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5年10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触摸江山
王卫民
文章字数:1409
  一个好行走或识书认字的人,要抒发、感慨,常常引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娇”词句,显得很文化,不由人想到祖国的大好河山。我这几天,十分幼稚的想,这一句是专门写给江山村的。
  2015国庆假期的一天,商州作协“美丽乡村”采风团一行被安排去江山村体验采风。兴致与期待随着笑盈盈的大豆、苞米的喁喁絮语和丝丝秋雨中的一簇簇万寿菊、大丽菊,欢迎的摇曳中走进江山。
  依时节,这时的田园阡陌总是让人感觉萧条才对,收过庄稼的村子,将变得几分落寞和空旷,遇上秋风细雨,怅然与愁绪相随,然而,江山村的美丽乡村建设热火朝天的景象,完全超出了想象。路旁新栽的银杏树挺拔高大,村民们正按政府的统一要求与规划,正在兴致勃勃的搞建设。
  千百年来,在土坷垃里奔日月的江山人,怀揣着梦,年复一年,梦被捂热,无法实现,又凉了。揣在怀里再捂,把太阳从东坡背到西坡,还是岁岁遭年馑,只要不饿死,几间破茅屋,不漏风雨足矣。每到春荒,不知骂过多少次“狗日的粮食”。身后有着茂密林子的江山,那里有无限的景致与风光,而人们眼睛只盯着林下充饥的野菜和野果。江山人为了家园,汗水摔成八瓣儿却没有能力去改变和改造家园。
  流传在商州的传统小吃里,豆芡儿就是江山一带人保留下来的,大概从祖辈的祖辈开始,“狗日的粮食”不够吃,每到春荒,只有豆面汤糊口,日子久了上火,就把少量的米与豆面混合着做出一种汤饭,再和着酸菜,省粮食,又耐饥,还不上火。日久,这种汤饭就被传得很远,也传了下来,成为一种美食。
  梦想照亮了现实,江山人不再为温饱犯愁,封闭的农耕文明期待着现代文明为江山人带来又一个春天。美丽乡村建设,是江山人乘上了时代的“过山车”,进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
  徜佯江山村,适逢秋雨绵绵,却没有一脚泥一脚水。走过已经铺过的景观路,漫步在花海回廊,伫立在水景月亮湾,遥想一弯碧水映照,油菜花儿飘香,江山人脸上洋溢着不尽的快乐和幸福。那一刻,聚一群文化人,赋词吟诗,为江山人歌唱,为美丽乡村建设点赞,孩子般匍匐在江山的土地上。正是这块土地,我们曾经贫穷,曾经落后,每当祭祀,都忘不了祈祷五谷丰登、风调雨顺。虽然,山茶花儿年年绽放,可这里的人们依旧守着贫穷和落后,祈祷时的那份虔诚煮着苦涩的日子,一年又一年……
  汩汩溪流,是从山根布满苔藓的石缝中涌出来的,带着原始的圣洁感,沿江山峡谷潺潺涓涓,迤逦而来,走进村落时,舒缓了许多,并成为了河。水泥村桥连着水泥村道,自古以来,人们临河而居,却不再隔水相望。祖辈们称为“尿瓮”的茅厕也贴上了瓷砖,土屋破椽,尘絮如挂,山墙上总是一个黑洞的烟囱,熏出一片片魆魆黑迹,已成为昨日记忆。雪白的屋墙,映衬着山巅上五角枫的疏影,坐在窗明几净的客厅,远远眺望着有着香獐、野羊的迷人白桦林,深深呼吸着清爽醉人的山风。
  春播秋收,不再是江山人恪守的定律,这里有钟灵毓秀的江山风景区,原始景观具有独特的优势,峡谷、溪流、植被,巉岩、石林、竹沟,天井、溶洞,上到主峰,北望可与南华山景区遥相呼应,南与秦王山不分伯仲。尤其是冰川石林,必将会成为东秦岭的绝版旅游胜地。农家乐、观光游,江山人四季如歌,四季都有收获。闲置多年祖辈们用过的犁、耙、轭索将作为一种农耕文明的遗产被保护。孩子们说着普通话和一口流利的英语,讲述着江山美丽的传说。拃起兰花指,点着钞票。端一碗豆芡儿,抿一口,咂一咂嘴,品味出悠长的醇美,浑身通达舒畅,凝成回报社会、回馈乡亲的责任和力量,把家乡变得更富裕、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