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同志:
随着广大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尤其是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广大农民的收入大幅提升,农村的物质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然而,“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道德盛景却并没有随之出现,反而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的存在“精神荒芜”现象,突出表现在四点:一是娱乐荒芜:农民文化生活相对比较单一,主要娱乐活动好一点是打牌和喝酒,有的甚至终日以打牌为乐,精神懈怠;二是亲情荒芜:由于长期外出务工,亲友间的情谊逐渐被金钱取代,催生了很多留守老人及儿童;三是道德荒芜:有些地方不孝敬赡养父母,兄弟之间争遗产而大打大闹等漠视亲情行为时有发生;四是思想荒芜:有些地方不信科学信鬼神,大搞封建迷信活动,攀比风气日盛。解决农村客观存在的“精神荒芜”,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综合整治:
一要高度重视。各级党委和政府应高度重视农村”精神荒芜“带来的严重后果,建议把加强农村精神生活由传统的软指标变为硬任务并列入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干部政绩考核之内。各级财政应当设立专项资金,对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活动予以大力扶持。
二要完善设施。加大农村影剧院、群众文化活动广场、青少年活动室、文化中心户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提供多元化文化服务,同时严厉打击演出市场违法违规经营以及营利性的赌博等违法行为。
三要培养队伍。要充实稳定乡镇文化站的专职干部,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培训乡镇文化专干,积极培养农民群众文化骨干,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的作用。高度重视以村党支书为代表的基层干部、农村文化骨干和新乡贤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四要占领阵地。广泛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提高农民群众的参与率和满意率,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拓宽文化服务的范围,扎实推进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和农村基层服务点建设,积极开展农村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组织实施”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大力开展五好家庭、文明示范户、十佳孝子、致富标兵等评选表彰活动,用有效措施评价农民,让广大农民不断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在农村的广泛普及,从根本上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读者 谢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