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劳动者
文章字数:3999
凌晨2:20,民警在霓虹灯和出租车的陪伴下列队巡逻
22:30,环卫工人王云琴把街道最后打扫一遍,准备明早5点再来。
喧嚣之后的大街小巷,环卫工人挥舞起扫把在清扫马路,出租车司机正等待着载送一个个夜幕里的乘客……他们,都是夜幕下的劳动者。近日,笔者走进这群夜幕下的劳动者,感受他们如何用自己的劳动来守护这片城市的夜空。
雨中环卫工
晚上十时,雨已经下了半个多钟头,路上的积水汇成小溪,稀稀落落的几个行人撑着雨伞,快速地向家里赶着。山城镇安前街环卫工王云琴正穿着雨衣,拿着湿漉漉的扫把和积了许多水的垃圾篓,准备将自己负责的十字口至城关小学一段最后再清扫一遍。汗水和雨水混合着在脸颊上流着,几缕头发随意地贴在脸上、横在鼻梁上。因为光线昏暗,许多细碎的垃圾不容易看出来,她得仔细地盯着地面,任何疑似垃圾的东西,甚至是灯光里的影子,她都会伸出笤帚扫一下。
“相比较,下雨天还好点,下水道口、街角边是重点,雨水会将垃圾带到那里。最麻烦的是冬天晚上,六点天黑到十一点前的五个多小时,冻得手都拿不出来,街上冷冷清清的,有点害怕。最厌烦大风天,得不停地追着垃圾跑,刚扫完,回头一看,满地都是。”王云琴说,这里是镇安县城人流量最大、最难扫的地方,别看只有200多米,慢慢走、细细看,每一遍都得三四十分钟。“我们是左右不停地绕着走,所以一趟下来少说也有八九百米了,每个班要跑20多趟,三十多里路。”这时恰好在一盏路灯下,我们发现,王云琴的小胳膊和小腿以下的衣服早已经湿透了。
快十一点了,行人寥寥无几,我们却不时看见仍在雨地里打扫、或者匆匆回家的穿着橘黄色工作服的人。
深夜跑出租
晚上十一点的时候,街市上的行人少了许多,跑夜车的出租车却忙了许多,因为大部分夜间外出的人们会在这时急忙赶着回家。费国明从天黑到现在已经拉了十多位客人,近百公里的路跑下来,让他明显感到有些困倦。
费国明夫妇都是河南人,十多年前来镇安跑起了出租车生意,最后安家落户。每天跑车,妻子负责早上和中午,他负责下午和晚上。白天吃饭时间,要是正好赶上饭熟并路过家门口的时候,他会赶回去扒几口就走,除此之外,他都是在外面胡对付一番。“整天坐着,吃饭没有规律,饱一顿饿一顿的,这一行干久了,都有痔疮、腰椎、劲椎、胃疼的毛病。”费国明说,他最不想看到妻子夏天跑车,本来白白净净的,却被晒得黑黝黝的,尤其是手背和胳膊,黑得都不敢看。“可是,这四个轮子就是咱的养家安身之本,我们得努力抓紧方向盘,不停地跑。”
凌晨一两点时,路上几乎没有了行人,可是在主街和交叉路口,仍有许多出租车停靠着等待乘客。费国明告诉我们,每晚有六七十位司机一直跑到六点多。没有客人时,很是寂寞无聊,“两三点最难熬,但必须坚持,因为可能有人要坐车。”
凌晨两点四十三分,已经有二十多分钟没有人上车了,费国明将车停靠在西关的路边,放平了座椅,想稍微迷糊一下,这时一位中年女士急急地敲着车窗玻璃,他一下惊坐起来。女士说,达仁镇的妈妈得了急病,请他载着自己去把妈妈接到县上来。费国明二话没说,拉着她就走。早上快七点的时候,费国明将母女二人送到了县医院。女士要多拿一百元感谢他帮助搀扶妈妈上下车、提东西,回来时开慢车,可他拒绝了,“谁没有个难处,我干了这个活,给人帮把手又算得了什么。”他用力伸了几下懒腰后,向家赶去。
