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5年10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开展创建促规范 精准救助惠民生
——全市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镇村创建活动发展纪实
文章字数:7017
  在山阳县中村镇洛峪街村,市民政局局长贾意有和山阳县民政局局长江忠庭在翻阅宣传手册。
  在现场推进会上,副市长柳宪军作重要讲话。
  观摩人员在山阳县中村镇社会救助对象公示栏前驻足观看

  市民政局局长贾意有在山阳县民政局便民综合服务大厅指导工作
  在山阳县城关街道办事处伍竹园社区,观摩人员观看了民主评议短片。

  “全市各县区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镇村创建活动有序推进;‘筑牢底线,阳光救助’《社会救助暂行办法》颁布实施一周年系列宣传活动深入人心;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和救助程序不断完善;精准救助成效显著……”
  “截至三季度末,全市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86120户168118人。其中,城市低保18855户39337人,农村低保67265户128781人,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按标施保。”“供养农村五保对象16645人,其中,集中供养5573人;实施医疗救助5123人次,实施临时救助1865例……”
  10月13日,在山阳县召开的全市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镇村创建现场推进会上,市民政局局长贾意有通报了前三季度我市社会救助规范化镇村创建工作。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民政厅的精心指导下,全市社会救助工作以规范化镇村创建活动为总抓手,按照“保基本、可持续、重公正、求实效”的工作方针,突出“广泛宣传、严格标准、精准救助、规范管理、强化督查”工作重点,健全工作机制,严格规范管理,全市社会救助规范化镇村创建工作如火如荼地有序推进,初见成效。
  现场观摩:学习经验找差距
  金秋十月,硕果飘香。放眼望去,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商洛山中处处被点缀得姹紫嫣红一般,煞是喜人,焕发着晚秋的无限生机。
  10月13日8点整,来自各县区的50余名与会人员及山阳县的各镇镇长,统一乘车前往山阳县中村镇便民服务大厅、中村镇洛峪街村、城关街道办伍竹园社区以及山阳县民政局便民综合服务大厅现场观摩社会救助规范化镇村创建工作。四个观摩点在社会救助规范化镇村创建工作中效果明显,特色突出。
  特色一:“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群众办事零障碍
  中村镇是山阳县今年首批确定的社会救助规范化镇村创建示范点之一。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建立了科级领导包片、一般干部包村、党员和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包户的“三包”工作机制,在每个村设立社会救助工作联络站,每个村落实了2名社会救助联络员。该镇的社会救助规范化创建工作,突出了受理申请、入户调查、组织评议、审核和公示主体责任的落实。在中村镇政府大院里,在包片领导和驻村干部入户调查及民主评议的基础上,镇政府及时将2015年第三季度全镇社会救助对象审核结果及县民政局审批的结果张贴于公示栏上,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实现了社会救助对象评选的公开透明。在镇便民服务大厅,服务窗口摆放着社会救助宣传册、宣传单、一次性告知清单、办事流程、办事指南和各类救助申请表以及“一门受理,协同办理”转办单和推行“五项制度”群众办事干部代办登记册,方便了群众办事。观摩人员相互交流经验,翻阅宣传册,用手机拍照“取经”,整个大厅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气氛。记者发现,大厅内专门设立了社会救助窗口,整合民政、劳动保障、人力资源、计划生育、农业综合等多部门救助资源,集中办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和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业务,实现资源共享、“一条龙”服务,及时将特困户、低保户和“支出型”贫困家庭纳入救助范围,实现了群众办事零障碍,干群关系零距离。
  特色二:救助政策“走村入户”,救助对象建档立卡
  在创建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示范村的过程中,中村镇洛峪街村在多年的实践中体会到,只有让群众知晓社会救助政策才是关键所在,只有实施精准救助老百姓才欢迎。为此,该村除抓好常规形式宣传外,还将各项救助政策、办事程序、办事指南、救助标准、救助情况等全部上到电子触摸屏,供群众及时查询;利用电信网络平台,定期发送救助政策短信,群众的政策知晓率达到了100﹪。观摩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洛峪街村对各类救助对象实行挂牌管理,把每户低保户的家庭人口、家庭财产、年收入、贫困原因及救助档次等制作成活动卡片,看了使人一目了然,阳光透明。同时,该村实行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双重管理。对各类救助对象建档立卡,分门别类建立档案;对每户低保户都按照市上的要求完备各项材料,一户一档,分类管理;设立专门档案柜,落实专人管理,做到管理查阅有人负责。
  特色三:民主评议公开透明,“端平社会救助一碗水”
