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5年10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留守儿童的国庆节
文章字数:1550
  他们生活在大山里,他们的爸爸妈妈都在外地打工,只有爷爷奶奶陪在身边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他们这个群体有一个特定的称呼“留守儿童”。在这个国庆节,许多城市里的小朋友在父母的陪伴下出外游玩之时,且看这一群山里的娃娃们是怎样度过这个节日?
  写在信中的思念
  10月5日,在307省道闫村路段的一户民房前,记者见到了正伫立在家门口的小女孩陈雪妮。陈雪妮站在台阶上,台阶下面就是公路,因为是节假日,不时有车辆穿过,小女孩的眼神随一辆辆车的方向一直望向远方,回过头来再望向另一辆车。离陈雪妮不远处的石墩上,坐着他的爷爷,因为老人前不久得了脑梗导致半身不遂,所以无法下地劳动,也只能呆在院子里陪着孙女。“娃特别乖。”在说起自己的孙女时,爷爷第一句便说了这句话。雪妮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学习成绩还不错,假期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写作业、学习,偶尔和邻居的小朋友玩耍。在陈雪妮家的墙壁上,记者看到她用粉笔写的一串串英语,字体稚嫩,却显然是很用心地写上去的。
  雪妮的爸爸在西安干建筑活,妈妈在西安照顾2岁的妹妹,尽管西安离家也只有2个多小时的车程,爸爸妈妈因为经济原因,一年到头也只回一次家。雪妮明白,爸爸一个人的收入要养活这个6口之家,很是不易,所以仅仅8岁的她一直很懂事。她知道爸爸白天干活忙,平时也很少打电话,即使有时候非常想念自己的父母,她在电话里也不常说起。国庆节前一天,雪妮给西安的父母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爸爸,您在外面打工辛苦了,照顾好自己。节日快乐!”雪妮心里想的是,在这个国庆节,爸爸妈妈就能收到她的信件吧。
  田间地头自娱自乐
  华文柱是一个很内向的男孩,即使旁人逗他,他也很少露出笑容。但是长时间下来,那种小男孩的好动也会渐渐展现出来。今年6岁的他,家也在闫村镇,这里双面背靠大山,只中间一条宽敞的水泥路穿山而过,华文柱自小就生活在这里。
  放假第5天,天气还算不错。太阳刚冒出山顶的时候,华文柱就和爷爷来到了地里。地里有很多玉米秆,一部分已经被砍倒放在了地头,一部分还在地里长着,玉米早些时候已经掰完,爷爷准备把它们砍下来,全部搬回家去,把地空出来。也许华文柱经常和爷爷下地,他对爷爷的工作很熟悉,爷爷把玉米秆往架子车上放时,他也抱起一小捆,往架子车上搬。眼看着地里砍好的玉米已经搬完,华文柱便抢先爷爷一步,拿起镰刀割剩下的依旧长在地里的玉米秆,小手握着镰刀,有模有样地砍了四五根。也许是怕耽搁回家的时间,几根之后便将镰刀还给了爷爷。剩下的时间便是他自娱自乐了,一会攥起路边的几根小草,捏在手里把玩几下,一会又蹲在地里,拿一根木棍在土地里刨坑,总是没有闲下来的时候。
  “周围也没多少同龄的小孩,娃一天到晚除过写作业之外,都是跟着我。”华文柱的爷爷说。放假第一天时,华文柱已经将老师布置的作业写完,其余几天,他有时看看书,有时跟着爷爷上坡下地。但是小男孩似乎已经习惯这样的生活,在地里时也总会想着法的自己玩。
  华文柱的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因为特别忙碌,也很少打电话回来,更不用说时常回家了。据华文柱的爷爷讲,因为孙子从小在他身边长大,华文柱对爸爸妈妈的感情没有那么热烈,但对城里的生活,孩子仍依然充满了向往。“爷爷,你说国庆节是不是城里的孩子都和爸爸妈妈出去旅游,还是在公园玩?”华文柱睁大眼睛,眼神充满着希冀与渴望。爷爷抚着他的头,无声的叹息道,娃平时一个太寂寞,放假了想爸妈了,我们年纪大了,能给娃的太少了!
  在这个国庆,有许许多多的孩子,像陈雪妮与华文柱一样,他们陪着老人,在山里过着寂寞的节日,他们向往城市,想和爸爸妈妈待在一起,享受假日与亲情,但很多无奈却将他们阻隔。这是他们心中的暗伤,也是时代之殇。希望更多的父母能抽空关注留守在家的孩子,也希望整个社会关注留守孩子,采取更多的措施,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与关爱。(记者 李亮 吉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