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5年09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商南花生熟了
文/图 记者 王涛
文章字数:1723
  全家享受收获的喜悦

  立秋之后,是花生成熟的季节。在商南农村,到处都是农人们采摘花生时忙碌的身影,看着满地金黄,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花生种植在商南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困难年代曾是人们最好的充饥食品之一,也是商南人主要的油用原料。
  挖花生
  初秋时节,穿梭在商南县富水农村,到处都是人们挖花生、摘花生、晒花生的身影。虽然忙碌,但是从他们喜悦的心情上依然能看出今年花生的收成不错。
  赤地,是富水镇最为偏远的一个村庄,在两山夹一沟的村子里,如今很难觅到年轻人的身影,留下的更多的是老人和孩子。在这里我们见到的更多的场景是老人在田地里佝偻着背影忙碌,年幼的孩子在路边自顾自地玩耍。9月1日下午,阳光依然还有些毒辣,但是村民姜丰才仍挥舞着锄头埋头在挖花生,他要趁着日落之前挖完,然后还得采摘,在天黑之前运回家。
  姜丰才今年60多岁,儿女都在外面打工。考虑到为了减轻儿女们的负担,身体不好的老两口今年依然坚持着种了一分多地的花生。记者见到他时,一分多地的花生即将挖完,花生地中间堆放满满的三大蛇皮袋采摘好的花生,他预计这一分地能挖300斤花生,按照一斤花生产4两油,能榨出100多斤花生油,够他老两口吃将近一年。
  在临近的村子草荐村,老杨请来了邻居刘兴成帮忙挖,还有七八个妇女帮忙采摘,从早晨忙到下午5点多,依然还有一大片没有挖,在他的身后留下了整齐的一排花生,他也要在天黑之前挖完,哪怕是晚上运回家在家里采摘,因为天气预报说未来两天有雨,他怕已经成熟的花生在地里烂了。
  与姜丰才一样,老杨的儿女都在外面打工,留在家里的老杨两口子平日闲不下来,趁着身体还好,他今年种了1亩多地的花生,由于地处气候寒冷,他的1亩多地的花生全部采用地膜覆盖种植,这也保证了他今年花生的收成。见到记者拍照,他打趣地说道:“都老了,不喜欢抛头露面,你就叫我老杨吧。”他还热情地请记者品尝刚刚挖出来的花生。
  虽然汗流浃背,但是在地里干活的人们有说有笑,丰收的喜悦似乎掩盖了他们一天的劳累。
  吃花生
  在那经济相对落后、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能吃上花生是最为幸福的一件事,这也成了至今很多人甜蜜的回忆。
  “麻帐子,红房子,里面坐了个白胖子。”回忆起吃花生的经历,今年30多岁的郝晓东仍然历历在目。记得小时候,冬天在火炉旁,边吃着花生,父亲边打着谜语让兄弟姐妹们猜这是什么吃的,直到一盘花生吃完,仍然猜不出来,于是,兄弟姐妹围住父亲撒娇,直到告诉他们谜底为止。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个时候花生是日常最好的零食之一。在外打工的王鑫回忆,九十年代初期,他在乡镇中学读书,每次临走之时,母亲都会炒上一些花生让他带上,课间时,那就是最好的零食。能有花生吃也成了衡量同学之间家庭经济实力的标志。
  苏剑锋今年30多岁,是从偏远农村走出来的年轻人,由于小时候家里贫困。他回忆起曾经吃花生的经历,更让他觉得幸福满满的就是用花生油炸出的麻花、油条,至今还是他的最爱。他告诉记者,在他年少的时候,家里常年吃的油是猪油,饭菜稍微一凉,就粘到一块。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母亲才拿出储存的一点点花生油出来炸麻花,直到肚子撑不住了才罢休。
  花生经济
  花生种植一度是商南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312”国道以及丹江沿岸的低山川道区。后来,随着生产力的提升,花生种植费时费力,种植成本也高,再加上野生动物的危害,曾经一度家家户户种植花生的场景已不再。
  如今,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花生消费量越来越大,其经济价值又再次回到人们的生活当中,花生果实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A以及矿物质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及不饱和脂肪酸,有促进人的脑细胞发育,增强记忆的作用。花生的茎叶、壳等副产品是良好饲料,根瘤具有一定固氮作用,种植花生可培肥地力。再加上我市气候、土壤等农业资源较为丰富,绝大部分都适宜花生生长,群众种植花生经验丰富,小小的花生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金豆子”,在商南县,青年创业者李胜前早早地认识到了这一产业,他率先在商南成立了朝阳工贸有限公司,通过加工花生油,公司实力逐渐壮大,也为当地农民拓宽了增收渠道。下一步,公司正在积极研发花生系列产品,引进精深加工技术,打造无公害名牌,真正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条,从而提高综合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