑蛋病。王育民笑着介绍,那年核桃专家来村里讲课,听到虫就躲在黑蛋里会传染。他就想到一个妙招,每年核桃青果时,他就每天在树下转悠,看到黑果就一个一个地勾下来处理掉,夏季放暑假时,雇上一群小孩子专门捡黑果,将捡回来的黑果统一埋掉,这样一下子就让虫断了种,确保明年不会再有幼虫上树。平时,他更注意树下的打理,定期除草,翻土,就这样,去年他没用药,但树少几乎见不到黑蛋的身影。
核桃的剪枝和高接换优一直是群众最为头疼的事。刚开始,群众自己剪树,剪出的树枝太密,导致核桃产量低。镇村干部看到这种情况,又一次请来了核桃专家。经过专家耐心细致的讲解和现场试验,大家明白了“核桃树要剪成主干疏层型,下面三个立枝、空里两个枝、中间一个顶枝”这样的树型通风透光,产量高。
最初给核桃接穗时总是成活率很低,群众试验多次却找不到原因。经过专家的现场示范,群众发现,原来他们在接穗时少了“放水”这个重要环节,所以难以成活。后来,在核桃专家的引导下,他们学会了硬枝插皮舌接法、嫩枝插皮、嫩枝劈接、芽接等方法,并将这些方法普遍应用,每年从4月到7月份,自己按不同时节用这些方法接树,当年接当年活。如今,任家村人人都是接树高手,到地里干活,随手带把剪刀,几片塑料纸,捎带着就把树接了。
群众越来越注重科管,市、区有核桃研究试验项目,镇上都极力争取到他们村上,专家定期前来培训、指导,这样一来,村民的科管水平突飞猛进,王建行、王育民、张兵厚、王保民等村民俨然成了核桃科管专家。连市核桃研究所专家王根宪都夸他们,这些土专家经验丰富,剪枝剪得比专家都好。
在群众的精心管护下,任家村的核桃园成了全商州长势最好的核桃园,经济效益逐年提高。目前全村核桃园1400多亩,户均发展核桃2亩以上,2014年人均核桃收入就达4000元以上。
“卖”技术把钱赚
第一次出售技术是在2011年,当年汉中的一个林产品公司联系到村主任王建行,请他帮忙组织40万接穗,听闻村里的群众熟悉“高接换优”技术,让他联系几个技术员,帮他们接穗。谈妥相关事宜后,王建行激动不已,连忙从村里挑了5名技术高的妇女,又在自己家里培训了几天,连同嫩条一块送到汉中,出售嫩条赚了钱,这些妇女每人每天劳务费150元,当年他们就从汉中挣回了70多万。从那以来,连续3年,汉中都买他们村的嫩条,从他们村雇人帮忙。
2014年,甘肃徽县又请他们村20名技术员到当地接穗,一干就是40天,又拿回了10多万的劳务费。近几年,他们村的技术员还到山东、陕西的关中接穗,全村组织劳务输出6次,赚回来了100多万元的劳务费。同时,出售接穗收入200多万元。
如今,任家村科管专业村的声名在外,村民也自己找到了赚钱的路子,每年到核桃接穗期,村里有20多名村民就自己联系,到周边的村或乡镇上为核桃园接穗,一棵树10元保活。由于他们接穗成活率高,受到周围群众的欢迎。
从400亩到1400亩,从靠天吃饭到拿技术赚钱,任家村的嬗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产业发展必须重视科学技术。也让我们领悟到,农民也可以靠技术赚钱。
镇林业站技术干部为群众指点接穗技巧
近日,雨过初晴,商州区杨峪河镇任家村,通往9组的水泥路两边,整片山坡上栽满了核桃树,树冠周正,叶绿肥大,村主任王建行手抚着一株新嫁接活的核桃树,自豪地说,今年成活率挺高的,树也长得好,又是一个丰收年。十年前,任家村核桃园还饱受病虫害侵袭,几近毁灭。十年后,这个村一跃成为商州核桃专业村,人人都成了专业管护员,向外传授经验。那么,这巨大的变化,让这个小山村经历了怎样的蜕变?
核桃园病虫害不断
最初,任家村的核桃产业也是在群众的不甘与矛盾中发展起来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商州大面积开始退耕还林,山地较多的任家村最先受到了影响,政府号召群众发展核桃产业,却遭遇尴尬,群众不愿改变种粮的习惯,最终群众在干部的劝说下栽上了400亩核桃树苗,但在管理上一直是听天由命,自然生长。
2003年,第一批树苗进入盛果期,就在大家刚刚看到经济效益时,2004年一场大“病”来了。群众发现,树上绿莹莹的核桃打下来成了黑蛋蛋,当年核桃减产。到了后几年,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核桃黑蛋多,树木变枯变黄,最严重时核桃要减收百分之七八十,群众欲哭无泪。
发现这种现象后,镇上请来市核桃研究所王根宪等专家,专家到地里一看,得出了结论,这是核桃举肢蛾。当天,核桃专家就站在核桃树下,给大家讲如何防虫,如何根治黑蛋,几个小时讲下来,一头雾水的群众终于明白了,原来核桃和娃一样,还要精心管护哩!
