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5年08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青春在山村闪光
文/图 记者 杨森 通讯员 周银祥
文章字数:2228
  赵启飞深入养殖场帮助养殖村民解决困难。
  赵启飞指导群众发展香菇栽培

  “在这里,没有霓虹灯的闪烁,却有星星和月亮的陪伴;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却有虫鸣鸟叫的宁静;没有繁华的商场和街道,却有一望无垠的广阔天空。”这是大学生村官赵启飞发自内心的表白。
  1985年出生于商南县过凤楼镇白玉沟村的赵启飞毕业于西安体育学院,2010年经过考试选拔成为金丝峡镇寺湾村村主任助理,2012年,当选该村村主任,今年是他在村里的第5个年头。近日,赵启飞获得全国“奋斗在林改一线的优秀大学生村官”荣誉称号。
  建立民情档案
  “眼睁睁地看着村‘两委’成员整天忙得团团转,自己却闲在一旁不知该做些什么。”现已担任村主任的赵启飞,仍清晰记得刚到村里内心的那份焦灼和无措。
  当了村官,怀揣梦想的大学生都是蛮拼的,但要尽快习惯农村生活、融入村民群体,并非易事。当初来村委报到,赵启飞就听到不少人这样的质疑,“这些年纪轻轻的大学生,干不了农活,不会和农民打交道,没有威信,讲不起话。他在村里肯定呆不长,将来还是会走的,别指望着能干出什么大事。”面对这样的质疑,赵启飞在心里暗暗的给自己打气,一定要干出个样,绝不能让他们看扁了,就算不为自己争光,也不能给基层大学生村官的集体丢脸。想想自己参加村官考试的初衷,赵启飞便更加坚定了留下来大干一番的信念。
  2010年7月24日,寺湾村刚刚经历了一场特大洪灾,整个村庄面临着灾后重建,赵启飞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负责灾后情况登记。“在我来之前,村里没有一份完整的村民档案,村里人互相叫的都是小名,和户口本上的规范信息完全对不上号。”赵启飞说,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下定决心要建立民情档案,利用一年时间把全村7个村民小组、385户、1452人的户口信息按组分开,以户为单位,一户一户将个人信息和基本情况整理出来并造册。
  在建立民情档案挨家挨户走访的过程中,得知村里失踪多年已59岁的老人张成有回到村里后,他主动帮老人安置住处,并联系派出所为其上户口,安排老人住进敬老院安度晚年。走访村民丁占成家时,得知丁占成的儿子丁国平在外打工一只腿不幸致残,赵启飞联系残联,为他申请了轮椅和辅助器具。“一件小事,凝聚一大片人心。”赵启飞说,老百姓是朴实的,只要把他们当亲人,掏真心、动真情、出实招、办实事,他们就会认定你、信任你、支持你。
  整个走访过程,村民都在观察着这个“娃娃村官”的一举一动,赵启飞的行动感染了村民们,凭着满腔热情和干劲,他收获到村民的信任,大家开始把他当成了自家人。
  随着工作经验日趋丰富,赵启飞逐渐变得成熟,在工作中也敢放开胆子做事了,一方面在村里想方设法帮困难群众解决问题,另一方面,积极争取项目,在他的努力下,朱里沟和胡家湾两个村庄的道路得到了硬化,解决了群众出行的难题。
  带领百姓致富
  “这小伙子真行!”2012年11月,金丝峡镇寺湾村“两委”班子调整,受到村民一致信赖的赵启飞,高票当选村主任。“这是大家的信任,更是期待。”从“助理”到村里的“主心骨”,赵启飞感到村民交给的沉甸甸担子。
  农民渴望致富,希望在自己的土地上改变生活。赵启飞自上任起就一直在探索如何让村民致富,如何改变贫困落后的村貌。“7·24”水灾过后,所有村民都搬进了村里新建的小区,原沙沟组荒废无人居住。“人虽然搬走了,但是资源还在,如果有人在山林里搞养殖,不失为一个好的思路。”赵启飞说,于是便挨家挨户动员群众,给大家做思想工作。经过调研和沟通,村里的青年刘津率先在沙沟养起了布尔山羊,现在存栏量已达到了350只,年出栏200只,年纯收入达到了15万元。村民们看到了刘津养羊的效益,于是纷纷效仿,目前已带动村里另外5户加入了林下养殖的行业。
  与此同时,赵启飞在村里积极发展种植户,鼓励村民种植黄姜、魔芋、天南星及其它中药材,并联系科技局多次来村里培训,为大家讲授种植相关知识。目前寺湾村林下种植中药材达480亩,林下种植食用菌达28户,建设茶叶基地3处达380亩,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主要来源。
  “一路走来,吃了些苦头,也受了些委屈。但这种经历却是一笔难得的财富。我深切地感受到,这里需要我,被需要就是一种幸福。”赵启飞说。
  躬耕林改富山民
  2013年,为了响应国家政策,身为村主任的赵启飞主动承担起了村里的林改工作。
  一年多来,他的双脚踏遍了村里的每一个角落。经过努力,寺湾村完成了7个组集体林外界勘界面积10092亩,确权到户率达到95%,林权登记合格率达100%,群众满意率达100%,顺利通过市县验收。
  “7·24”洪灾,寺湾村沙沟组水毁严重,该组原有38户林农,有16户部分人口迁出,迁入地无集体林山可划,迁移户联合找到原住组要求继续承包原划归自己的承包山,但现住群众林改方案未通过,认为他们户口已迁出,无权利再享受本组林山承包权,双方矛盾僵持,林改无法开展。如何妥善解决群众山林利益分配问题,保障大多数群众的利益,让全组村民满意,成了赵启飞的心病。他上下协调,一边做双方群众思想工作,一边将情况及时向县林改办、镇党委政府汇报,白天入户调研,耐心做群众的工作,晚上召开群众会,讲解林业政策,最终采取了双方都能接受的责、权、利相结合的办法解决了生态移民林山承包问题,全票通过了沙沟组林改实施方案,棘手的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既维护了现住林农的利益,又保障了即将失山生态移民的权益。后来赵启飞的经验做法随后在全镇得到了推广,并被商南县林改办借鉴指导全县林改工作。
  赵启飞的工作得到了村民的称赞和领导的肯定,6月8日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奋斗在林改一线的优秀大学生村官”,陕西省有两人获此殊荣,赵启飞便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