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5年10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美丽乡村里的农家乐集群
文/图 孙传卿 江学树
文章字数:1874
  农家乐厨艺培训吸引众多村民参加
  太子坪村狮子沟农家乐集群

  从商南县城出发,沿沪陕高速到金丝峡出口再行30分钟就到了金丝峡镇太子坪村。该村距商南县城45公里,总面积30平方公里,全村辖20个村民小组,781户3042人。该村依托金丝峡景区优势,先后发展农家乐171户,特色农产品、旅游纪念品销售点34个。
  生态旅游催生农家乐集群
  来到静安园农家乐,主人唐广千手里拎着一只刚刚宰杀好的公鸡。“河南的几个游客预订了中午饭。”他笑呵呵地一边说一边进了厨房。唐广千说,这几个河南人是回头客,到他的农家乐里来过八九次了,每次都是提前打电话,因为有些菜品需要提前做,那样才好吃。
  老支书段来林告诉我们,太子坪村几百户人家,以前分布在沟沟岔岔,没有经济来源。随着金丝峡景区的深入开发,游客的不断增加,山上大多数农户都搬迁到了平川路边,就地办起了农家乐。
  段来林当了十几年的村干部,亲眼目睹了村上的发展变化,他清晰地记得,村上从来没有一个成规模的经济产业,2005年,金丝峡景区初具雏形,还没什么知名度,来的游客不是很多。但当时外地一些旅游景区的农家乐已经搞得红红火火了。他也想在村上试着开办几家农家乐,便给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几户人家做思想动员,可是整天呆在深山里的人们对新鲜事物的排斥心理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大伙儿直摇头,反复问他“没人来怎么办?赔了谁来管?”
  段来林并没有灰心丧气,第二年,他自费出资,组织了村上70多个人到长安、临潼等一些旅游景点附近的农家乐参观,这一看,让许多人解了心结、不再犹豫。当年,村上便办起了首批12户农家乐,之后每年都新增二三十户。目前已形成171户农家乐集群,其规模居金丝峡镇之首。
  培育新型农民
  一个村这么多农户办农家乐,一家挨一家,肯定得相互竞争,如何才能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形成品牌?这是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为了提升农民素质,优化服务质量,金丝峡镇利用扶贫“雨露计划”培训项目,邀请商洛新潮学院对农家乐经营户集中开展以“金丝菜系”烹饪技术、文明礼仪、商南民歌为内容的农家乐培训,成立了金丝峡农家乐协会,注册了“金丝十三花”商标,规范农家乐管理,形成农家乐特色旅游品牌。同时,村上每年还举办一次农家乐厨艺大赛,评选出特色业户和特色菜品,并推荐到县上、市上参加比赛,让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金慧农家乐便是一家二星级农家乐,女主人黄晓芳是从四川嫁过来的,能做一手地道的川菜和地方小吃,她拿出两张菜单给我们看,一张是普通菜品,一张是特色菜肴,蔬菜类的价格在8—14元之间,荤菜最贵也就30元。“以前是哪样做好了端哪样上桌,现在上菜有了先后顺序,先凉菜,再蒸菜、炒菜,然后是小吃和水果……”黄晓芳告诉记者,自从走上“标准化”的路子,来吃饭的客人多了起来,很多人都觉得不但口味地道而且经济实惠。
  太子坪村还利用数字电影、远程教育、农家书屋等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评选表彰“好公婆”“好儿媳”和“五好家庭”,举办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提高广大村民的幸福指数。
  环境整治扮靓美丽乡村
  十年前,太子坪村虽然地处金丝峡景区专线沿线,但村子里基础设施落后,村容村貌差、卫生不达标、食宿档次低,往往是来了游客留不住游客,虽然家家开办农家乐,但农民收入微薄,客人也不满意。加之,太子坪村村民以种地和畜牧养殖为主业,村里环境多年“脏乱差”,门前堆着柴禾,屋后是厕所,畜禽粪便更是随地可见。如今,要问农家乐给太子坪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什么?村民都会答“走路和上厕所”。
  “一开始,办农家乐的人们没什么经营观念、卫生意识、服务意识,以为就是人家来家里吃个饭,没必要那么讲究。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我和其他村干部就分头去那些人家给帮忙,打扫院子、拆除圈舍、修整门前的道路、挪走房檐下的柴禾……有些人开始还不乐意,渐渐他们也感到舒适的环境才能让吃饭的客人有个好心情,于是变被动为主动。”段来林说。2013年7月,建设秦岭美丽乡村的春风吹到了太子坪村,大家的信心更足了,于是火热的建设场景在全村遍地开花。
  农家乐要改善村庄环境,最重要的是修路和安装上下水。2010年,太子坪村投资200多万元,修筑了通户水泥路、拉上了自来水;2013年,村里又筹集资金8万多元,在沿河的1.5公里主干道两旁安装了34盏路灯,一到晚上,路灯亮起,行人门前驻足,小孩打闹嬉戏,大伙儿自豪地称太子坪村是“不夜村”。
  近年来,太子坪村对农家乐周围进行绿化、亮化,在村民集中区修建公共卫生间、偏远地方修建集中猪圈,供村民免费使用。同时对河道两岸进行绿化、加固,安放环保垃圾桶,并组织党员干部在河道捡拾垃圾,久而久之,村民形成了干净卫生的习惯。环境好了,来吃饭的人多了,村民也富裕了。