2010年春季,任家村的核桃树又得了“怪病”,树干上出现白点,到秋天整树都像棉花包了一样,核桃树发黄,青果掉落了一半,群众心疼得不得了,却不知道该怎么解决,一些人试着用汽油、柴油刷树身,却不料将树烧死了。后来,又请来了核桃专家,专家带来了“蚧光光”喷洒以后,病虫消失,专家借机又给群众普及了防治蚧虫的知识和其他辅助治疗办法,让群众又一次长了见识。
群众自发学管护
随着核桃专家的几次“救危救难”,群众终于理解了核桃科管的重要性,开始自发学技术。
村主任王建行就是个典型。最初,王建行家栽了1亩多地,由于他那几年一直在外面跑,对核桃园不太重视,后来,村里的核桃园出了问题,林业上的干部来经常来指导,身为村主任的他陪着林业干部搞科管宣传,时间长了,也学到了不少科管知识,现在他成了家里的留守者,一年到头专门在家里经管10亩地的核桃园,年收入五六万元。
王育民是村里最大的核桃专业户,也是村里的核桃管护“百事通”。他家种了近40亩的核桃树,却被他管护的比谁家的都好,村民都夸他“在商州无人能将树修到他这一步。”王育民还有一个绝招--不用药却能根治核桃黑蛋病。王育民笑着介绍,那年核桃专家来村里讲课,听到虫就躲在黑蛋里会传染。他就想到一个妙招,每年核桃青果时,他就每天在树下转悠,看到黑果就一个一个地勾下来处理掉,夏季放暑假时,雇上一群小孩子专门捡黑果,将捡回来的黑果统一埋掉,这样一下子就让虫断了种,确保明年不会再有幼虫上树。平时,他更注意树下的打理,定期除草,翻土,就这样,去年他没用药,但树少几乎见不到黑蛋的身影。
核桃的剪枝和高接换优一直是群众最为头疼的事。刚开始,群众自己剪树,剪出的树枝太密,导致核桃产量低。镇村干部看到这种情况,又一次请来了核桃专家。经过专家耐心细致的讲解和现场试验,大家明白了“核桃树要剪成主干疏层型,下面三个立枝、空里两个枝、中间一个顶枝”这样的树型通风透光,产量高。
最初给核桃接穗时总是成活率很低,群众试验多次却找不到原因。经过专家的现场示范,群众发现,原来他们在接穗时少了“放水”这个重要环节,所以难以成活。后来,在核桃专家的引导下,他们学会了硬枝插皮舌接法、嫩枝插皮、嫩枝劈接、芽接等方法,并将这些方法普遍应用,每年从4月到7月份,自己按不同时节用这些方法接树,当年接当年活。如今,任家村人人都是接树高手,到地里干活,随手带把剪刀,几片塑料纸,捎带着就把树接了。
群众越来越注重科管,市、区有核桃研究试验项目,镇上都极力争取到他们村上,专家定期前来培训、指导,这样一来,村民的科管水平突飞猛进,王建行、王育民、张兵厚、王保民等村民俨然成了核桃科管专家。连市核桃研究所专家王根宪都夸他们,这些土专家经验丰富,剪枝剪得比专家都好。
在群众的精心管护下,任家村的核桃园成了全商州长势最好的核桃园,经济效益逐年提高。目前全村核桃园1400多亩,户均发展核桃2亩以上,2014年人均核桃收入就达4000元以上。
“卖”技术把钱赚
第一次出售技术是在2011年,当年汉中的一个林产品公司联系到村主任王建行,请他帮忙组织40万接穗,听闻村里的群众熟悉“高接换优”技术,让他联系几个技术员,帮他们接穗。谈妥相关事宜后,王建行激动不已,连忙从村里挑了5名技术高的妇女,又在自己家里培训了几天,连同嫩条一块送到汉中,出售嫩条赚了钱,这些妇女每人每天劳务费150元,当年他们就从汉中挣回了70多万。从那以来,连续3年,汉中都买他们村的嫩条,从他们村雇人帮忙。
2014年,甘肃徽县又请他们村20名技术员到当地接穗,一干就是40天,又拿回了10多万的劳务费。近几年,他们村的技术员还到山东、陕西的关中接穗,全村组织劳务输出6次,赚回来了100多万元的劳务费。同时,出售接穗收入200多万元。
如今,任家村科管专业村的声名在外,村民也自己找到了赚钱的路子,每年到核桃接穗期,村里有20多名村民就自己联系,到周边的村或乡镇上为核桃园接穗,一棵树10元保活。由于他们接穗成活率高,受到周围群众的欢迎。
从400亩到1400亩,从靠天吃饭到拿技术赚钱,任家村的嬗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产业发展必须重视科学技术。也让我们领悟到,农民也可以靠技术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