忙碌的夜市摊
“米线、砂锅、酸辣粉儿,干锅、烤肉、凉拼盘儿,辣得过瘾、酸得够味,来吃啊!”在镇安县河夜市摊,服务员张女士不停地对着过往行人熟练地吆喝着。“每天晚上到十二点多,这嗓子喊叫了五六个小时,一阵阵的发痒、发疼,干得要冒烟,喝水都不顶事。”张女士告诉我们,夜市摊一般都是下午三点开始洗、煮、蒸、煎、炸等,准备晚上的食物,到了六、七点钟开始迎候客人,一直到凌晨两点多才能打烊。
工地看场人
当我们来到县河十字的建筑工地,在负责看场子的刘家高的棚子外面时,远远就听见里面一阵巴掌的击打声。他说,这里紧邻着县河和乾佑河,蚊子很多,点的蚊香稍微少点,蚊香一灭,成群结队的就来了。“晚上睡觉,我都是用被子盖住身子,用衣服包住头脸,只是让耳朵与外面畅通,听着场子里的任何声响。”
棚子是用空心砖和石棉瓦建的,从外面向里看,随处都可以看见从砖缝间挤出来的灯光,一副旧木板门活摇活晃,只能关一大半,对于蚊子来说,这等于没有任何阻隔。棚子里,只有一张用空心砖支着、四块木板拼起来的单人床,一个保温瓶,一个瓷釉脱落了多半的洋瓷缸子,一个碗、五只筷子,一组陈旧的洗漱用具,除此之外,就是切割机、钢卡子等建筑器具。
家住回龙镇枣园村的刘家高是一位典型的两栖农民,家里有年逾八十的母亲、妻子及两个上大学的儿子。农忙时,他会放下城里的活儿,回去收种庄稼;村里有了红白喜事,他一般也会赶回去帮忙;其他时候,基本都在城里建筑工地打工。虽然在城里租了一间小房子,但为了多挣钱和省钱让儿子上学,他把房子退了,主动要求在工地上,白天干活,晚上看场子。“看场子这活也不累,就是每天晚上耳朵得机灵一点,随时听着外面的动静;每隔一个多小时,要在场子里四处转转。”
我们看到,繁重的体力劳动,让44岁的刘家高像六十岁的人,脸上满是皱纹,皮肤黝黑发亮,双手的十指像鸡爪一样已不能伸直。可是,刘家高却乐呵呵地说,像自己一样晚上干活、值班的农民工非常多,“看场子是最轻松的,村里有很多人在工地上加夜班和砂浆、抬砖头、搭架子,那才叫累。不管啥活,都是要人来干么。”
夜班医生
凌晨一点,镇安县医院心脑血管内科医生办公室内,晋章明大夫正在写着病历,旁边已经堆了厚厚的一摞。其实今天不是他值班,而是赶来抢救危重病人的。“医生的责任是救死扶伤,病人有需要,我们就必须及时赶到。就是半夜睡得再香,电话铃声一响也得起来。”
由于经常值夜班和半夜三更向医院跑,父母、妻子和孩子都早已习惯了晋章明这种整夜不着家,或者睡觉时还在家,醒来时不见踪影的生活。“父母很少见面,家务几乎不干。前段时间,即将上初三的孩子说我八年来给他辅导了最多十次作业。”晋章明说。
医院办公室主任何有文说,每天晚上值班室、手术室、急诊科共有70多名值班的医生、护士和其他工作人员在通宵达旦的忙着。其实,各医院都是这样。病人家属曹成良说,以前觉得医生应该是比较闲的,这次来陪护才理解了医生的辛苦。
执勤民警
镇安县巡特警大队长李明说,民警执勤不分昼夜,没有节假,无论晴雨,每天晚上,各屯警点、警务站以及大街小巷巡逻的民警都是通宵执勤。
民警夜巡时会认真看、仔细听,任何细微而异常的现象都会引起他们的高度注意。8月9日凌晨1时,在金源酒店后门口,民警通过远处车灯扫过的一瞬间,就判断出一辆小轿车靠路边一侧的后车窗开着。于是,立即联系车主把车窗关好。“我们每周都会处理许多像这样的车窗没关、车门没锁,店铺没锁好的问题。”民警姜洋说。
