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固本好扬帆
文章字数:2469
近日,洛南县信访大厅又迎来了新一批基层乡镇挂职锻炼的骨干干部,他们在这里将接受信访工作的业务培训,同时开展为期1年的信访接待和调处工作。这是该县实施干部挂职锻炼,提升干部素质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洛南县以提高理论素质、优化知识结构、提升工作能力为重点,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和“干啥学啥、缺啥补啥”的原则,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开展全方位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为“三个洛南”建设提供了坚强的干部素质支撑。
基地定向培训提升能力素质
为了培养全能型、复合型高素质干部队伍,解决工业、城建、社会管理和农村工作人才匮乏的问题,近年来,该县先后投资120余万元建立了工业经济、城镇建设、社会管理三大人才培训基地,分别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编印了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知识读本,搭建起了干部人才多元培训的全新平台。2014年,该县又开展了县直部门干部赴镇挂职锻炼工作,培养熟悉农村工作的优秀干部,构建了上下联动、多层锻炼、分类培养、全面提升的“双向挂职”培训干部的新路子。
该县采取基层党委推荐和组织部门筛选相结合的方式,选派有培养潜力的副科级干部、拟提拔任用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地、下乡镇分别进行3至6个月的挂职锻炼。在挂职干部使用上,实行“四挂”,即赴镇挂职干部,挂任镇长助理职务、包抓一个村;挂包一个重点项目、包抓一个信访积案;挂包一个产业基地、包抓一个专业合作社;挂包一个党建工作示范点、包扶两户困难群众。赴三大培训基地挂职干部,分别挂任1至2个内设机构或下属单位职务,挂包一个工业企业、城建项目或信访积案,挂包一个重点项目、“三城联创”路段或社会管理创新项目,挂包一个特色产业开发或党建工作示范点。在挂职干部的培训上,实行“四训”,即采取“专题辅导、外出考察、实践锻炼、学习交流”四种方式,进一步提高挂职培训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实效性。
该县制定了《洛南县干部双向挂职管理办法》,在干部挂职期间,挂职干部与单位工作完全脱离,安排挂职干部在2个以上岗位进行实践锻炼,培训基地对挂职干部进行严格管理和考核,完成挂职锻炼各项任务,期末撰写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和发展建议计划书。
自2012年以来,该县“三大基地”共开展挂职锻炼25期,培训干部540人次,赴镇挂职锻炼共开展2期,培训干部135人。三年来,通过挂职锻炼,先后有74名副科级干部走上正科级领导岗位,32名优秀年轻干部被提拔为副科级领导干部。
原城关镇副镇长高龙经过在工业和城建培训基地进行挂职锻炼后,现被提拔为永丰镇镇长,他感慨地说:“两个基地的挂职,自己学到了机关和书本学不到的知识。没有这次挂职,就没有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流动党校”送学破解培训难题
近年来,该县陆续实施了工业赶超、城镇跨越、农业强优、旅游突破等促进经济发展的“四大计划”。新一届县委班子调整到位后,又提出了“四步走”阶段性目标任务。围绕这些计划和目标,该县积极整合培训资源,及时组建“流动党校”,开展了送学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产业基地“五进”活动,使各级干部对县委整体工作布局有了全面了解,有力地推动了洛南经济社会的提质转型。
在“五进”活动中,该县以党校教师为主体,聘请党建、农业、经济、旅游、城建等相关部门的40余名业务骨干为兼职教师,按照“干啥学啥、缺啥补啥”的原则,坚持“分层实施、分类培训、按需施教、上门送学”的方法,逐党委对所辖部门和村组干部进行集中培训。2014年以来,为强化培训效果,提高授课质量,该县把“流动党校”教员分成若干小分队,深入各级、各单位开展“小课堂”培训,实现了培训工作全覆盖。
干部培训不能搞花架子,必须实打实。每年在启动“流动党校”送学培训前,该县都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全面了解县镇村各级干部的培训需求。通过了解党员干部想什么、盼什么,当地经济发展有什么、缺什么,结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定培训课题库,优选理论功底深、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备课,增强了送学活动的针对性。
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创新和完善,该县“流动党校”送学形成了“菜单式”教学模式,以党员、干部需求“拟菜单”,让镇(办)和县直部门“点菜单”,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近年来,该县“流动党校”常态化送学培训先后组织了360余场次、培训党员、干部和群众15万人次,汇集印发《“流动党校”送学培训资料》3000余册。通过流动党校培训,解决了工学矛盾,降低了培训成本,增强了培训实效。
