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5年08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西泉
文/图 金功文
文章字数:1546
  正在筹建的香菇基地
  龙洞沟,一泓清泉蜿蜒而出,经年清澈,四季不枯。
  原始古朴的石板房院落
  走在安静的时光里。一座小桥,拉近了山的距离。

  移民小区
  龙潭,飞瀑如链,潭水透澈,风景如画。
  西泉街边高大繁茂的古榔树

  西泉是山阳县延坪镇一个行政村,那里有一条四季不枯、蜿蜒清澈的泉河,两棵数人合抱、直冲云霄的千年榔树,几处完整的石板房院落,流传着一些神乎其神的传说故事,还有一个个灵动诗意的小地名儿。
  山清水秀的沟壑里,一所小学,一座老政府院子,几家店铺随势赋形、相向排列,形成一条短街。街对面是一款狭窄悠长、绿树密布的龙洞沟,从一里多远的一眼龙洞里涌出水桶粗一股泉水,龙腾虎跃的奔突出来,在沟口哗哗啦啦,挂出一面银色瀑布,瀑下漾出深潭,当地人叫它“龙潭”。有泉,泉又在太阳升起的西边,西泉由此得名。
  泉水清澈纯净,灵性通天。传说,清时有人看见游龙睁着灯笼一样的眼珠,从龙洞沟里咆哮出来,摇头摆尾去了沟外。又说,汶川地震那天,晴朗朗天空下,泉河莫名其妙的浑浊1个小时,很多人目睹了这一奇特现象。龙是中国龙,龙的子孙遭难,龙会泪眼婆娑,浊泪纵横,感天动地。
  西泉在民国时是一个乡,名“西靳乡”,管辖延坪、马家店、水草坪和白龙。解放后历次更名为西泉区、西泉公社、西泉乡、西泉村,随着名称的变更,区域越缩越小,小至只有茶壶岭、李家河、泉河三个地方大了。朱姓是这里的名门望族。康熙年间,朱家从安徽移民上来,在窄绺绺的峡谷中,修建了古色古香的豪门大院,在漫川关创立了“泉盛源”商号,生意兴盛,名声远扬。朱家财主从西泉向四方辐射购置田地,远在郧西上津都有朱家的良田,有人官至“按察使”。90年代初,朱家后代挖房基时,挖出来一顶清朝的官帽,顶上有一颗宝石明珠,黄丝边都是金丝的,朱家后人提起此事,眼睛里光彩喷薄。
  街边有棵榔树,两米高的主干,围好几人方可牵手抱住。然后主干开叉,分出三支,两边粗大,中间稍细,直直的冲向天空,宛然一家三口站在路旁赏景。90多岁的老人对我们讲,他穿开裆裤时,树就是这个样子,好像没有长!照此说法,我们称它千年古榔,隐瞒了它的年龄,或许它是活化石的亲戚。谁知道呢?
  沿着通村水泥路向东,曲曲折折,弯弯绕绕,翻过山梁到李家河,又见人家院落旁边耸立一棵榔树,树兜若龙爪,筋骨抠住一个山包,同根三株,并排向上,直插云霄;枝繁叶茂,穹窿如伞,妙趣横生,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景观意境。树干粗犷,鱼鳞肌肤,通体上下,爬满时光的脚印儿。树旁有个初小,一名被返聘的退休教师,幽居山沟沟里,默默教授13名幼小学生,他信仰教育,和古树一样坚韧忠诚。
  这里有座石板屋院落。房顶是一块一块石板咬在一起,错落有致,挡风遮雨。院墙盖着一圈石板,门楼顶部是石板蓬。厕所、猪圈、栅栏,皆为石板组阁,或横、或竖、或挡、或围,形态迥异,青色石面,很有艺术形态。整个院落,原始古朴,浑然天成,极具特色。
  一沟一岔中,夹出一格一格田园。一处田园间,撑起一片黑纱,走近一看,是正在筹建的香菇大棚,7万袋香菇已经装好,层层叠叠码了半棚,等13架完工后,把这些袋儿全部上架,待到8月,就可出售。这是订单生产,与河南三门峡一家企业合作,香菇一旦长大,这个大棚好似一台印钞机,一朵朵香菇就是一张张钞票,步入正轨后,一年到头都有挣不完的钱。
  长弯移民小区,住着57户人家,乃西泉村一个村民小组,一幢幢白墙红顶小楼,亲密相连,顺着水泥公路弯曲伸展,成一道靓丽风景。屋后一面屏障样的绿坡,如手掌,直摸云鬓。天蓝如洗,光滑似镜,朵朵白云都像要掉下来。门前一坎一弯台田,若波浪,荡漾河边。河水淙淙,如歌如吟,悠悠远去。
  西泉有座山叫茶壶岭,听说很高很高,没有公路时,人们下到西泉买一袋儿盐、一袋儿米,来回要走一天到黑。这山状如茶壶吗?这一泓泉水是不是从茶壶嘴里倒出来的呢?你知道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