寒冷的冬夜,温暖的被窝是人们的挚爱。可是,对于巡特警来说却是难得的奢望,因为,冬季是各类盗窃案件的高发期。去年冬季,摩托车失盗较严重的时候,全体巡特警上街夜巡,在河南路、三角公园、岭南路等摩托车聚集区安排扎实警力巡逻和蹲守。曹显耀说,当时天气非常冷,蹲守民警的手脚冻得钻心疼,而巡逻的民警却走得个个身上冒汗。
巡特警二中队队长陈亮说,救助是巡逻时的一项重要工作,每月平均有十几次。8月1日晚,二中队巡逻时,及时解救下被困在龙腾国际大厦4、5楼之间电梯里的11名顾客,将一名受伤女子送往医院。巡逻中,总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群众困难,只要遇见了,就必须解决,这是民警的责任。
出租车司机王健说:“跑夜车,见到黑拐角、黑胡同,甚至黑影子,难免心里发毛,可一想到巡特警就在附近,心里就坦然了。”
蔬菜早市
凌晨三点半的时候,其他街市还一片沉寂,但宏华街及其批发市场里却早已是一派忙碌景象,贩卖蔬菜、水果的商贩在路灯下,热闹地论长道短、讨价还价,城周围的菜农开着三轮车也早早赶来准备批发蔬菜。家住永乐街道办事处王家坪村的李秀梅,种了三亩地的蔬菜,每天下午把菜摘回来,凌晨两点多起来装车,赶到宏华街时恰好是三点,待批发结束,一般都会在五六点钟。几辆大货车正忙着卸蔬菜和水果。“我们都是下午在外地装货,后半夜赶回来批发。”常年从西安等地调运蔬菜、水果的罗先生说,蔬菜、水果必须凌晨赶回镇安批发给零售的小贩,整夜都在工作。
零售的小贩或蹬三轮、或挑担子赶来进货。他们一般会先从街这头走到街那头,相中了最好的,就立刻开始商量价格;价议好了,常用手电或手机照亮付款;进好了货,有固定摊位的会稍慢点离开,而那些挑着篮子、没有固定摊位的会马上奔赴南新街和县河的菜市场等处,占据有利地点准备开始销售。朱秀田说:“近二十年了,我们两口子每天都是这个时候来,他进水果,我进蔬菜,然后转街卖。有几家是多年的老主顾,我们得在7点10分准时将菜送到他们的楼下。”
早餐从凌晨开始
每天凌晨四点左右,镇安山城大街小巷的早餐店就陆续亮起了灯,店家略微打打哈欠、伸伸懒腰,就马上开始烧炉子、淘豆子、剥蒜皮、刮洋芋,为早点做着各种准备。
刘绪军和郝苗夫妇在县城西关开早餐馆,主要供应母鸡汤和千层饼,虽然样式简单,但繁多的工序使他们每天早上4点必须起床。为了不惊动5岁多的孩子,他们每次起来都是蹑手蹑脚的。如果不小心惊动了孩子,要么背着干活,要么放在小凳子上坐着。我们采访时,恰好见到孩子坐在凳子上,努力睁着迷蒙的睡眼,估计已经习惯了。
迎宾路雷家凉皮店是父子和女儿、女婿共同办的。每天早上,爸爸和儿子先起来,筹备好各类食品后,女儿、女婿才完成早餐供应,中午父子回去休息。因为要做热面皮、稀饭、米线、手抓饼等各种食物,所以父子俩要比别人起得更早。
天亮了,当市民带着一身轻松去晨练、吃早点、购买蔬菜水果和上班,这时,请不要忘记夜里给我们带来平安、打扫街市、送来生活用品的人们,他们是我们白天生活的基础,是山城镇安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之一。他们照亮了山城的夜晚,是夜色里最可爱的人。