  在山阳县城关街道办事处伍竹园社区,观摩团学习了该社区在创建社会救助示范村(社区)中的特点和经验,并观看了社会救助民主评议宣传片。伍竹园社区召开的低保民主评议会,参会人员齐全、入户调查深入、评议程序规范,评议讨论热烈,答复提问到位,评议结论准确,给与会人员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据伍竹园社区党支部书记贾振虎介绍,今年以来,社区在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创建活动中,注重发挥社区在协助进行政策宣传、协助开展入户调查和民主评议、协助公开公示、协助实行动态管理和协助建立主动发现机制等方面的作用,明确了创建任务和标准,夯实了创建责任和措施。通过规范化创建,伍竹园社区低保由原来112户200人减少到40户109人,做到了按标施保,切实实现了精准救助。
  特色四:落实“五项制度”,民政干部是群众的贴心人
  最后,观摩团又实地参观了山阳县民政局社会救助规范化便民服务大厅。一走进便民服务大厅,让人眼前一亮,大厅设有一门受理、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社会养老、民政事务等6个服务窗口,所有民政业务全部可在大厅办结。记者了解到,在今年社会救助规范化镇村创建工作中,县民政局筹措8万元资金,将原办公楼一楼进行改建,配置了便民设施。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全部进入大厅办理,群众来局办理社会救助等事务从递交申请、审核审批、用印盖章、档案管理,实行“一条龙”流水服务,极大方便了群众。在提升硬件建设质量的同时,他们选调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干部进入大厅各窗口岗位,从统一着装、挂牌上岗、文明用语、服务态度等细节抓起,全面提升便民服务水平。新便民服务大厅运行2个月以来,共接待群众1680余人次,日均办理审批事项37件,获得了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一致赞誉。
  成效显著:亮点纷呈干劲足
  今年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之后,各县区政府把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镇村创建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早安排部署。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全市七县区首批共确定了9个示范镇(办)36个示范村(居)。镇村两级按照要求,明确了创建目标和任务,夯实了创建责任和时限,创建工作有序推进、亮点纷呈。
  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各县结合各自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商州区在精准救助上狠下功夫,坚持三级背书签字制度,按标施保、应保尽保,群众反响好。同时,还率先开展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服务试点工作;洛南县在医疗救助方面大胆尝试,划定救助范围,分层分类救助;丹凤县积极探索“2+5”监督机制,建立了社会救助监督检查的长效工作机制;商南县积极探索“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牵头抓总作用,做到了高效便民服务;山阳县民政局班子成员每人包抓一个示范点,创建了村级社会救助工作室,逐示范村对城乡低保户进行核查,推行挂牌管理,实施“阳光救助”;镇安县主动出击,对城市低保、五保供养进行拉网式核查,做到底子清、情况明;柞水县健全“一标两提三公开四审核”工作长效机制,不断提升社会救助工作管理服务水平,来信来访少,群众满意度高。
  通过创建活动的扎实开展,一是进一步提高了各级党委、政府对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视程度。各县区党委、政府坚持把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镇村创建活动与“五项制度”贯彻落实有机结合,与实施精准扶贫有机结合,与中省开展的社会救助专项治理有机结合,与抓好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有机结合,与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有机结合,确保活动取得实效。从督查情况看,各县区社会救助相关政策出台及时、规范,救助标准执行到位,资金管理规范,督促检查到位,责任落在实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在我市贯彻落实到位;二是提高了广大群众对社会救助政策的知晓率。各县区采取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知识60问》、宣传单,编发手机短信,开设电视专题栏目,报刊政策解读,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以“筑牢底线,阳光救助”为主题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颁布实施一周年系列宣传活动,做到了家喻户晓,提高了政策的知晓率,也增强了社会各界对社会救助工作的关心支持;三是建立健全了工作机制。“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救助统筹协调机制、“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主动发现工作机制、社会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和监督检查长效机制等五项工作机制初步建立;四是规范了救助程序。