参加过“流动党校”培训的麻坪镇云蒙山村党支部书记陈根新深有感触地说:“我担任村干部三十多年,各类培训活动参加了不少,但这样的培训我感觉接地气、很管用,方法也灵活,使我们农村干部一听就明白”。
“四大体系”支撑增强培训效果
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网络是平台,师资是关键,基地是依托,制度是保障。
近年来,该县把干部教育培训“四大体系”建设作为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确保培训质量的基础性工作,建立了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县委宣传部、党校(行政学院)、人社局和镇党校配合实施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县委根据全县干部培训需求,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大局,由组织部、人社局精心培养,命名了涵盖党建、工业、农业、城建、旅游等不同领域的21个干部(人才)培训基地,全部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满足不同层次干部(人才)培训需求。
他们采取“外聘内请”相结合的方式,选定100名党的建设、经济社会各领域的领导、专家、学者和理论骨干,作为干部(人才)培训兼职教员,每年给他们分配调研和教学任务,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奠定基础。同时在“洛南党建网”开设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专栏,建立远程教育播放员手机信息网,及时发布和传递培训信息,不断提升干部培训信息化水平。他们还推行了干部教育培训学时学分管理办法,分类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档案,把干部培训情况作为提拔任用的主要依据,从而实现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科学化。
通过大力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强化教育培训工作,洛南县一大批年轻干部的能力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业绩,为洛南经济发展提质转型提供了人才支撑、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年来,洛南县以提高理论素质、优化知识结构、提升工作能力为重点,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和“干啥学啥、缺啥补啥”的原则,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开展全方位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为“三个洛南”建设提供了坚强的干部素质支撑。
基地定向培训提升能力素质
为了培养全能型、复合型高素质干部队伍,解决工业、城建、社会管理和农村工作人才匮乏的问题,近年来,该县先后投资120余万元建立了工业经济、城镇建设、社会管理三大人才培训基地,分别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编印了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知识读本,搭建起了干部人才多元培训的全新平台。2014年,该县又开展了县直部门干部赴镇挂职锻炼工作,培养熟悉农村工作的优秀干部,构建了上下联动、多层锻炼、分类培养、全面提升的“双向挂职”培训干部的新路子。
该县采取基层党委推荐和组织部门筛选相结合的方式,选派有培养潜力的副科级干部、拟提拔任用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地、下乡镇分别进行3至6个月的挂职锻炼。在挂职干部使用上,实行“四挂”,即赴镇挂职干部,挂任镇长助理职务、包抓一个村;挂包一个重点项目、包抓一个信访积案;挂包一个产业基地、包抓一个专业合作社;挂包一个党建工作示范点、包扶两户困难群众。赴三大培训基地挂职干部,分别挂任1至2个内设机构或下属单位职务,挂包一个工业企业、城建项目或信访积案,挂包一个重点项目、“三城联创”路段或社会管理创新项目,挂包一个特色产业开发或党建工作示范点。在挂职干部的培训上,实行“四训”,即采取“专题辅导、外出考察、实践锻炼、学习交流”四种方式,进一步提高挂职培训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实效性。
该县制定了《洛南县干部双向挂职管理办法》,在干部挂职期间,挂职干部与单位工作完全脱离,安排挂职干部在2个以上岗位进行实践锻炼,培训基地对挂职干部进行严格管理和考核,完成挂职锻炼各项任务,期末撰写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和发展建议计划书。