22:30,环卫工人王云琴把街道最后打扫一遍,准备明早5点再来。
喧嚣之后的大街小巷,环卫工人挥舞起扫把在清扫马路,出租车司机正等待着载送一个个夜幕里的乘客……他们,都是夜幕下的劳动者。近日,笔者走进这群夜幕下的劳动者,感受他们如何用自己的劳动来守护这片城市的夜空。
雨中环卫工
晚上十时,雨已经下了半个多钟头,路上的积水汇成小溪,稀稀落落的几个行人撑着雨伞,快速地向家里赶着。山城镇安前街环卫工王云琴正穿着雨衣,拿着湿漉漉的扫把和积了许多水的垃圾篓,准备将自己负责的十字口至城关小学一段最后再清扫一遍。汗水和雨水混合着在脸颊上流着,几缕头发随意地贴在脸上、横在鼻梁上。因为光线昏暗,许多细碎的垃圾不容易看出来,她得仔细地盯着地面,任何疑似垃圾的东西,甚至是灯光里的影子,她都会伸出笤帚扫一下。
“相比较,下雨天还好点,下水道口、街角边是重点,雨水会将垃圾带到那里。最麻烦的是冬天晚上,六点天黑到十一点前的五个多小时,冻得手都拿不出来,街上冷冷清清的,有点害怕。最厌烦大风天,得不停地追着垃圾跑,刚扫完,回头一看,满地都是。”王云琴说,这里是镇安县城人流量最大、最难扫的地方,别看只有200多米,慢慢走、细细看,每一遍都得三四十分钟。“我们是左右不停地绕着走,所以一趟下来少说也有八九百米了,每个班要跑20多趟,三十多里路。”这时恰好在一盏路灯下,我们发现,王云琴的小胳膊和小腿以下的衣服早已经湿透了。
快十一点了,行人寥寥无几,我们却不时看见仍在雨地里打扫、或者匆匆回家的穿着橘黄色工作服的人。
深夜跑出租
晚上十一点的时候,街市上的行人少了许多,跑夜车的出租车却忙了许多,因为大部分夜间外出的人们会在这时急忙赶着回家。费国明从天黑到现在已经拉了十多位客人,近百公里的路跑下来,让他明显感到有些困倦。
费国明夫妇都是河南人,十多年前来镇安跑起了出租车生意,最后安家落户。每天跑车,妻子负责早上和中午,他负责下午和晚上。白天吃饭时间,要是正好赶上饭熟并路过家门口的时候,他会赶回去扒几口就走,除此之外,他都是在外面胡对付一番。“整天坐着,吃饭没有规律,饱一顿饿一顿的,这一行干久了,都有痔疮、腰椎、劲椎、胃疼的毛病。”费国明说,他最不想看到妻子夏天跑车,本来白白净净的,却被晒得黑黝黝的,尤其是手背和胳膊,黑得都不敢看。“可是,这四个轮子就是咱的养家安身之本,我们得努力抓紧方向盘,不停地跑。”
凌晨一两点时,路上几乎没有了行人,可是在主街和交叉路口,仍有许多出租车停靠着等待乘客。费国明告诉我们,每晚有六七十位司机一直跑到六点多。没有客人时,很是寂寞无聊,“两三点最难熬,但必须坚持,因为可能有人要坐车。”
凌晨两点四十三分,已经有二十多分钟没有人上车了,费国明将车停靠在西关的路边,放平了座椅,想稍微迷糊一下,这时一位中年女士急急地敲着车窗玻璃,他一下惊坐起来。女士说,达仁镇的妈妈得了急病,请他载着自己去把妈妈接到县上来。费国明二话没说,拉着她就走。早上快七点的时候,费国明将母女二人送到了县医院。女士要多拿一百元感谢他帮助搀扶妈妈上下车、提东西,回来时开慢车,可他拒绝了,“谁没有个难处,我干了这个活,给人帮把手又算得了什么。”他用力伸了几下懒腰后,向家赶去。
忙碌的夜市摊