规范化镇村创建活动开展过程中,各县区重点落实了城乡低保镇(办)政府受理申请、入户调查、组织评议、审核和公示的主体责任,县区民政局审批的主体责任和村(居)民委员会协助镇(办)政府做好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公示等相关工作的责任。县、镇、村三级厘清了工作职责,夯实了工作责任,规范了救助程序。在开展社会救助专项治理活动中,各县区认真自查自纠,找死角,扫盲区,着力解决社会救助工作“最后一公里”问题,深化了创建活动,全市社会救助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五是全市城乡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截至三季度末,全市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86120户168118人。其中,城市低保18855户39337人,农村低保67265户128781人,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按标施保。供养农村五保对象16645人,其中,集中供养5573人。实施医疗救助5123人次,实施临时救助1865例,使困难群众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助。
  规范创建:精准救助求实效
  “这些典型经验根植于基层,来自于一线,操作性和指导性都很强。特别是山阳县的特色和亮点,贵在革故鼎新,重在规范管理,好在惠民便民,引领了全市社会救助规范化的发展水平,值得在全市各县区加以推广。”在全市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镇村创建现场推进会上,副市长柳宪军作了重要讲话,并对下一步社会救助示范镇村创建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一、要在认识上再提高。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镇村创建活动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总归起来就是思想重视不够的问题。一是个别地方消极应付,以文件、会议落实创建,责任不清,任务不明,行动迟缓;二是个别地方在工作上有畏难情绪,创建活动停留在换些表册、制度上墙等“面子工程”上,缺乏实质性内容。这两种不良倾向,必须坚决克服。今年7月上旬,中央编办、中央农办、民政部等13部委和省编办、省农办、民政厅等13厅局先后下发文件《关于开展社会救助专项治理的通知》,决定从7月至10月在全国、全省开展社会救助专项治理工作。最近省政府第186号令《陕西省社会救助办法》于今年11月1日起施行。这些是我们今后开展社会救助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抓好《办法》的贯彻落实,是当前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商洛最大的工作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救助规范化建设是社会救助事业健康发展的命脉,各基层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站在关注民生、解决民生的大局中去认识。
  二、要在“规范”上下功夫。执行政策要规范。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好中省各项救助政策,各县区出台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既要及时,又要符合上级要求,救助标准执行要严格到位,真正体现按标施保、应保尽保。职责主体要规范。县镇村三级要厘清各自工作职责,各履其职,各负其责。镇(办)政府是受理申请、入户调查、组织评议、审核和公示的主体责任,县区民政局是审批的主体责任,村(居)委会职责是协助镇(办)政府做好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公示等相关工作。操作程序要规范。在办理城乡低保的工作中,一定要做到入户调查、组织评议、审核、公示和审批等几个关键环节一个也不能少,该参加的人一定要参加,少了哪个环节就可能出问题。镇上组织的入户调查一定要达到100%,县局组织的抽查一定要达到30%以上,这些都是硬性要求,绝不能马虎。县镇村三级既不能越权办理,也不能失职渎职,既不能随意减少规范性程序,也不能随意设置繁杂的程序,既要按规定的规范程序进行,也要在实际工作中大胆探索、积极创新。
  三、要在“精准”上求实效。能否准确实施救助,是衡量社会救助工作成效的关键因素,也是决定社会救助工作成败的根本性问题。“精准”二字就是要做到:运用政策精准、救助对象精准、救助标准精准、分类施保精准。是否做到了救助精准,检验的标准就是看老百姓是否满意。所以,开展规范化创建活动,就是要在精准上取得实效。一要做到执行各项社会救助政策精准把握。无论是城乡低保、五保供养,还是医疗救助、临时救助,都有其基本的保障对象认定标准体系。在具体工作中,绝不能搞变通、冒风险。各县区要通过创建活动,逐步形成救助准入的完整链条和程序严谨、真实准确的规范体系。二要全面建立救助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机制。着眼于当前低收入家庭收入多样化和隐形化的实际,继续强化传统调查手段,推进信息化技术应用,全面建立民政与政府相关部门和金融、证券、保险等行业之间的居民收入和财产信息核对机制,确保救助对象认定工作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三要认真落实救助对象动态管理要求。要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清查工作,采取保障对象定期报告和民政部门不定期分类复查等方式,对“三无”救助对象每年核查一次;对于短期内收入变化不大的救助对象家庭,每半年核查一次;对于收入来源不固定、有劳动能力和条件的救助对象家庭,实行城市按月、农村按季进行核查,保证救助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水平有升有降。四要切实加强监督检查长效机制的落实。市、县级民政部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专项督查检查,要加强对社会救助专项资金的管理,加强社会救助工作事前、事中监督,推进社会救助监督管理常态化。同时,各县区要公开社会救助举报投诉电话,全面落实社会救助信访工作专人负责、首问负责制,抓来信来访要突出预见性、敏锐性、主动性和彻底性,做到有访必复、件件查实、有错必究。
