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5年10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一个老师和两名学生
文/图 记者 谢非
文章字数:1079
  在昏暗的教室里,王晓峰老师用一张木板制成的黑板给两名学生上课。

  商州金陵寺镇的熊耳山,因为其山峰形状独特而得名。弯曲向前的盘山路在茂密的植被间延伸向前,在路的尽头,是处在山坡上一个小平台的东窑小学。如今的东窑小学已经不复当年的规模,现在只有年近六旬的王晓峰老师和两个学生。
  王晓峰老师上世纪70年代从商州师范毕业后,成了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在辗转了几个学校之后,为了离家里近些,方便照顾家里,王晓峰老师在十几年前来到了东窑小学。90年代的东窑小学算得上热闹的,王老师回忆道:“那个时候学生最多,有200多名学生在这里念书。后来,随着工厂和陶窑的逐渐关闭,许多人开始外出打工,来这里的孩子一年比一年少。”2013年夏天,六年级学生毕业后,教六年级的老师也跟着一起离开了学校。由于学生少,学校两层的教学楼已经被改为村党员活动室。于是,在那年的秋天,王晓峰和两名学生在一旁的瓦房里开始了他们的新学期。
  瓦房的屋檐下,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东窑小学。若不是这块牌子,外人很难想到这里还有学生在念书。在最里头的一间屋子是两个学生的教室,隔壁屋子则是王晓峰老师的办公室。教室里虽说简陋,但桌子、板凳和黑板一应俱全。走进一看,两个学生正在认真的写着作业。两个学生现在已经念到五年级,虽然人少,但是课程安排和作息时间却与镇上的中心小学无异。对于学生来说,最大的区别就是别的学校几个老师教的课程,在这里只有王老师一人教。除了语文、数学外,王晓峰老师还要教她们思想品德、科学等等。而城里学生能很容易接触到的英语和音乐课,王老师只能托人去镇上的学校,把录音和歌曲装进手机,然后拿回来再放给学生听。只要是他力所能及的课程,他都开设着。
  每天上完课后,两名学生写着作业,王晓峰就在她们身后的桌子上备课,学生遇到不会的难题,他立刻就能帮她们解决。写完作业后,他一边批改一边向学生指出其中的错误并给她们把知识点讲明白。“这两个女娃都是因为家里条件差一些,所以没有去镇上的学校上学。这两个孩子家就住在附近,从没有因为人少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学习也特别用功,考试成绩并不比镇上的孩子差。我不能因为学生少,就糊弄过去。该教的该讲的我一点都没落下。”王晓峰老师说:“既然两个孩子留在这里上学,我就要让她们顺利毕业。等送她们进入中学,也就是我该退休的时候了。”从这里退休,或许是从事了一辈子教育事业的王晓峰老师职业生涯的完美句号。
  再有一年多的时间,这所小学将不再有朗朗读书声,它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后又重归平静。王晓峰老师也将完成自己的使命,离开熟悉的讲台。但学生们会记得,曾经有这样一位老师一直陪她们度过了美好的小学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