“米线、砂锅、酸辣粉儿,干锅、烤肉、凉拼盘儿,辣得过瘾、酸得够味,来吃啊!”在镇安县河夜市摊,服务员张女士不停地对着过往行人熟练地吆喝着。“每天晚上到十二点多,这嗓子喊叫了五六个小时,一阵阵的发痒、发疼,干得要冒烟,喝水都不顶事。”张女士告诉我们,夜市摊一般都是下午三点开始洗、煮、蒸、煎、炸等,准备晚上的食物,到了六、七点钟开始迎候客人,一直到凌晨两点多才能打烊。
工地看场人
当我们来到县河十字的建筑工地,在负责看场子的刘家高的棚子外面时,远远就听见里面一阵巴掌的击打声。他说,这里紧邻着县河和乾佑河,蚊子很多,点的蚊香稍微少点,蚊香一灭,成群结队的就来了。“晚上睡觉,我都是用被子盖住身子,用衣服包住头脸,只是让耳朵与外面畅通,听着场子里的任何声响。”
棚子是用空心砖和石棉瓦建的,从外面向里看,随处都可以看见从砖缝间挤出来的灯光,一副旧木板门活摇活晃,只能关一大半,对于蚊子来说,这等于没有任何阻隔。棚子里,只有一张用空心砖支着、四块木板拼起来的单人床,一个保温瓶,一个瓷釉脱落了多半的洋瓷缸子,一个碗、五只筷子,一组陈旧的洗漱用具,除此之外,就是切割机、钢卡子等建筑器具。
家住回龙镇枣园村的刘家高是一位典型的两栖农民,家里有年逾八十的母亲、妻子及两个上大学的儿子。农忙时,他会放下城里的活儿,回去收种庄稼;村里有了红白喜事,他一般也会赶回去帮忙;其他时候,基本都在城里建筑工地打工。虽然在城里租了一间小房子,但为了多挣钱和省钱让儿子上学,他把房子退了,主动要求在工地上,白天干活,晚上看场子。“看场子这活也不累,就是每天晚上耳朵得机灵一点,随时听着外面的动静;每隔一个多小时,要在场子里四处转转。”
我们看到,繁重的体力劳动,让44岁的刘家高像六十岁的人,脸上满是皱纹,皮肤黝黑发亮,双手的十指像鸡爪一样已不能伸直。可是,刘家高却乐呵呵地说,像自己一样晚上干活、值班的农民工非常多,“看场子是最轻松的,村里有很多人在工地上加夜班和砂浆、抬砖头、搭架子,那才叫累。不管啥活,都是要人来干么。”
夜班医生
凌晨一点,镇安县医院心脑血管内科医生办公室内,晋章明大夫正在写着病历,旁边已经堆了厚厚的一摞。其实今天不是他值班,而是赶来抢救危重病人的。“医生的责任是救死扶伤,病人有需要,我们就必须及时赶到。就是半夜睡得再香,电话铃声一响也得起来。”
由于经常值夜班和半夜三更向医院跑,父母、妻子和孩子都早已习惯了晋章明这种整夜不着家,或者睡觉时还在家,醒来时不见踪影的生活。“父母很少见面,家务几乎不干。前段时间,即将上初三的孩子说我八年来给他辅导了最多十次作业。”晋章明说。
医院办公室主任何有文说,每天晚上值班室、手术室、急诊科共有70多名值班的医生、护士和其他工作人员在通宵达旦的忙着。其实,各医院都是这样。病人家属曹成良说,以前觉得医生应该是比较闲的,这次来陪护才理解了医生的辛苦。
执勤民警
镇安县巡特警大队长李明说,民警执勤不分昼夜,没有节假,无论晴雨,每天晚上,各屯警点、警务站以及大街小巷巡逻的民警都是通宵执勤。
民警夜巡时会认真看、仔细听,任何细微而异常的现象都会引起他们的高度注意。8月9日凌晨1时,在金源酒店后门口,民警通过远处车灯扫过的一瞬间,就判断出一辆小轿车靠路边一侧的后车窗开着。于是,立即联系车主把车窗关好。“我们每周都会处理许多像这样的车窗没关、车门没锁,店铺没锁好的问题。”民警姜洋说。
