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5年09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秋季话养生
文章字数:1060
  秋令时分,自然界的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空气干燥,昼热夜凉。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中医倡导“天人合一”,即人的养生宜顺应自然界的规律。肺在五行属金,与秋气相应,因此,秋季饮食、运动、情志、起居调养以收养为原则,养肺为主、收藏为佳。
  俗语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经过夏季暑气煎灼,人体各脏腑阴液耗伤,加之秋燥袭人,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甚至咳嗽,皮肤瘙痒,大便干结等不适症候。这时候如何做到合理膳食就显得尤为重要。“秋食宜平”,这是秋天饮食的一个基本原则。初秋时节,人体消化功能未完全恢复,加之秋燥主令,进食过多的荤性食物可增加脾胃负担,影响消化吸收。进食肥甘厚味易蕴湿化热,尤其是煎炸烧烤类食物不仅损伤脾胃,还会加重秋燥。中秋、晚秋时节人体消化功能恢复,多进食荤性食物容易增加体重。因此,秋天既要考虑适当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又要选择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如鱼肉、瘦肉、乌骨鸡、奶制品和藕、山药、芡实、红枣,做到既调理脾胃,又补而不腻。蔬菜应选择大白菜、菠菜、冬瓜以甘润养阴。同时,进食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百合、银耳、莲米等。多进食酸味的水果,如苹果、梨子、山楂、以生津止渴。
  秋季应做到“早卧早起”。早卧以顺应阴精之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展,使肺气得以宣肃。秋季人体精气收敛,应避免剧烈活动使精气耗散。可选择一些舒缓的锻炼项目,如慢跑、散步、游泳、太极拳等。运动量当因人而异,即根据个人身体状况,以汗液将出未出为好,从而保证阴精内敛,顺应秋季主收的特性。
  古诗云:“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秋季草木凋零,落叶归根,好景不再,凄凉顿生,久之则抑郁不舒,心情低落,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人们应增加户外活动,听一些欢快的乐曲,保持内心宁静,情绪乐观,多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以达到舒畅情志,消忧解愁的目的。
  首先,初秋,很多人会感觉到疲劳,称为“秋乏”。中医认为秋主燥,耗气伤阴,气虚导致四肢无力,神疲懒言,睡眠就显得很重要。秋季年轻人至少要保证7小时的睡眠时间,老年人最少6小时。中医强调子午觉的重要性。就是子时按时入眠,午时休息半个小时到一小时。其次,中医讲究“春捂秋冻”。仲秋,天气逐渐转凉,衣被要逐渐添加,要有意识的让身体“冻一下”,以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与抗寒能力。包括冷水浴也是符合秋冻的有效方法。再次,就是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晚秋,天气转冷,昼夜温差大,要适寒温,适时调养身体,预防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便秘、失眠等秋季常见疾病以及减轻和延缓自身慢性疾病的发生。(陈书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