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15年09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站在移民博物馆前
贾建霞
文章字数:1202
  位于豫西南边陲、豫鄂陕三省七县(市)结合部的淅川,既是全国移民大县,又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淅川古为商於之地,春秋时为楚国发祥地,楚国800多年历史,有400多年建都在淅川,45位楚王中23位在淅川。
  淅川是河南省文物大县,以王子午鼎、春秋铜禁等国家一级文物而领航。我们去了县博物馆,领略了楚文化发源地的神奇和博大。一个县,文化馆、博物馆达国家一级标准,可见其文化在县域内的地位和分量。有些地方的文化,是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有些地方的“文化”,是拿嘴说出来的。淅川的文化,是我真真切切感受到的楚文化和移民文化。
  在移民博物馆前,我深深地鞠一躬,向移民工程的建造者们,向拥护移民工程的所有黎民百姓。因为由毛泽东1952年提出来的伟大的南水北调工程,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成就了如今惠及数百万百姓的中线工程。为了这一伟大工程,几十万移民告别祖先,告别老家,告别生养他们的故土和家园,告别了一方山水、气候和环境,背井离乡,去往他们所不知道的神秘而遥远的他乡。那一年,我在电视机前看见因南水北调工程而搬迁的移民大军们,离别时那不舍的情景——老人的泪,孩子的学习用具,女人的镜子,先人的祖坟,以及站在已成废墟的老房子地基上而不肯离去的狗。那一幕,我感动久久。故土难离,不是黑黢黢的土房子换上亮堂堂的新楼房就会安然的,而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恋一方水土。
  移民博物馆里,那些画面又一次重现:离别前那不舍的眼眸,离别时那含泪的挥手,离别后那深情的回往与祭拜,粗犷的汉子流泪了,白发苍苍的老人领着儿孙扶着棺木,掬一捧家乡的泥土,拜一次祖先的坟茔,带一件祖传的宝物,活生生地再现了移民搬迁的动人场景。为了移民工程,县镇村各级干部夜以继日、不知疲倦地工作,有的还很年轻,还有很多愿望没有实现,而他们却永远地倒在了移民搬迁的路上,他们的身影永远地留在了南水北调工程的画面中,留在他们曾经奋斗过的工地上。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前来参观的我们不会忘记。是的,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工程,涌现出伟大的人民,在这个伟大工程的建设中,不论是移民还是为移民工程而奋斗的工作人员,每一个人都是伟大的,他们都是这一工程的积极响应者,是应该载入史册的共和国大厦的脊梁。
  每一段历史,一个伟大工程的回溯,都是惊人的,不管当时多么地艰难。也有过畏惧,有过不测,有过意外,但过去了,都成为历史,留下来的都是故事,都是感人的画面和精彩的章节。我感动于移民们的伟大,感动于实施者的伟大,感动于这一工程的伟大。我为中国有如此攻坚克难的精神而感动,而自豪!可想而知,在中国的大地上,每天都有无数人为了许许多多伟大的事业而奋斗,而牺牲,因为有他们在,中国何愁不兴旺发达,何愁不富强文明!
  从淅川回来,我对河南人有了新的认识。他们勤劳、质朴,囊中的钱都是自己辛苦挣来的,所以他们不追求表面上的光鲜和浮夸。他们求真务实,善于创业,崇尚文化,勇于牺牲,我们是否应该向他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