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5年07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商南五项模式推进精准扶贫
文章字数:918
  本报讯(丹南)6月27日,站在闯王寨俯瞰,通畅的水泥路,阡陌纵横的农田,青瓦、白墙的特色民居点缀青山绿水之间,雨后的王家楼村像极了一幅油墨画卷。“路修好了,新房建起来了,大棚蔬菜种上了,孩子读书也近了……”村民王保勤兴高采烈地说起近两来的新变化。
  王家楼村的新变化只是商南县精准扶贫实效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该县将增强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能力和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作为精准扶贫工作重要抓手,促进产业帮扶,金融帮扶、搬迁帮扶、能力帮扶、部门帮扶五项措施同步推进。
  结合贫困村的不同区位特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种养习惯,县上因村选产业,因户定项目,培育壮大茶叶、油茶和劳务输出等特色产业,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利益共享机制,扩大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全力促进群众脱贫致富。
  以财政扶贫资金扶持为主导,以信贷资金市场化运作为基础,增强农村金融支持与服务能力。设立3000万元扶贫专项基金用作贫困户发展产业贷款的财政贴息,按每户不超过5万元、一贴3年的标准,为2543户有发展能力、符合产业政策贫困户发放贷款12581万元,有效解决贫困户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放大扶贫资金效益。
  抓住陕南移民搬迁的政策机遇,按照有业安置的原则,根据每个安置点的实际情况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力争每个安置点都有产业发展规划,每户都有增收计划,把农户产业发展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有机结合,提升贫困户持续发展能力。
  实施“雨露计划”,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致富。通过县、镇、村三级联动的方式,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围绕贫困户产业发展、劳动力转移就业、乡村旅游等举办养殖、烹饪、电工、装潢、农家乐培训,增强就业创业能力,打牢脱贫致富的“根基”,使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实现就业转移和自主创业。
  下派“第一书记”,建立联合党支部,由包扶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第一书记”,带领单位党员为村里办实事,帮助贫困户制定脱贫计划、选准增收项目、申请贴息贷款,提供信息服务,指导产业发展,激发脱贫愿望,增强发展信心。同时,巩固提升市级领导包抓和市级部门联村、县级部门联村、机关干部联户的扶贫成果,引领全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扶贫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