寒冷的冬夜,温暖的被窝是人们的挚爱。可是,对于巡特警来说却是难得的奢望,因为,冬季是各类盗窃案件的高发期。去年冬季,摩托车失盗较严重的时候,全体巡特警上街夜巡,在河南路、三角公园、岭南路等摩托车聚集区安排扎实警力巡逻和蹲守。曹显耀说,当时天气非常冷,蹲守民警的手脚冻得钻心疼,而巡逻的民警却走得个个身上冒汗。
巡特警二中队队长陈亮说,救助是巡逻时的一项重要工作,每月平均有十几次。8月1日晚,二中队巡逻时,及时解救下被困在龙腾国际大厦4、5楼之间电梯里的11名顾客,将一名受伤女子送往医院。巡逻中,总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群众困难,只要遇见了,就必须解决,这是民警的责任。
出租车司机王健说:“跑夜车,见到黑拐角、黑胡同,甚至黑影子,难免心里发毛,可一想到巡特警就在附近,心里就坦然了。”
蔬菜早市
凌晨三点半的时候,其他街市还一片沉寂,但宏华街及其批发市场里却早已是一派忙碌景象,贩卖蔬菜、水果的商贩在路灯下,热闹地论长道短、讨价还价,城周围的菜农开着三轮车也早早赶来准备批发蔬菜。家住永乐街道办事处王家坪村的李秀梅,种了三亩地的蔬菜,每天下午把菜摘回来,凌晨两点多起来装车,赶到宏华街时恰好是三点,待批发结束,一般都会在五六点钟。几辆大货车正忙着卸蔬菜和水果。“我们都是下午在外地装货,后半夜赶回来批发。”常年从西安等地调运蔬菜、水果的罗先生说,蔬菜、水果必须凌晨赶回镇安批发给零售的小贩,整夜都在工作。
零售的小贩或蹬三轮、或挑担子赶来进货。他们一般会先从街这头走到街那头,相中了最好的,就立刻开始商量价格;价议好了,常用手电或手机照亮付款;进好了货,有固定摊位的会稍慢点离开,而那些挑着篮子、没有固定摊位的会马上奔赴南新街和县河的菜市场等处,占据有利地点准备开始销售。朱秀田说:“近二十年了,我们两口子每天都是这个时候来,他进水果,我进蔬菜,然后转街卖。有几家是多年的老主顾,我们得在7点10分准时将菜送到他们的楼下。”
早餐从凌晨开始
每天凌晨四点左右,镇安山城大街小巷的早餐店就陆续亮起了灯,店家略微打打哈欠、伸伸懒腰,就马上开始烧炉子、淘豆子、剥蒜皮、刮洋芋,为早点做着各种准备。
刘绪军和郝苗夫妇在县城西关开早餐馆,主要供应母鸡汤和千层饼,虽然样式简单,但繁多的工序使他们每天早上4点必须起床。为了不惊动5岁多的孩子,他们每次起来都是蹑手蹑脚的。如果不小心惊动了孩子,要么背着干活,要么放在小凳子上坐着。我们采访时,恰好见到孩子坐在凳子上,努力睁着迷蒙的睡眼,估计已经习惯了。
迎宾路雷家凉皮店是父子和女儿、女婿共同办的。每天早上,爸爸和儿子先起来,筹备好各类食品后,女儿、女婿才完成早餐供应,中午父子回去休息。因为要做热面皮、稀饭、米线、手抓饼等各种食物,所以父子俩要比别人起得更早。
天亮了,当市民带着一身轻松去晨练、吃早点、购买蔬菜水果和上班,这时,请不要忘记夜里给我们带来平安、打扫街市、送来生活用品的人们,他们是我们白天生活的基础,是山城镇安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之一。他们照亮了山城的夜晚,是夜色里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