  四、要在“示范”上上水平。确定一个镇(办)、一个村(居)为创建示范点,那么工作就要有示范性,就要引领一个地方的工作水平。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市民政局经过认真调研,制定下发了全市示范镇(办)、示范村(居)的创建标准和量化考核办法。各县区要按照这些标准,逐镇逐村去抓,要按照标准逐项去抓落实。年终,市局要对各县区创建活动确定的每个示范点,逐个点评考核。凡创建工作经量化考核得分在85分(含)以上的镇村,在明年的民政工作会上,市上将授予“商洛市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镇”和“商洛市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村”称号,并对创建工作成绩突出的县区进行表彰奖励。对验收达不到85分的镇村,要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并要求县区限期整改,直至成功创建为止。
  工作保障:部门协同共联动
  全市开展社会救助规范化创建活动,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民生工作重要讲话的有效载体,是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重大举措,是全市城乡困难群众脱贫改善生活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快建立法治政府依法行政的有力抓手。
  社会救助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建设工程,涵盖领域广,涉及部门多。加强组织领导,是搞好各项工作的一个永恒话题,这是保障工作开展的关键。特别是近两年随着“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救助统筹协调机制、“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社会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等机制的逐步建立,对加强部门协作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各级民政部门要积极发挥职能,依靠地方政府,建立健全相关部门间的联席会议制度、工作协调机制和信息交流沟通机制,在政策制定、制度衔接、信息共享等方面赢得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倾力配合。市编办要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和省编办、民政厅督查的要求,尽快完成敬老院法人登记工作,并年内落实我市社会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工作机构和人员编制审批工作;市财政要按照省市文件要求,将各项社会救助的地方配套资金和相关工作经费落实到位;市卫计、教育、住建、人社等部门,按照“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管理机制要求,要分别将大病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等内容集中在全市各镇(办)“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服务窗口,加强与民政部门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的协作,完善部门间分办、转接流程,实现救助申请人与救助部门申请诉求和办理结果的高效对接,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构筑社会大救助服务体系,提高社会救助综合效应。市卫计部门还要继续推进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将定点医疗机构范围扩展到市级医院,要加强与基本医疗保障、大病保险等相关制度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制度合力。市扶贫部门在指导县区开展精准扶贫和实施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助学项目时,要注重与社会大救助服务体系的主动对接。公安、财政、人社、住建、税务、工商、住房公积金中心、银监局等部门,要配合民政部门年内建立我市社会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平台。具体说,就是根据有关规定和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对象认定工作需要,及时向民政部门提供户籍、机动车、财政供养人员、就业、住房、纳税、个体工商户登记、公积金缴纳、存贷款等社会救助对象家庭经济收入和家庭财产方面的信息。会后,参加会议的13个市直部门有关领导纷纷表示,一定要认真落实会议精神,充分发挥社会救助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作用,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加快建立我市社会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平台,努力提高我市社会救助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