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5年10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扎根深山孩子王
马泽平 魏华
文章字数:1174
  国庆假后的第一天,镇安县达仁镇双河教学点小学又开始热闹起来,漂亮整齐的院落里,中年教师章拔林正和学生们玩着“老鹰抓小鸡”的游戏。24年,他就这样乐观地工作和生活,面对着几十个学生,仍然采用复式班教学,将一批批孩子送走了,而他皱纹添额,却无怨无悔。
  “24年来冬去春来,和章拔林一起分配的同学和同事,一个个都选择改行、进城,或调到集镇,可他始终纹丝不动,没向上级提说过一次调动申请,每天乐观地在教学点上,给孩子们传授知识,和孩子们做游戏。我们每个教师从心底佩服他!”学校李同余感慨地说。面对赞语,章拔林很平淡地告诉记者:“农村也需要教师,我就要做那颗螺丝钉,深深扎根在深山里,这样心里更瓷实!”
  1991年,章拔林从丹凤师范毕业,主动到了不通公路位于高寒山上的观音沟单人初小工作,成了当地的最大新闻,这之前,从来没有正式师范毕业生来过。据当地群众介绍,直到观音沟初小撤并,他是唯一一名真正经过师范培训的老师,也是最后一名“高材生老师”。2004年,学校撤并后,章拔林来到双河教学点。8名教师、几十个学生、5间土房教室,这是新任教学点负责人面对的一切。让他更难以接受的是,外边开始用上了手机,而这里大电没有接通,仅靠附近小电站供的电时有时无,大部分晚上需要用煤油灯或者蜡烛;一条土公路如同便道,坑洼不平,而且被大河阻隔;打个电话得跑到几十里外的镇子上去。
  常年的交通、信息等阻隔,双河村民祖祖辈辈养成的教育观念就是“教娃认几个字就行了,教不好没人怪你,上学既要花钱,又让家庭缺少劳动力”。面对不到70%的入学率,章拔林和同事一道翻山越岭动员学生入学,每周家访以争取家长对学校的支持,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两年,该校的入学率达到100%。从双河村走出来的陕西科技大学学生汪忠梅,十年之后还对章老师感激不尽。“当初家人说女孩读书有啥用,可是章老师到我家来了七次,硬是做通了全家人的工作,使我重返学校,才圆了我的大学梦。”
  章拔林不仅是一校之长,更是学校的勤杂工。面对破旧学校,经费十分紧张,维修桌凳、校舍、电路水管,保养体音美器材,布置校园环境,制作教具学具这样的杂事,都是章拔林带着大家亲自动手干,每年为学校节约经费上万元。
  初到双河小学,章拔林就遇到了师生吃水困难,一到旱季,师生就得去河里人抬肩挑的取水。章拔林利用节假日在山上找到了一处水源,请泥水匠一算,建一口蓄水池就得6000余元资金。于是,章老师和几个老师一起,利用周末和放学间隙,将砖、水泥、砂石一点点地背上了陡峭的水源地,自己当小工终于建起了水池,解决了师生饮水问题。这期间,他和同事肩磨破了皮,手擦出了血,脚磨起了泡,也没任何怨言。
  近年来,章拔林争取多方支持,双河教学点面貌焕然一新,成了周围最洋气的地方。村民谈起学校的变化,都用最简单的最原始的方式表示对章拔林的敬佩,伸出手掌,弯曲四指,翘起大拇指说,“只有章校长才配得上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