自2012年以来,该县“三大基地”共开展挂职锻炼25期,培训干部540人次,赴镇挂职锻炼共开展2期,培训干部135人。三年来,通过挂职锻炼,先后有74名副科级干部走上正科级领导岗位,32名优秀年轻干部被提拔为副科级领导干部。
原城关镇副镇长高龙经过在工业和城建培训基地进行挂职锻炼后,现被提拔为永丰镇镇长,他感慨地说:“两个基地的挂职,自己学到了机关和书本学不到的知识。没有这次挂职,就没有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流动党校”送学破解培训难题
近年来,该县陆续实施了工业赶超、城镇跨越、农业强优、旅游突破等促进经济发展的“四大计划”。新一届县委班子调整到位后,又提出了“四步走”阶段性目标任务。围绕这些计划和目标,该县积极整合培训资源,及时组建“流动党校”,开展了送学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产业基地“五进”活动,使各级干部对县委整体工作布局有了全面了解,有力地推动了洛南经济社会的提质转型。
在“五进”活动中,该县以党校教师为主体,聘请党建、农业、经济、旅游、城建等相关部门的40余名业务骨干为兼职教师,按照“干啥学啥、缺啥补啥”的原则,坚持“分层实施、分类培训、按需施教、上门送学”的方法,逐党委对所辖部门和村组干部进行集中培训。2014年以来,为强化培训效果,提高授课质量,该县把“流动党校”教员分成若干小分队,深入各级、各单位开展“小课堂”培训,实现了培训工作全覆盖。
干部培训不能搞花架子,必须实打实。每年在启动“流动党校”送学培训前,该县都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全面了解县镇村各级干部的培训需求。通过了解党员干部想什么、盼什么,当地经济发展有什么、缺什么,结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定培训课题库,优选理论功底深、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备课,增强了送学活动的针对性。
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创新和完善,该县“流动党校”送学形成了“菜单式”教学模式,以党员、干部需求“拟菜单”,让镇(办)和县直部门“点菜单”,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近年来,该县“流动党校”常态化送学培训先后组织了360余场次、培训党员、干部和群众15万人次,汇集印发《“流动党校”送学培训资料》3000余册。通过流动党校培训,解决了工学矛盾,降低了培训成本,增强了培训实效。
参加过“流动党校”培训的麻坪镇云蒙山村党支部书记陈根新深有感触地说:“我担任村干部三十多年,各类培训活动参加了不少,但这样的培训我感觉接地气、很管用,方法也灵活,使我们农村干部一听就明白”。
“四大体系”支撑增强培训效果
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网络是平台,师资是关键,基地是依托,制度是保障。
近年来,该县把干部教育培训“四大体系”建设作为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确保培训质量的基础性工作,建立了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县委宣传部、党校(行政学院)、人社局和镇党校配合实施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县委根据全县干部培训需求,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大局,由组织部、人社局精心培养,命名了涵盖党建、工业、农业、城建、旅游等不同领域的21个干部(人才)培训基地,全部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满足不同层次干部(人才)培训需求。
他们采取“外聘内请”相结合的方式,选定100名党的建设、经济社会各领域的领导、专家、学者和理论骨干,作为干部(人才)培训兼职教员,每年给他们分配调研和教学任务,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奠定基础。同时在“洛南党建网”开设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专栏,建立远程教育播放员手机信息网,及时发布和传递培训信息,不断提升干部培训信息化水平。他们还推行了干部教育培训学时学分管理办法,分类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档案,把干部培训情况作为提拔任用的主要依据,从而实现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科学化。
通过大力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强化教育培训工作,洛南县一大批年轻干部的能力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业绩,为洛南经济发展提质转型提供了人才支撑、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